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肠嫉恶


   刚肠:性情刚直;嫉:憎恨。性情刚直,憎恨邪恶。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gāng cháng jí è
成语注音 ㄍㄤ ㄔㄤˊ ㄐ一ˊ ㄜˋ
成语简拼 gcje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剛腸嫉惡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刚肠:性情刚直;嫉:憎恨。性情刚直,憎恨邪恶。


近义词



成语示例


下走刚肠嫉恶,近郅都为人,观今弊俗,非言论所能正,独有刀锯桁杨,弹治之耳。(章炳麟《致杨救炎书》)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晋·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刚肠嫉恶,轻肆直方,遇事便发,此甚不可二也。”


成语典故

刚肠:刚直的心肠。嫉:也作“疾”,憎恨。形容为人刚强正直,痛恨邪恶现象。《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刚肠嫉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章炳麟《致杨救炎书》:“下走刚肠疾恶,近郅都为人。”(下走:供奔走役使的人,旧用作自称的谦词。) 也作【刚棱疾恶】。(刚棱:刚直而有棱角。)《后汉书.王允传》:“允性刚棱疾恶……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 并列 刚肠,刚直的心肠。嫉,也作“疾”,憎恨。形容性情刚直,憎恨邪恶。语出晋·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刚肠嫉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此甚不可二也。”章炳麟《致杨救炎书》:“下走~,近郅都为人,观今弊俗,非言论所能正,独有刀锯?杨,弹治之耳。”△褒义。用于描写正直。→嫉恶如仇 嫉恶若仇。也作“刚梭疾恶”。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硬,坚强,与“柔”相对:~强。~直。~烈。~劲(姿态、风格等挺拔有力)。~健。~毅。~决。~正不阿(ē)。~愎自用。 恰好,恰巧:~~(a.恰好;b.才)。~好。 才:~才。~来就走。 姓。

人或动物内脏之一,呈长管形,主管消化和吸收养分,分“大肠”、“小肠”等部:~子。~衣。肝~寸断。羊~小道。脑满~肥。

因别人比自己好而怨恨:~妒。~恨。~羡。 憎恨:~恶如仇。

不好:~感。~果。~劣。~名。丑~。 凶狠:~霸。~棍。险~。凶~。 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贯满盈。

讨厌,憎恨,与“好(hào )”相对:可~。厌~。好(hào)~。

〔~心〕要呕吐的感觉;亦指对人和事的厌恶态度。 (噁)

古同“乌”,疑问词,哪,何。 文言叹词,表示惊讶:~,是何言也!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嫉』

《廣韻》秦悉切《集韻》《韻會》《正韻》昨悉切,𠀤音蒺。 《說文》妎也。 《屈原·離騷註》害色曰妒,害賢曰嫉。 《史記·外戚傳》褚先生曰:傳曰:女無美惡,入室見妒,士無賢不肖,入朝見嫉。 《亢倉子·用道篇》同道者相愛,同藝者相嫉。  又《集韻》疾二切,音自。義同。 亦作𡜍。通作疾。或作㑵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