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谖:冯驩,战国时孟尝君的门客;窟:窝。比喻为安全设置多处藏身之地或采取多种避祸之策。
三国·魏·吴质《答东阿王书》:“深蒙薛公折节之礼,而无冯谖三窟之效。”
源见“狡兔三窟”。借指避祸求福之法。三国 魏 吴质《答东阿王书》:“深蒙薛公折节之礼,而无冯谖三窟之效。” 主谓 冯谖为孟尝君建了三个藏身之所。语本《战国策·齐策四》:战国时齐人冯谖为孟尝君收买薛地民心,使齐王重用孟尝君及为孟尝君立宗庙于薛之事,致使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三国魏·吴质《答东阿王书》:“深蒙薛公折节之礼,而无~之效。”△多用于谋略方面。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洞穴:石~。狡兔三~。~窿。 人聚集的地方,多指歹徒聚集之所:匪~。魔~。
《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𡘋颯平聲。 《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 《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又姓。明三成志。 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又去聲。 《韻會》蘇暫切。 《論語》三思而後行。 又本作參。 《博雅》參,三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 《前漢·𠛬法志》秦造參夷之誅。𡘋與三同。 又《韻補》叶疏簪切,音森。 《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窟』《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苦骨切,音𡼿。 《篇海》窟,室也,孔穴也。 《禮·禮運》昔者先王未有宮室,冬則居營窟。 《左傳·襄三十年》鄭伯有爲窟室,而夜飮酒。 《史記·專諸傳》公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 《註》謂掘地爲室。 又山名。 《北史·鄭義傳》隱居滎陽三窟山。 《水經注》唐述山謂之唐述窟。 又西一里有時亮窟。 又月窟,月所生。 又《戰國策》蘇秦特窮巷掘門。 《註》掘卽窟,古字通。 又叶丘月切,音闕。 《謝靈運·辭祿賦》解龜紐于城邑,反褐衣于丘窟。頖人事于一朝,與世物乎長絕。 又叶區乙切,音乞。 《蘇軾·石炭詩》君知欲斫姦邪窟,楚國何曾斬無極。 《六書音義》亦作堀𡻋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