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上古时,于地上画圈,令犯罪者立圈中,以示惩罚。后以“划地为牢”指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六:“ 萧队长 同意农会的意见,把 韩家 的人都划地为牢。” 孙犁 《澹定集·关于“乡土文学”》:“自己认真做去就可以了,何
相传上古时,于地上画圈,令犯罪者立圈中,以示惩罚。后以“划地为牢”指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六:“ 萧队长 同意农会的意见,把 韩家 的人都划地为牢。” 孙犁 《澹定集·关于“乡土文学”》:“自己认真做去就可以了,何
用桨拨水使船行动:~水。~船。~艇。 合算,按利益情况计较是否相宜:~算。 用刀或其它东西把物件分开或从物件上面擦过:~一道口子。
分开:~界。~分。~时代意义。 设计:计~。筹~。策~。出谋~策。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心说。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质。~壳。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下。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田~。~政。~主。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区。此~。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板。~毯。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点。目的~。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以处。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境~。心~。 底子:质~。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走。
製作;創作。《爾雅•釋言》:“作,爲也。” 治理;管理。《小爾雅•廣詁》:“爲,治也。” 醫治;治療。《廣雅•釋詁一》:“爲,瘉也。” 學習;研究。《論語•陽貨》:“人而不爲《周南》、《召南》,其猶正牆面而立也與?” 種植;營作。《戰國策•東周策》:“東周欲爲稻,西周不下水,東周患之。” 設置;建立。《商君書•君臣》:“民衆而姦邪生,故立法制,爲度量以禁之。” 求取;謀求。《孟子•盡心上》:“雞鳴而起,孳孳爲利者,跖之徒也。” 演奏;吟唱。《漢書•楊敞傳附楊惲》:“家本秦也,能爲秦聲。婦,趙女也,雅善鼓瑟。” 幹;做。《書•益稷》:“予欲宣力四方,汝爲。” 充當;擔任。《論語•雍也》:“子游爲武城宰。” 成;變成;成為。《廣雅•釋詁三》:“爲,成也。” 行為。《國語•晋語七》:“諸侯之爲,日在君側,以其善行,以其惡戒,可謂德義矣。” 用。《左傳•桓公六年》:“在我而已,大國何爲?” 賜與;給與。《左傳•襄公二十三年》:“齊侯將爲臧紇田。” 有。《孟子•滕文公上》:“夫滕,壤地褊小,將爲君子焉,將爲野人焉。” 是。《論語•微子》:“長沮曰:‘夫執輿者爲誰?’子路曰:‘爲孔丘。’” 使。《易•井》:“井渫不食,爲我心惻。” 代詞。表示第三人稱,相當於“其”。《孟子•公孫丑下》:“蚳鼃諫於王而不用,致爲臣而去。” 介詞。引出動作行為的主動者,相當於“被”。《論語•子罕》:“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喪事不敢不勉,不爲酒困,何有於我哉?” 介詞。表示時間或處所湘當於“於”、“在”。《晏子春秋•内篇雜下》:“爲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 介詞。表示物件或處所,相當於“於”、“對”、“向”。《穀梁傳•僖公二十年》:“五月,己巳,西宫災,謂之新宫,則近爲禰宫。” 介詞。表示物件,相當於“與”、“同”。《論語•衛靈公》:“子曰:道不同不相爲謀。” 連詞。表示並列關係,相當於“和”。《孟子•公孫丑下》:“得之爲有財,古之人皆用之。” 連詞。表示承接關係,相當於“則”、“就”。《論語•陽貨》:“君子有勇而無義爲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爲盗。” 連詞。表示假設關係,相當於“如”、“若”。《韓非子•内儲説下》:“王甚喜人之掩口也,爲近王,必掩口。” 連詞。表示選擇關係,相當於“抑”、“或”。《孟子•告子上》:“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爲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連詞。表示連接關係,相當於“和”、“與”。《戰國策•齊策二》:“犀首以梁爲齊戰於承匡而不勝。” 助詞。用於名詞性偏正結構中,相當於“之”、“的”。《詩•大雅•卷阿》:“豈弟君子,四方爲則。” 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孟子•告子上》:“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爲聽。” 助詞。附于單音形容詞後,表示程度、範圍的加深或擴大。如:大為高興;廣為流傳。 助詞。附于表示程度的單音副詞後,加強語意。如:甚為重要;極為不滿。 語氣詞。用於句尾,表示反詰、疑問,多與“何”相配合使用。《論語•顔淵》:“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爲?” 語氣詞。用於句尾,表示感歎。《莊子•逍遥遊》:“歸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爲!” 姓。《廣韻•支韻》:“爲,姓。”
佑助;幫助。《廣韻•寘韻》:“爲,助也。” 副詞。將。《孟子•梁惠王下》:“克告於君,君爲來見也。” 介詞。表示原因,相當於“因”、“由於”。《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爲堯存,不爲桀亡。” 介詞。表示物件,相當於“替”、“給”。《論語•學而》:“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介詞。表示目的,相當於“為了”。唐秦韜玉《貧女》:“苦恨年年壓金線,爲他人作嫁衣裳。” 通“謂”。認為。《墨子•公輸》:“宋所爲無雉兔狐貍者也。” 通“謂”。叫做;稱為。《荀子•勸學》:“蘭槐之根是爲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通“偽”。裝作;假裝。《左傳•成公九年》:“我出師以圍許,爲將改立君者,而紆晋使,晋必歸君。”
养牲畜的圈(juàn ):虎~。亡羊补~(喻事后补救还不为迟)。~笼。 古代称作祭品的牲畜:太~(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之称)。少~(诸侯宗庙,用羊、豕之称)。 监禁犯人的地方:监~。坐~。 结实,坚固,固定:~固。~稳(❶稳妥可靠;❷物体稳定,不摇晃)。~记。~不可破。
《唐韻》戸花切《集韻》《正韻》胡瓜切,𠀤音華。 《廣韻》撥進船也。 《集韻》舟進竿謂之划。 又《正字通》方音讀若話,俗呼小船爲划子。 又《廣韻》《集韻》𠀤古臥切,果去聲。鐮也。 《玉篇》刈𠛎也。 又《廣韻》《集韻》𠀤古火切,音果。割也。 《唐韻》呼麥切《集韻》《韻會》忽麥切《正韻》霍虢切,𠀤轟入聲。 《說文》錐刀也。 又《廣韻》劃,作事也。 又《玉篇》以刀劃破物也。 又《唐韻》《集韻》𠀤胡麥切,音獲。裂也。 《集韻》或作劐。亦作𠜻。
『地』《廣韻》徒四切《集韻》大計切《韻會》徒二切《正韻》徒利切,𠀤音弟。 《說文》元氣初分,重濁隂爲地,萬物所𨻰列也。 《白虎通》地者,易也。言養萬物懷任交易變化也。 《釋名》地,底也,其體底下,載萬物也。 《易·說卦傳》坤爲地。 《內經》岐伯曰:地爲人之下,太虛之中。黃帝曰:馮乎。曰:大氣舉之。 《周禮·地官》土訓掌道地圖,以詔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詔地求。 《博物志》地以名山爲輔佐,石爲之骨,川爲之脈,艸木爲之毛,土爲之肉。 又第也,但也。 《前漢·丙吉傳》西曹地忍之。 又叶徒何切,音沱。 《屈原·橘頌》閉目自愼,終不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 《揚雄·羽獵賦》鳥不及飛,獸不得過,軍驚師駭,刮野埽地。○按吳棫收地入箇韻,音隋,則過可如字讀,沱隋亦平去閒耳。本作坔。
『爲』《唐韻》薳支切《集韻》于嬀切,𠀤音潙。 《說文》母猴也。其爲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爲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 又《爾雅·釋言》作,造,爲也。 《書·益稷》予欲宣力四方汝爲。 《洪範》有猷有爲有守。 又治也。 《晉語》疾不可爲也。 《註》爲,治也。 又使也。 《魯語》其爲後世昭前之令聞也。 《註》爲,猶使也。 又語詞。 《前漢·武帝紀》何但亡匿幕北寒苦之地爲。 又姓。 《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南郡太守爲昆。 《韻會》魯昭公子公爲之後。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于僞切,音䧦。 《廣韻》助也。 《增韻》所以也,緣也,被也,護也,與也。 《書·咸有一德》臣爲上爲德,爲下爲民。 《釋文》爲上爲下之爲,于僞反。徐云:四爲字皆于僞反。 又《多士》惟我下民秉爲。 《詩·大雅》福祿來爲。 《箋》爲,猶助也。 《釋文》于僞反,協句如字。 又叶吾何切,音莪。 《詩·王風》有兔爰爰,雉離于羅。我生之初,尙無爲。我生之後,逢此百罹,尙寐無吪。
『牢』《唐韻》魯刀切《集韻》《韻會》《正韻》郞刀切,𠀤音勞。 《說文》閑養牛馬圈也。从牛,冬省,取其四周帀也。 《玉篇》牲備也。 《詩·大雅》執豕于牢。 《周禮·地官》充人掌繫祭祀之牲牷,祀五帝,則繫於牢。 《註》牢,閑也。必有閑者,防禽獸觸齧。 《管子·輕重戊篇》殷人之王,立帛牢,服牛馬。 又牛曰太牢,羊曰少牢。 《禮·王制》天子社稷皆太牢,諸侯社稷皆少牢。 又《周禮·天官·小宰》牢禮之灋。 《註》三牲牛羊豕,具爲一牢。 《齊語》環山於有牢。 《註》牢,牛羊豕也。言雖山險,皆有牢牧。 又《玉篇》廩食也。 《史記·平準書》願募民自給費,因官器作煑鹽,官與牢盆。 《註》如淳曰:牢,廩食也。古人名廩爲牢也。盆者,煑鹽盆蘇。林云:牢,價直也。今世人言雇手牢盆。樂彥云:牢乃盆名。 《後漢·西羌傳》諸將多盜牢稟。 《註》牢,價直也。 《應劭傳》多其牢賞。 又《唐韻》堅也,固也。 《史記·外戚世家》欲連固根本牢甚。 又《前漢·揚雄傳》惜誦以下至懷沙一卷,名曰畔牢愁。 《註》李奇曰:畔,離也。牢,聊也。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牢落陸離。 又《馬融·廣成頌》臯牢陵山。 《註》臯牢,猶牢籠也。孫卿子曰:臯牢天下而制之,若制子孫也。諸本有作牢柵者,非也。 又《晉書·姚萇載紀》陛下將牢太過耳。 《註》將牢,猶俗言把穩。 又《韻會》狴犴曰牢。 《史記·天官書》赤帝行德,天牢爲之空。 又地名。 《左傳·莊二十一年》自虎牢以東。 《註》虎牢,河南成臯縣。 又《成五年》同盟于蟲牢。 《後漢·郡國志》陳留郡封丘有桐牢亭。或曰古蟲牢。 又《史記·秦本紀》伐趙皮牢,拔之。 又山名。 《後漢·南蠻哀牢夷傳》其先有婦人,名沙臺,居於牢山。 又姓。 《廣韻》孔子弟子,琴牢之後。 《後漢·佞幸傳》僕射牢梁。 又《廣韻》蒲牢,海獸名。 又《廣韻》同窂。詳穴部窂字註。 又《廣韻》《類篇》𠀤郞侯切,音樓。 《儀禮·士喪禮》握手用𤣥纁,裏長尺二寸,廣五寸,牢中旁寸。 《註》牢,讀爲樓。樓爲削約,握之中央,以安手也。 《疏》讀從樓者,義取縷斂狹少之意。云削約者,謂削之使約少也。 又《易林》失志懷憂,如坐狴牢。 又音潦。 《後漢·董卓傳》卓縱放兵士,突其廬舍,淫略婦女,剽虜資物,謂之搜牢。 《註》言牢周者,皆搜索取之也。一曰牢漉也。二字皆從去聲。今俗有此言。 又《淮南子·本經訓》牢籠天地。 《註》牢讀屋霤之霤。楚人謂牢曰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