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冰一样的肌肤。形容女子洁美的体肤。
清·魏源《澳门花园听夷女洋琴歌》序:“鼓罢复出其二子,长者九岁,冰肌雪肤,瞳翦秋水,中原未之见也。”
并列 形容女子肌肤洁白细嫩。清·魏源《澳门花园听夷女洋琴歌·序》:“鼓罢复出其二子,长者九岁,~,瞳翦秋水,中原未之见也。”△褒义。多用于女子方面。
水因冷凝结成的固体:~块。~凌。~箱。~窖。~雕。~封。~球。~镇。~释(像冰一样融化,喻嫌隙、怀疑、误会等完全消除)。~淇淋。 结晶成固体,呈结晶形的:~糖。~晶石。 使人感到寒冷:~手~脚。 用冰贴近东西使其变凉:把汽水~上。 洁白明彻:~绡。~心。~清玉洁。~肌玉骨(a.形容妇女的皮肤;b.形容梅花的高洁)。
人或动物体内附着在骨头上或构成内脏的柔软物质,由许多纤维组成(通称“肌肉”):~肤。~理。心~。随意~。
天空中飘落的白色结晶体,多为六角形,是天空中的水蒸气冷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花。~山。~中送炭(喻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 洗去,除去:报仇~恨。为国~耻。平反昭~。 擦拭:“晏子独笑于旁,公~涕而顾晏子”。 姓。
《唐韻》筆陵切《集韻》《韻會》悲陵切,𠀤逼平聲。 《說文》本作仌。 《徐曰》今文作冰。 《韓詩》說冰者,窮谷隂氣所聚,不洩,則結而爲伏隂。 《禮·月令》孟冬水始冰,仲冬冰益壯,季冬冰方盛。水澤腹堅,命取冰,冰以入。 《周禮·天官》淩人共冰。秋刷冰室,冬藏春啓,夏頒冰。 又《爾雅·釋器》冰,脂也。 《註》莊子云:肌膚若冰雪。冰雪,脂膏也。 《疏》脂膏一名冰脂。 又矢筩蓋曰冰。 《左傳·昭二十五年》公徒釋甲執冰而踞。 《註》冰,櫝丸蓋。 《疏》盛弓者也。或云:櫝丸是箭筩,其蓋可以取飮。 又《集韻》《正韻》𠀤魚陵切,音凝。同凝。 《正韻》古文冰作仌,凝作冰。後人以冰代仌,以凝代冰。 又《集韻》讀去聲,逋孕切。 《唐書·韋思謙傳》涕泗冰須。 《註》謂涕著須而凝也。 《李商隱詩》碧玉冰寒漿。 又《韻補》叶筆良切,音近浜。 《𨻰琳·大荒賦》心慇懃以伊感兮,愵永思以增傷。悵太息而攬涕,乃揮雹而淚冰。
『肌』《唐韻》居夷切《集韻》居狋切《韻會》居宜切,𠀤音飢。 《說文》肉也。 《玉篇》肌膚也。 《正韻》膚肉。 《正字通》人身四支附骨者皆曰肌。 《釋名》肌,懻也。膚幕堅懻也。 又密肌,蟲名。 《爾雅·釋蟲》密肌,繼。英《註》未詳。 又《韻會》或作𩨒。 《列子·黃帝篇》𩨒骨不䃣。 又《集韻》居氣切,音旣。體也。
『雪』《唐韻》《集韻》相絕切《韻會》《正韻》蘇絕切,𠀤音㡜。 《說文》本作䨮。凝雨。 《元命包》隂凝爲雪。 《釋名》雪,綏也。水下遇寒氣而凝,綏綏然下也。 《埤雅》雪六出而成華,言凡草木華五出,雪華獨六出,隂之成數也。 《詩·邶風》雨雪其雱。 又《廣韻》除也。 《韻會》洗也。 《莊子·知北遊》澡雪而精神。 《戰國策》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 又《廣韻》拭也。 《家語》以黍雪桃。 《史記·酈食其傳》沛公遽雪足杖矛,曰:延客入。 又小雪、大雪,𠀤節𠋫名。見《後漢·律曆志》。 又山名。 《後漢·明帝紀註》天山卽祈連山。一名雪山。 又陽春白雪,古曲名。 又姓。 《正字通》明洪武中巡𥳑雪霽。
『肤』《廣韻》甫無切。與膚同。 《廣韻》甫無切《集韻》《韻會》風無切《正韻》方無切,𠀤音跗。 《說文》籀文作臚。 《玉篇》皮也。 《廣韻》皮膚。 《釋名》膚,布也,布在表也。 《詩·衞風》膚如凝脂。 《易·噬嗑》六二噬膚。 《註》膚者,柔脆之物也。 又豕肉爲膚。 《儀禮·聘禮》膚鮮魚鮮腊。 《註》膚,豕肉也。 又切肉爲膚。 《禮·內則》脯羹,兔醢,麋膚。 《註》膚,切肉也。 又《博雅》美也。 《詩·豳風》公孫碩膚。 《傳》膚,美也。 又《博雅》傳也。 《又》離也。 《又》剝也。 又大也。 《詩·小雅》以奏膚公。 《傳》膚,大也。 又《韻會》膚淺,喻在皮膚,不深也。 又《正韻》四指爲膚。 《公羊傳·僖三十一年》膚寸而合。 《註》側手爲膚。 又膚受。 《論語》膚受之愬。 《書·盤庚》今汝聒聒起信險膚。 《傳》起信險僞膚受之言也。 又地名。 《前漢·郊祀志》凡四祠于膚施。 《註》膚施,上郡之縣也。 又人名。 《前漢·古今人表》陽膚。 又《集韻》凌如切,音臚。義同。 又《韻補》叶音浮。 《易林》范子妙材,戮辱傷膚。後相秦國,封爲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