内亲外戚


   指帝王的母族或妻族。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nèi qīn wài qī
成语简拼 nqwq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帝王的母族或妻族。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里面,与“外”相对:~部。~外。~定。~地。~阁。~行(háng )。~涵。 称妻子或妻子家的亲戚:~人。~亲。~弟。 亲近:~君子而外小人。

同“纳”,收入;接受。

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属。~人。~缘。双~(父母)。~眷。 婚姻:~事。 因婚姻联成的关系:~戚。~故。~邻。~朋。 称呼同一地方的人:乡~。 本身,自己的:~睹。~聆。~笔。 感情好,关系密切:~密。相~。~睦。~疏。 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吻。

〔~家〕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家”读轻声)。

与“内”、“里”相对:~边。~因。里应(yìng )~合。~行(háng )。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国。~路(同“外地”)。~族。~省。~星人。 指“外国”:~域。~宾。~商。 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公。~婆。~甥。 称岳父母:~父。~姑(岳母)。 称丈夫:~子(亦指非婚生之子)。 关系疏远的:~人。 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号(绰号)。~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传(zhuàn )。 传统戏剧角色名:~旦。~末。~净。

因婚姻联成的关系:亲~。外~。~族。~友。 忧愁,悲哀:~然。凄~。哀~。休~。 古代兵器,像斧。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外』

《廣韻》《集韻》五會切《韻會》魚會切,𠀤歪去聲。內之對,表也。 《易·坤卦文言》義以方外。 《家人彖傳》男正位乎外。 《禮·祭義》禮也者,動於外者也。 《莊子·齊物論》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 《列子·仲尼篇》遠在八荒之外。  又疏斥也。 《易·泰卦彖傳》內君子,而外小人。 《前漢·霍光傳》盡外我家。  又度外,置之也。 《後漢·光武紀》暫置此兩子于度外。  又方外,散人也。 《淮南子·道應訓》吾與汗漫期于九垓之外。  又《集韻》五活切,音杌。 《黃庭經》洞視得見無內外,存嗽五牙不飢渴,神華執中六丁謁。  又叶征例切,音制。 《詩·魏風》十畝之外兮。叶下泄逝。 《說文》外,遠也。卜尚平旦,今若夕卜,于事外矣。會意。

『戚』

《廣韻》《集韻》《韻會》𠀤倉歷切,音磩。 《正字通》戉類。 《六書精薀》戉之白者,爲之錫劑,以文之不專用武也。 《司馬法》殷執白戚。 《詩·大雅》干戈戚揚。 《註》戚,斧也。 《釋名》戚,慼也。斧以斬斷,見者慼懼也。  又親也。 《詩·大雅》戚戚兄弟。 《傳》戚戚,內相親也。正義曰:戚戚,猶親親也。  又哀也。 《論語》喪與其易也寧戚。 《註》哀戚也。  又憂也。 《論語》小人長戚戚。 《註》戚戚,憂貌。  又惱也。 《書·金滕》未可以戚我先王。 《蔡註》戚,憂惱之意。  又憤也。 《禮·檀弓》慍斯戚。 《註》戚,憤恚也。  又醜疾人曰戚施。 《詩·邶風》得此戚施。 《箋》戚施,面柔下人以色,不能仰者也。  又《小爾雅》戚,近也。  又地名。 《春秋·文元年》公孫敖會晉侯于戚。 《註》戚,衞邑。  又姓。漢有臨轅侯戚緦。  又《集韻》《韻會》𠀤趨玉切。同促。 《周禮·冬官考工記》不微至,無以爲戚速也。  又《集韻》《韻會》𠀤昨木切,音族。縣名。在東海。  又《韻補》叶子六切,音蹙。 《詩·小雅》歲聿云暮,采蕭穫菽。心之憂矣,自貽伊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