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夹攻


   从里、外两方面配合同时进攻。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nèi wài jiā gōng
成语注音 ㄋㄟˋ ㄨㄞˋ ㄐ一ㄚ ㄍㄨㄥ
成语简拼 nwjg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内外夾攻
成语英文 attack an enemy simultaneously from within and without
成语俄文 наступление изнутри и снаружи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从里、外两方面配合同时进攻。



成语示例


这件事情,须得我同你两个内外夹攻。(郭沫若《屈原》第二幕)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元·郑廷玉《楚昭公》第一折:“那其间内外夹攻,方能取胜。”


成语典故

从内部向外,外部向内同时进攻。出自五代吴越钱镠(liú流)事迹。钱镠(852-932年)字具美,杭州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吴越国的建立者。少时曾贩私盐。唐末投石镜镇将董昌充偏将,参与镇压黄巢起义。后历任杭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乾宁三年(896年)破越州,杀董昌,兼有浙东、西之地,形成割据势力。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封为吴越王。开平三年,淮南镇杨渥手下军将周本、陈章围苏州。钱镠遂遣其弟锯、镖救之。锯、镖派善水者穿过敌人在水中布置的防御工事,进入城中,约好信号,然后内外夹攻,遂大败敌军。 【出典】: 《新五代史》卷67《吴越世家第七·钱镠传》840页:“杨渥将周本、陈章围苏州,镠遣其弟锯、镖救之。淮兵为水栅环城,以铜铃系网沉水中,断潜行者。水军卒司马福,多智而善水行,乃先以巨竹触网,淮人闻铃声遂举网,福乃过,入城中,其出也亦然。乃取其军号,内外夹攻,号令相应,淮人以为神,遂大败之,(周)本等走,擒其将闾丘直、何明等。” 【例句】: 明人·《英烈传》13回:“必须一人密从水中上和阳,调取救兵,内外夹攻,方能出去。” 偏正 指从内外两面攻击敌人。《三国演义》19回:“彼兵若至,~,操不难破也。”△多用于军事斗争。→里应外合 ?腹背受敌。 也作“内外夹击”。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里面,与“外”相对:~部。~外。~定。~地。~阁。~行(háng )。~涵。 称妻子或妻子家的亲戚:~人。~亲。~弟。 亲近:~君子而外小人。

同“纳”,收入;接受。

与“内”、“里”相对:~边。~因。里应(yìng )~合。~行(háng )。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国。~路(同“外地”)。~族。~省。~星人。 指“外国”:~域。~宾。~商。 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公。~婆。~甥。 称岳父母:~父。~姑(岳母)。 称丈夫:~子(亦指非婚生之子)。 关系疏远的:~人。 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号(绰号)。~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传(zhuàn )。 传统戏剧角色名:~旦。~末。~净。

从两旁钳住:使劲儿~住。 两旁有物限制住,在两者之间:两山~一水。~峙。 搀杂:~生饭。~杂。 夹东西的器具:竹~子。~剪。卷(juǎn )~。

两层的衣服:~衣。~被。

〔~肢窝〕腋下。

打击,与“守”相对:~击。~占。~取。~心。~关。~陷。 指责,驳斥:~难(nàn)。群起而~之。 治病:以毒~毒。 致力学习或研究:~读。~书。专~医学。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外』

《廣韻》《集韻》五會切《韻會》魚會切,𠀤歪去聲。內之對,表也。 《易·坤卦文言》義以方外。 《家人彖傳》男正位乎外。 《禮·祭義》禮也者,動於外者也。 《莊子·齊物論》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 《列子·仲尼篇》遠在八荒之外。  又疏斥也。 《易·泰卦彖傳》內君子,而外小人。 《前漢·霍光傳》盡外我家。  又度外,置之也。 《後漢·光武紀》暫置此兩子于度外。  又方外,散人也。 《淮南子·道應訓》吾與汗漫期于九垓之外。  又《集韻》五活切,音杌。 《黃庭經》洞視得見無內外,存嗽五牙不飢渴,神華執中六丁謁。  又叶征例切,音制。 《詩·魏風》十畝之外兮。叶下泄逝。 《說文》外,遠也。卜尚平旦,今若夕卜,于事外矣。會意。

『攻』

《唐韻》古洪切《集韻》《韻會》沽紅切《正韻》古紅切,𠀤音公。 《說文》擊也。 《博雅》伐也。 《易·同人》乗其墉弗克攻。 《書·伊訓》造攻自鳴條。  又《類篇》一曰治也。 《書·甘誓》左不攻于左。 《傳》治也。 《論語》攻乎異端。  又《詩·小雅》我車旣攻。 《傳》攻,善也。 《朱傳》攻,堅也。  又心爲物欲所侵曰攻。 《唐書·太宗紀》一心攻之者衆。  又摘人過失亦曰攻。 《蜀志·諸葛亮傳》勤攻吾闕,則事可定。  又《詩·大雅》庶民攻之。 《傳》攻,猶作也。  又《博雅》攻,𩋆也。  又姓。 《何氏姓苑》漢有攻生單。  又《廣韻》古冬切,音釭。義同。  又《集韻》古送切,音貢。 《周禮·夏官·司弓矢》利攻守。 《釋文》攻,如字,劉音貢。  又《韻補》叶姑黃切。 《史記·龜筴傳》入於周地,得太公望,與卒聚兵,與之相攻。 《說文》从攴作攻。攻字原从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