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狂龙躁


   形容心情烦躁,精神失常。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fèng kuáng lóng zào
成语注音 ㄈㄥˋ ㄎㄨㄤˊ ㄌㄨㄥˊ ㄗㄠˋ
成语简拼 fklz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鳳狂龍躁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形容心情烦躁,精神失常。


成语示例


海枯石烂愁仍在,凤狂龙躁转多病。清·金农《问颜大懋伦疾》诗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韩偓《喜凉》诗:“炉炭烧人百疾生,凤狂龙躁减心情。”


成语典故

形容心情烦躁,精神失常。唐 韩偓《喜凉》诗:“炉炭烧人百疾生,凤狂龙躁减心情。”清 金农《问颜大懋伦疾》诗:“海枯石烂愁仍在,凤狂龙躁转多病。” 并列 形容内心烦躁,精神不正常。清·金农《问颜大懋伦疾》:“海枯石烂愁仍在,~转多病。”△多用于精神状态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本称狗发疯,后亦指人精神失常:~犬。疯~。癫~。发~。~人。 纵情任性或放荡骄恣的态度:轻~。~妄(极端自高自大)。~吠(狗狂叫,借指疯狂的叫嚣)。~乱。~野。~躁。~恣。~草(草书的一种,风格狂放无羁)。 气势猛烈,超出常度:~风。~飙。~热。力挽~澜。

性急,不冷静:~动。~进。~狂(浮躁轻狂)。急~。浮~。骄~。烦~。性情~。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狂』

《廣韻》巨王切《集韻》渠王切,𠀤音軖。 《廣韻》病也。心不能審得失之地。則謂之狂。 《書·微子》我其發出狂。 《疏》狂生於心,而出於外。應璩詩云:積念發狂癡,此其事也。  又《書·洪範》曰狂恆風若。 《疏》鄭康成以狂爲倨慢,以對不敬,故爲慢也。  又《集韻》一曰躁也。 《詩·鄘風》衆穉且狂。 《傳》是乃衆幼穉且狂,進取一槩之義。 《疏》論語云:狂者進取,仰法古例,不顧時俗,是進取一槩之義。 《論語》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蕩。  又《詩·鄭風》不見子都,乃見狂且。 《傳》狂,狂人也。 《疏》都是美好,狂是醜惡。  又鳥名。 《爾雅·釋鳥》狂,茅鴟。 《註》今鶂鴟也。似鷹而白。 《疏》茅鴟一名狂。◎按廣韻作鵟。  又《爾雅·釋鳥》狂,㝱鳥。 《疏》㝱鳥一名狂。 《山海經》栗廣之野,有五彩之鳥,有冠,名曰狂鳥。〇按集韻作鵟。亦作𨿗。  又山水名。 《山海經》狂山無草木,冬夏有雪,狂水出焉,西流,注于浮水。  又大𩇵之山,狂水出焉,西南流,注于伊水。 《註》國名記云:狂水逕綸氏城,在今南陽。  又《集韻》本作𤝵。 《說文》狾犬也。或作𤝶𢙌。  又《廣韻》《正韻》渠放切《集韻》具放切,𠀤音誆。 《廣韻》狂,輒爲也。  又《集韻》古况切,音誑。惑也。  又《集韻》局縛切,音戄。狂狂,犬走貌。

『躁』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則到切,音竈。 《說文》作趮,疾也。今俗別作躁。非是。 《釋名》躁,燥也。物燥乃動而飛揚也。 《易·繫辭》躁人之辭多。 《禮·月令》君子齋戒,處必掩身毋躁。 《註》躁,猶動也。  又《齊語》驕躁淫暴。 《註》躁,謂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