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震继离


   谓帝王登基即位。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chū zhèn jì lí
成语注音 ㄔㄨ ㄓㄣˋ ㄐ一ˋ ㄌ一ˊ
成语简拼 czjl
常用程度 一般
成语繁体 出震繼離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谓帝王登基即位。


出处典源

成语典故

源见“出震”、“明离”。谓皇帝登基即位。明 章懋《廷对策》:“钦惟皇帝陛下,天纵神圣,日新德学。当出震继离之始,抚重熙累洽之运。治定而功成,民康而物阜。”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从里面到外面:~访。初~茅庐。~笼。 往外拿,支付:~力。~钱。~谋画策。入不敷~。 离开:~发。~轨。~嫁。 产生,生长:~产。~品。~人才。 发生:~事。 显露:~现。~名。 超过:~色。~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 来到:~席。~勤。 引文、典故来源于某处:~处(chù)。语~《孟子》。 显得量多:这米~饭。 放在动词后,表示趋向或效果:提~问题。 传(chuán)奇中的一回,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

疾雷(霹雳)使物体振动:“~夷伯之庙”。~霆。 雷:“烨烨~电。” 巨大的力等使物体剧烈颤动:~撼。~荡。~颤。~响。~动。声~遐迩。 迅速或剧烈地颤动:地~。身子不由得一~。 特指“地震”:~灾。~源。~中。~级。~情。防~。抗~。余~。 〔~旦〕佛教经籍中的译名,指中国。 惊恐或情绪过分激动:~惊。~怒。~骇。~慑。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出』

《唐韻》赤律切《集韻》《韻會》《正韻》尺律切,𠀤春入聲。 《說文》進也。 《廣韻》見也,遠也。 《增韻》出入也,吐也,寫也。  又生也。 《爾雅·釋訓》男子謂姊妹之子爲出。 《左傳·成十三年》康公,我之自出。 《註》秦康公,晉之甥也。  又《周禮·秋官·大司𡨥》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殺。 《註》出謂越獄逃亡也。  又《增韻》斥也。 《正韻》亦作黜絀。  又《唐韻》《集韻》《韻會》尺類切《正韻》蚩瑞切,𠀤推去聲。自中而外也。  又《正韻》凡物自出,則入聲。非自出而出之,則去聲。然亦有互用者。  又叶尺僞切,吹去聲。 《詩·小雅》匪舌是出,維躬是瘁。  又叶敕律切,音黜。 《馬融·圍棋賦》熒惑窘乏兮無令詐出,深念遠慮兮勝乃可必。  又《韻補》叶側劣切,音茁。 《曹植·卞后誄》詳惟聖善,岐嶷秀出。德配姜嫄,不忝先哲。  又叶赤知切,音侈。 《穆天子傳·西王母謠》白雲在天,丘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閒之。  又叶赤至切,音熾。 《楚辭·九章》竊快在其中心兮,揚厥憑而不竢。芳與澤其雜糅兮,羌芳華自中出。 《靈樞經》男內女外,堅拒勿出。謹守勿內,是謂得氣。 《字彙補》傳奇中一迴爲一齣,俗讀作尺。或云本是齝字,譌作齣也,蓋齝,乃食之已久,復出嚼之。今傳奇進而復出,故有取于齝云。

『震』

《唐韻》章刃切《集韻》《韻會》《正韻》之刃切,𠀤音振。 《說文》劈歷振物者。从雨辰聲。 《註》徐鉉曰:今俗別作霹靂,非是。 《易·說卦》震爲雷。 《詩·小雅》㷸㷸震電。 《傳》震,雷也。 《春秋·僖十五年》震夷伯之廟。 《疏》雷之甚者爲震。 《釋名》震,戰也。所擊輒破,若攻戰也。  又卦名。 《易·說卦》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  又《易·說卦》震,動也。 《書·舜典》震驚朕師。 《盤庚》爾謂朕,曷震動萬民以遷。 《詩·周頌》薄言震之。莫不震𤴁。 《春秋·文九年》地震。 《疏》公羊傳曰:震者何,動地也。 《周語》伯陽父曰陽伏而不能出,隂迫而不能𤇏,於是有地震。  又《爾雅·釋詁》震,懼也。 《易·震卦》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  又《廣韻》威也。 《易·未濟》震用伐鬼方。 《詩·大雅》王奮厥武,如震如怒。  又《廣韻》起也。 《易·雜卦傳》震,起也。  又《公羊傳·僖九年》葵丘之會,桓公震而驚之,叛者九國。震之者何,猶曰振振然。  又《爾雅·釋詁》娠,震動也。 《註》娠,猶震也。 《疏》大雅生民云:載震載夙。昭元年左傳曰:邑姜方震大叔。哀元年左傳曰:后緡方震。皆謂有身爲震,故云娠猶震也。  又《書·禹貢》震澤底定。 《傳》震澤,吳南太湖名。  又《集韻》升人切,音申。與娠同。女姙身動也。 《左傳·震動釋文》震又音申,懷姙也。 《集韻》通作㑗。  又《集韻》一曰官婢女隷謂之娠。  又《韻會》《正韻》𠀤之人切,音眞。怒也。 《班固·東都賦》赫然發憤,應者雲興。霆擊昆陽,憑怒雷震。 《前漢·敘傳》票騎冠軍,猋勇紛紜。長驅六舉,電擊雷震。 《註》師古曰:震音之人反。  又《字彙補》震旦,中國也。 《梁書》盤盤國稱梁主爲震旦天子。从之人切。

『离』

《廣韻》丑知切《集韻》《正韻》抽知切,𠀤音摛。同魑。  又《韻會》鄰知切。同離。明也,麗也。易卦名。  又散也,違也。 《晉書·宣帝紀》司馬公尸居餘氣,形神已离。亦同離。 《唐韻》呂支切《集韻》《韻會》鄰知切,𠀤音驪。 《說文》黃倉庚也,鳴則蠶生。从隹离聲。 《玉篇》亦作鸝。 《廣韻》今用鸝爲鸝黃,借離爲離別。 《集韻》或作鵹。  又卦名。 《易·離卦》彖曰:離,麗也。 《玉篇》離,明也。  又《玉篇》散也。 《廣韻》近曰離,遠曰別。 《揚子·方言》參蠡,分也。秦晉曰離。 《易·乾卦》進退無恆,非離羣也。 《待王風》有女仳離。  又《玉篇》遇也。 《揚子·方言》羅謂之離。 《易·小過》飛鳥離之。 《前漢·揚雄傳·反離騷註》應劭曰:離,猶遭也。  又《詩·小雅》不離于裏。 《疏》離,歷也。  又《玉篇》兩也。 《禮·曲禮》離坐離立。 《註》離,兩也。兩相麗謂之離。  又《玉篇》判也。 《禮·學記》一年視離經辨志。 《註》離經,斷絕句也。 《周禮·夏官·形方氏》無有華離之地。 《註》華讀爲𠇗,正之使不𠇗邪離絕。  又《禮·明堂位》叔之離磬。 《註》離,謂次序其聲懸也。 《疏》叔之所作編離之磬。  又《儀禮·大射禮》中離維綱。 《註》離,猶過也,獵也。  又《玉篇》𨻰也。 《左傳·昭元年》設衞離服。 《註》離,𨻰也。  又《爾雅·釋親》男子謂𡛷妹之子爲出,謂出之子爲離孫。  又《荀子·非相篇》離離然。 《註》離離,不親事之貌。  又《爾雅·釋詁》覭髳茀離也。 《註》謂草木之蒙茸翳薈也。茀離卽彌離,彌離猶蒙茸。  又《屈原·離騷》長余佩之陸離。 《註》陸離,猶㠁嵯,衆貌也。許愼云:美好貌。師古云:分散也。  又《前漢·郊祀歌》闢流離。 《註》流離,不得其所者。  又《司馬相如·大人賦》滂濞泱軋,麗以林離。 《註》林離,撡攦也。 《揚雄·羽獵賦》淋離廓落。  又《司馬相如·大林賦》前長離而後矞皇。 《註》服虔曰:皆神名也。師古曰:長離,靈鳥也。○按前漢禮樂志作長麗。註云:星名。 《張衡·思𤣥賦》前長離使拂羽兮。 《註》長離,南方朱雀神也。  又《爾雅·釋樂》大琴謂之離。 《疏》音多變,聲流離也。  又《前漢·西域傳》罽賔出璧流離。 《註》師古曰:魏略云:大秦國出赤、白、黑、黃、靑、綠、縹、紺、紅、紫十種流離。  又馬名。 《李斯·諫逐客書》乗纖離之馬。  又鳥名。 《詩·邶風》流離之子。 《傳》流離,鳥也。○按爾雅釋鳥註,作留離。  又草名。 《屈原·離騷》扈江離與辟芷兮。 《註》離,蘼蕪也。  又《司馬相如·子虛賦》蘖離朱楊。 《註》離,山梨。  又《埤雅》韓詩曰:芍藥,離草也。將離,相贈以芍藥。一名可離。  又木名。 《史記·孔子世家註》《皇覽》曰:塋中樹,柞、枌、雒、離。  又水名。 《前漢·武帝紀》出零陵下離水。  又地名。 《左傳·成十五年》會吳于鍾離。 《註》鍾離,楚邑,淮南縣。  又國名。 《前漢·西域傳》東離國,大國也。 《拾遺記》泥離之國來朝。  又《廣韻》姓也。孟子弟子離婁。  又《集韻》抽知切,音痴。本作螭。詳虫部螭字註。  又《集韻》輦尒切,音邐。離跂,攘臂貌。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離靡廣衍。 《註》離靡,謂相連不絕也。離,音力爾反。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力智切,音荔。 《廣韻》去也。 《書·胤征》畔官離次。 《釋文》離,如字,又力智反。 《禮·曲禮》鸚鵡能言,不離飛鳥。  又與荔同。 《司馬相如·上林賦》答遝離支。 《註》晉灼曰:離支,大如雞子,皮粗,剝去皮,肌如雞子,中黃,味甘多酢少。師古:音力智反。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郞計切,音麗。 《禮·月令》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離不貸。 《註》離,讀如儷偶之儷,宿儷謂其屬。馮相氏保章氏掌天文者,相與宿偶,當審伺𠋫,不得過差也。 《釋文》離,呂計反。偶也。  又叶音黎。 《卓文君·白頭吟》凄凄復凄凄,嫁女不須啼。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又叶良何切,音羅。 《韓愈·裴少府墓銘》支分族離,各爲大家。家,音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