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鞭锤镫


   谓驱马疾行。指急行军。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ī biān chuí dèng
成语注音 ㄐ一 ㄅ一ㄢ ㄔㄨㄟˊ ㄉㄥˋ
成语简拼 jbcd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撃鞭錘鐙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谓驱马疾行。指急行军。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李渔《奈何天·攒羊》:“破釜焚舟,击鞭锤镫,休怕风寒雪冷。”


成语典故

谓驱马疾行。指急行军。清李渔《奈何天.攒羊》:“破釜焚舟,击鞭锤镫,休怕风寒雪冷。” 并列 驱马奔驰。形容快速行军。清·李渔《奈何天·攒羊》:“破釜焚舟,~,休怕风寒雪冷。”△用于写行军场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敲打,或做类似敲打的动作:~打。~鼓。~中(zhòng)。~破。~毙。~水(a.拍打水面;b.指游泳)。旁敲侧~。 攻打:~败。~毁。打~。声东~西。 碰,接触:撞~。目~。肩摩毂(gǔ)~(亦作“摩肩击毂”)。

驱使牲畜的用具,柔软像绳子:~杆。~长莫及。 用鞭子抽打:~打。~扑。~责。~策。 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教~。 一种古代兵器,铁制有节,无锋刃:钢~。竹节~。 编连成串的爆竹:~炮。小~。

配合秤杆称(chēng )轻重的金属块:秤~(秤砣)。 敲打物件的器具:~子。铁~。 用锤敲打:~打。~炼(a.磨炼;b.刻苦钻研,反复琢磨使技艺等精炼、纯熟)。千~百炼。 古代的一种兵器,柄的上头有一个金属圆球:铜~。 古代重量单位,一锤等于八铢(一说六铢)。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鞭』

《唐韻》《集韻》《韻會》𠀤𤰞連切,音編。 《說文》本作𩌻。驅也。 《玉篇》笞也。馬箠也。 《書·舜典》鞭作官𠛬。 《傳》以鞭爲治官之𠛬。 《左傳·僖二十三年》左執鞭弭,右屬櫜鞬。 《禮·曲禮》乗路馬,必朝服載鞭策,不敢授綏。 《周禮·地官·司市》凡市入,則胥執鞭度守門。 《史記·三皇紀》以赤鞭鞭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