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笔:古时在竹简上用刀削改字。指代办文书的小吏。
西汉·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
见“刀笔之吏”。《隋书·列传》35:“樊哙市井徒,萧何~。”
用来切、割、斩、削、砍、刺、铡的工具:~子。~兵。~法。剪~。镰~。 中国的纸张计量单位:一刀合一百张。 古代的一种钱币,因其形如刀故称:~币。 姓。
旧时代的大小官员:~治。官~。 旧指小公务员:~员。胥~(地方官府中办理文书的人)。
《唐韻》《集韻》《韻會》都勞切《正韻》都高切,𠀤到平聲。 《說文》兵也。象形。 《徐曰》象刀背與刃也。 《釋名》刀,到也。以斬伐到其所也。 《玉篇》所以割也。 《左傳·襄三十一年》未能操刀而使割也。 又錢名。 《初學記》黃帝採首山之銅,始鑄爲刀。 《史記·平準書》龜貝金錢刀布之幣興焉。 《註》索隱曰:刀者,錢也。以其形如刀。 《前漢·食貨志》利於刀。 《註》如淳曰:名錢爲刀者,以其利於民也。 又《詩·衞風》誰謂河廣,曾不容刀。 《朱註》小船曰刀。 《正韻》小船形如刀。
『笔』《集韻》與筆同。詳筆字註。 《廣韻》鄙密切《韻會》逼密切《正韻》壁吉切,𠀤音必。 《釋名》筆,述也。述事而書之也。 《爾雅·釋器》不律謂之筆。 《註》蜀人呼筆爲不律也。 《說文》楚謂之聿,吳人謂之不律,燕謂之弗,秦謂之筆。 《古今注》古之筆,不論以竹以木,但能染墨成字,卽謂之筆。秦吞六國,滅前代之美,故蒙恬得稱於時。蒙恬造筆,卽秦筆耳。以枯木爲管,鹿毛爲柱,羊毛爲被,所謂蒼毫也。彤管赤漆耳,史官記事用之。 《法書攷》虞世南云:筆長不過六寸,眞一,行二,草三,指實掌虛。 《禮·曲禮》史載筆,士載言。 《註》筆,謂書具之屬。 又筆星。 《釋名》筆星,星氣有一枝,未銳似筆也。 又花名。 《楚辭註》辛夷花初發如筆,北人呼爲木筆。 又《集韻》筆別切,音莂。山東謂筆。 又作〈/尹〉。見《漢戚伯樊毅𥓓》。 又《嚴訢𥓓》作〈八/尹〉,見《舉要》。 《集韻》或作笔。
『吏』《唐韻》力置切《集韻》《韻會》良志切《正韻》力地切,𠀤音利。 《說文》吏,治人者也。从一从史。 《徐鍇曰》吏之治人,心主於一,故从一。 《書·胤征》天吏逸德,烈于猛火。 《禮·曲禮》五官之長曰伯,是職方,其𢷤于天子也,曰天子之吏。 《左傳·成二年》王使委于三吏。 《註》三吏,三公也。 又《韻會》府史之屬亦曰吏。 《周禮·天官·大宰》八則,三曰廢置以馭其吏。 《前漢·百官公卿表》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爲長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爲少吏。 《註》師古曰:吏,理也。主理其縣內也。 又姓。 《正字通》漢吏宗,王莽時人。 又《五音集韻》神至切,音示。奉也,職事也,勞也。 《說文》本作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