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锯斧钺


   古代四种刑具。借指酷刑。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āo jù fǔ yuè
成语注音 ㄉㄠ ㄐㄨˋ ㄈㄨˇ ㄩㄝˋ
成语简拼 djfy
感情色彩 贬义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刀鋸斧鉞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古代四种刑具。借指酷刑。


近义词



成语示例


翁无烦怒!有新妇在,刀锯斧钺,妇自受之,必不令贻害双亲。(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小翠》)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汉书·刑法志》:“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凿。”


成语典故

四者皆古代刑具。借指严刑。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小翠》:“翁无烦怒!有新妇在,刀锯斧钺,妇自受之,必不令贻害双亲。”瞿秋白《乱弹.水陆道场》:“这些阎王也正在准备着刀锯斧钺,油锅炮烙,大家商量着怎样来瓜分脔割。” 并列 古代的四种刑具,借指严刑。瞿秋白《乱弹·水陆道场》:“这些阎王也正在准备着~,油锅炮烙,大家商量着怎样来瓜分脔割。”△多用于刑法方面。→刀锯鼎镬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用来切、割、斩、削、砍、刺、铡的工具:~子。~兵。~法。剪~。镰~。 中国的纸张计量单位:一刀合一百张。 古代的一种钱币,因其形如刀故称:~币。 姓。

用薄钢片制成有尖齿可以来回拉动割开木头或金属的器具:木~。钢~。电~。拉~。 用锯把东西拉(lā)开:~树。~木头。~末。

砍东西用的工具,多用来砍木头。古代亦用来作兵器:~子。~头。~钺。~柯(a.斧子的柄;b.喻政权、权柄)。 用斧砍:~正(敬辞,请人修正文句,亦作“斧政”)。~凿(a.斧子或凿子;b.指文艺作品等矫揉造作)。~藻(雕饰、修饰)。

古代兵器,青铜制,像斧,比斧大,圆刃可砍劈,中国商及西周盛行。又有玉石制的,供礼仪、殡葬用。 古星名。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刀』

《唐韻》《集韻》《韻會》都勞切《正韻》都高切,𠀤到平聲。 《說文》兵也。象形。 《徐曰》象刀背與刃也。 《釋名》刀,到也。以斬伐到其所也。 《玉篇》所以割也。 《左傳·襄三十一年》未能操刀而使割也。  又錢名。 《初學記》黃帝採首山之銅,始鑄爲刀。 《史記·平準書》龜貝金錢刀布之幣興焉。 《註》索隱曰:刀者,錢也。以其形如刀。 《前漢·食貨志》利於刀。 《註》如淳曰:名錢爲刀者,以其利於民也。  又《詩·衞風》誰謂河廣,曾不容刀。 《朱註》小船曰刀。 《正韻》小船形如刀。

『斧』

《唐韻》方矩切《集韻》《韻會》匪父切,𠀤音甫。 《說文》斫也。 《釋名》斧,甫也。甫,始也。凡將制器,始用斧伐木,已乃制之也。 《廣韻》神農作斤斧陶冶。 《易·旅卦》得其資斧。 《註》斧,所以斫除荆棘,以安其舍者也。 《孟子》斧斤以時入山林。 《詩·豳風》旣破我斧。 《傳》隋銎曰斧。  又凡以斧斫物,亦曰斧。 《古詩·苦寒歌》擔囊行取薪,斧氷持作糜。 《註》天寒水凍,故斫氷作粥也。  又仙名。 《左思·蜀都賦》山圖采而得道,赤斧服而不朽。 《註》列仙服丹砂不死也。  又《儀禮·覲禮》天子設斧依于戸牖之閒。 《註》依,如今綈素屛風也。有繡斧文,所以示威也。斧謂之黼。  又鉞斧,今儀仗中亦有之,其形圓如月然。 《集韻》或作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