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能勾起人们怀旧之情的故物。
比喻能勾起人们怀旧之情的故物。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妇人曰:‘乡者、刈蓍薪,亡吾蓍簪,吾是以哀也。’弟子曰:‘刈蓍薪而亡蓍簪,有何悲焉!’妇人曰:‘非伤亡簪也,盖不忘故也。’”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妇人曰:‘乡者、刈蓍薪,亡吾蓍簪,吾是以哀也。’弟子曰:‘刈蓍薪而亡蓍簪,有何悲焉!’妇人曰:‘非伤亡簪也,盖不忘故
割(草或谷类):~除。
〔~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可入药,茎、叶可制香料(通称“蚰蜒草”、“锯齿草”)。古代用其茎占卜,如“~龟”。
逃:逃~。流~。 失去:~佚。~羊补牢。 死:伤~。死~。 灭:灭~。~国奴。救~。兴~。
古同“无”,没有。
用来绾住头发的一种首饰,古代亦用以把帽子别在头发上:~子。金~。玉~。~缨(做官者显贵之称)。~绅。 插,戴:~戴。~菊。~笔(古人朝见,插笔于冠,以备记事)。~笏(古代笏以记事,簪笔以备写,臣僚奏事执笏簪笔。故亦称做官)。
《唐韻》魚肺切《集韻》魚刈切《韻會》疑刈切《正韻》倪制切,𠀤音乂。 《說文》芟草也。 《徐曰》本作乂,後人又加刀作刈。 《屈原·離騷》願竢時乎吾將刈。 《註》刈,穫也。草曰刈,穀曰穫。 又通艾。 《前漢·匈奴傳》艾,朝鮮之旃。 《註》師古曰:艾讀曰刈。刈,絕也。 又《玉篇》取也,殺也。 又《韻會》絕也。
『蓍』《唐韻》式之切《正韻》申之切,𠀤音尸。 《詩·曹風》浸彼苞蓍。 《傳》蓍草也。 《說文》蒿屬,《易》以爲數。天子蓍九尺,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 《白虎通》蓍之言耆也,陽之老也。 《易·繫辭》蓍之德,圓而神。 《韓詩外傳》孔子出遊,婦人中澤而哭,孔子問焉,曰:鄕者刈蓍薪,亡我蓍簪。 又《集韻》蒸夷切,音脂。義同。
『亡』《唐韻》《集韻》《韻會》𠀤武方切,音忘。失也。 《孟子》樂酒無厭謂之亡。 《註》謂廢時失事也。 《家語》楚人亡弓,楚人得之。 又滅也。 《莊子·田子方》楚王與凡君坐。少焉,楚左右曰:凡亡者三。凡君曰:凡之亡也,不足以喪,吾存。 又《周禮·春官·大宗伯》以喪禮哀死亡。 又逃也。 《大學》舅犯曰:亡人無以爲寶。 又《前漢·韓信傳》蕭何聞信亡,自追之。 又與忘同。 《詩·邶風》心之憂矣,曷維其亡。 又《正韻》同無。 《詩·邶風》何有何亡,黽勉求之。 《毛傳》亡謂貧也。 《說文》从入从𠃊。 《徐曰》𠃊音隱,隸作亡。 《藝苑雌黃》古惟用兦字,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兦之兦,今又變林爲四點。
『簪』《廣韻》側吟切《集韻》《韻會》緇岑切《正韻》緇深切,𠀤音㻸。首筓也。 《釋名》簪,兓也,連冠于髮也。 又𣏽也,因形名之也。 又《廣韻》作含切《集韻》《韻會》《正韻》祖含切,𠀤音鐕。義同。 又疾也。 《易·豫卦》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疏》簪,疾也。以信待之,則羣朋合聚,而疾來也。 又《前漢·百官表》爵一級曰公士,二上造,三簪嫋裊。 《註》師古曰:以組帶馬曰裊。簪裊者,言飾此馬也。 又《集韻》子感切,音昝。《易》朋盍簪。王肅讀。 又徂官切。《易》朋盍簪。李鼎祚曰:簪舊讀作攢。 《集韻》或作𥸢、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