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迟重辟


   凌迟:即剐刑,古代的一种酷刑;重辟:即大辟,古指死刑。先砍断罪犯的肢体,然后再割断咽喉,使犯人受尽痛苦而死。也泛指死刑。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íng chí zhòng pì
成语简拼 lczp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凌迟:即剐刑,古代的一种酷刑;重辟:即大辟,古指死刑。先砍断罪犯的肢体,然后再割断咽喉,使犯人受尽痛苦而死。也泛指死刑。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具疏奏闻,刑部以为人妖败俗,律所不载,拟成凌迟重辟,决不待时。”


成语典故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具疏奏闻,刑部以为人妖败俗,律所不载,拟成凌迟重辟,决不待时。”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冰:冰~。~锥。滴水成~。 侵犯、欺压:欺~。~逼。~辱。~侮。恃强~弱。 杂乱,交错:~乱。~杂。 升,高出:~云。~霄。~空。~虚。~驾。“会当~绝顶,一览众山小”。 渡过,越过:“虽有江河之险则~之”。 迫近,逼近:~晨。 姓。

分(fèn)量较大,与“轻”相对:~负。~荷。~量(liàng )。~力。举~。负~。 程度深:~色。~病。~望。~创。 价格高:~价收买。 数量多:~金聘请。眉毛~。~兵。 主要,要紧:~镇。~点。~任。~托(国家重大的托付)。~柄。 认为重要而认真对待:~视。尊~。器~。隆~。 言行不轻率:慎~。自~。

再:~复。~申。~版。~沓(重复繁冗)。~阳。~逢。 〔~庆〕地名,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地处中国西南。 层:~叠。~霄。~洋。~唱。~峦叠嶂。

君主:复~。 指君主招来,授予官职:~召。~引。~书。~除(征召推举授官)。~举。 古同“避”,躲,设法躲开。 古同“睥”,睥睨。

开发建设:开~。 驳斥,排除:~邪。~谣。~蠹。 透彻:精~。透~。鞭~入里。 法,刑:大~(古代指死刑)。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凌』

《唐韻》力膺切《集韻》《韻會》《正韻》離呈切,𠀤音陵。 《廣韻》冰凌。 《風俗通》積冰曰凌。 《詩·豳風》三之日納于凌隂。 《周禮·天官·凌人註》凌,冰室也。 《前漢·高帝紀》未央宮凌室。 《註》師古曰:凌室,藏冰之室。  又《史記·秦始皇本紀》陵水經地。 《註》陵作凌,猶歷也。  又《前漢·揚雄傳》虎豹之凌遽。 《註》師古曰:凌,戰慄也。  又《集韻》《韻會》𠀤里孕切,陵去聲。冰也。

『重』

《唐韻》柱用切《集韻》《韻會》儲用切,𠀤音緟。 《說文》厚也。 《增韻》輕之對也。 《易·繫辭》夫茅之爲物薄,而用可重也。 《禮·王制》輕任幷,重任分。  又《廣韻》更爲也。 《博雅》重,再也。  又難也。 《戰國策》臣之所重處重留也。 《註》重,猶難也。 《前漢·淮南王傳》文帝重自切責之。 《註》如淳曰:重,難也。  又貴也。 《戰國策》張儀之殘樗里疾也,重而使之。 《註》重,猶貴也。  又尊也。 《禮·祭統》所以明周公之德,而又以重其國也。 《註》重,猶尊也。  又尚也。 《禮·緇衣》臣儀行不重辭。 《註》重,猶尚也。 《疏》爲臣之法,不尚虛華之辭。  又數也。 《左傳·襄四年》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 《註》重,猶數也。  又甚也。 《禮·檀弓》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 《戰國策》今富摰能而公重不相善也。 《註》重猶甚也。  又《淮南子·汜論訓》古者,人醇,工龎,商朴,女重。 《註》女重,貞正無邪。  又《戰國策》軍重踵高宛。 《註》重,輺重也。 《前漢·張耳𨻰餘傳》從閒路絕其輺重。  又星名。 《博雅》歲星謂之重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重平縣,屬渤海郡。  又山名。 《山海經》有重隂之山。  又木名。 《博雅》重皮,厚朴也。  又《集韻》《韻會》柱勇切《正韻》直隴切,𠀤音𢝆。 《集韻》厚也,善也,愼也。 《五音集韻》多也。 《韻會》毛氏曰:凡物不輕而重,則上聲。因其可重而重之,與再重、鄭重,皆去聲。○按《說文》柱用切,厚也,卽與輕重義同。《集韻》柱勇切,愼也,卽與鄭重義同。上去雖有二音,𠀤無二義。古人三聲通用,必謂上去異訓,不可通押,此宋人拘泥之過也。  又《廣韻》直容切《韻會》傳容切,𠀤音褈。 《廣韻》複也,疊也。 《易·乾卦》九三重剛而不中。 《疏》上下俱陽,故重剛也。 《書·舜典》重華協于帝。 《禮·禮器》天子之席五重,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 《楚辭·九辯》豈不鬰陶而思君兮,君之門以九重。  又穀名。 《詩·豳風》黍稷重穋。 《傳》後熟曰重。 《釋文》重,直容切,先種後熟曰重。  又作穜,音同。  又多也。 《左傳·成二年》重器備。 《註》重,猶多也。 《釋文》直恭切。  又累也。 《詩·小雅》無思不憂,祇自重兮。 《箋》重,猶累也。 《釋文》直龍切,又直用切。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辛曰重光。 《釋文》直龍切。  又地名。 《左傳·僖三十一年》臧文仲往宿於重館。 《註》高平方與縣西北有重鄕城。 《釋文》直龍切。  又車名。 《詩·衞風》猗重較兮。 《傳》重較,卿士之車。 《釋文》直恭切。  又屋承霤也。 《禮·檀弓》池視重霤。 《疏》重霤,屋承霤也,以木爲之。 《釋文》直容切。  又地名。 《左傳·襄十七年》衞孫蒯田于曹隧,飮馬于重丘。 《註》重丘,曹邑。  又人名。 《書·呂𠛬》乃命重黎。 《傳》重卽羲,黎卽和。 《釋文》直龍切。  又姓。 《正字通》重黎之後,明有重省。  又神所依也。 《禮·檀弓》重主道也。 《註》始死未作主,以重主其神也。重旣虞而埋之,乃復作主。 《疏》言始死作重,猶若吉祭本主之道。主者,吉祭,所以依神。在喪重亦所以依神,故云重主道也。  又《正韻》徒紅切,音同。與穜同。穀名。  又與童同。 《禮·檀弓》與其鄰重汪踦往,皆死焉。 《註》重當爲童未冠者之稱。 《釋文》重,音同。  又《正韻》之仲切,音衆。 《前漢·匈奴傳》不如重酪之便美。 《註》重,乳汁也。本作潼。  又《韻補》叶直良切,音長。 《道藏歌》神暢感寂庭,默思徹九重。靈歌理冥運,百和結朱章。

『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必益切,音璧。 《廣韻》君也。 《爾雅·釋訓》皇王后辟,君也。天子諸侯通稱辟。 《書·大甲》克左右厥辟。 《詩·小雅》百辟爲憲。 《集韻》或作𨐝。  又人稱天曰辟。 《詩·大雅》蕩蕩上帝,下民之辟。  又妻稱夫亦曰辟。 《禮·曲禮》妻祭夫曰皇辟。  又《說文》法也。 《書·酒誥》越尹人祇辟。 《註》正身敬法也。  又明也。 《禮·王制》天子曰辟廱。 《註》辟,明也。廱,和也。使天下之人皆明達和諧也。  又《祭統》對揚以辟之。 《註》對,遂也。辟,明也。言遂揚君命,以明我先祖之德也。  又徵辟也。 《後漢·鍾皓傳》前後九辟公府,皆不就。 《晉書·王褒傳》三徵七辟。  又星名,與璧同。 《禮·月令》仲冬之月日在斗、昏、東辟中。  又姓。  又《廣韻》普擊切《集韻》《韻會》匹辟切《正韻》匹亦切,𠀤音僻。與僻同。偏也,邪也。 《禮·玉藻》非辟之心無自入也。 《左傳·昭六年》楚辟我衷,若何效辟。 《註》辟,邪也。衷,正也。  又傾也,側也。 《禮·曲禮》辟咡詔之。 《註》謂傾頭與語也。  又威儀習孰少誠實曰辟。 《論語》師也辟。 《又》友便辟。  又辟名,空名也。 《周禮·天官》凡失財、用物、辟名者。 《註》辟名,詐爲書,以空作見,文書與實不相應也。  又𠛬也。 《書·君𨻰》辟以止辟。 《周禮·秋官·小司𡨥》以八辟麗邦法。  又與闢通。 《孟子》辟土地。  又辟除行人也。 《周禮·秋官》王燕出入,則前車而辟。 《孟子》行辟人可也。  又衆人驚退也。 《史記·項羽紀》人馬俱驚,辟易數里。 《註》言人馬開張易舊處也。  又鞭辟,策勵也。程子曰:學要鞭辟近裏。朱子曰:辟如驅辟一般,大約要鞭督向裏去。  又與擗通。拊胷也。 《詩·邶風》寤辟有摽。 《禮·檀弓》辟踊。  又與躄通。足病不能行也。 《賈誼·治安策》非亶倒縣而已。  又類辟。  又辟歷,雷聲。別作霹靂。  又《集韻》《正韻》𠀤毗義切。與避同。 《詩·魏風》宛然左辟。 《註》讓而避者必左。 《禮·儒行》內稱不辟親,外舉不辟怨。  又與睥同。 《史記·灌夫傳》辟睨兩宮閒。 《註》與睥睨同。邪視也。  又《集韻》《正韻》𠀤匹智切,與譬同。 《禮·坊記》君子之道,辟則坊與。 《中庸》辟,如行遠。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博厄切,音百。 《禮·內則》麕爲辟雞。 《註》聶而切之也。  又與擘同。析裂也。 《禮·喪大記》絞一幅爲三不辟。 《疏》大斂之絞旣小,不復擘裂其末。  又《正韻》莫禮切,音米。與弭同。 《禮·郊特牲》有由辟焉。 《註》謂弭災兵也。  又《集韻》頻彌切《正韻》蒲麋切,𠀤音皮。與紕同。帶之緣飾也。 《禮·玉藻》天子素帶朱裏終辟。 《註》辟,緣也。終,竟也。天子熟絹爲帶,用朱于裏,終此帶盡緣之也。  又《集韻》必郢切,音丙。除也。 《莊子·庚桑楚》至信辟金。 《玉篇》古文辟字。註詳辛部六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