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喙赡辞


   谓口齿伶俐,辞令优美。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ì huì shàn cí
成语注音 ㄌ一ˋ ㄏㄨㄟˋ ㄕㄢˋ ㄘˊ
成语简拼 lhsc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利喙贍辭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谓口齿伶俐,辞令优美。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皇甫枚《三水小牍·王知古》:“睹其利喙赡辞,不觉前席。”


成语典故

谓口齿伶俐,辞令优美。唐 皇甫枚《三水小牍.王知古》:“睹其利喙赡辞,不觉前席。” 并列 喙,原指鸟兽的嘴巴,借指人嘴。赡,丰富。伶俐的口齿,丰富的言辞。唐·皇甫枚《三水小牍·王知古》:“赌其~,不觉前席。”△多用于口才。→利口捷给 能言善辩 应对如流 伶牙俐齿 能说会道 ?笨口拙舌 张口结舌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好处,与“害”“弊”相对:~弊。~害。~益。~令智昏。兴~除弊。 使顺利、得到好处:~己。~用厚生(充分发挥物的作用,使民众生活优厚富裕起来)。 与愿望相符合:吉~。顺~。 刀口快,针尖锐,与“钝”相对:~刃。~刀。~剑。~落。~口巧辩。 从事生产、交易、货款、储蓄所得超过本钱的收获:~息。~率(lǜ)。一本万~。 姓。

嘴,特指鸟兽的嘴:长~。短~。 借指人的嘴:百~莫辩。不容置~(不准插嘴)。

供给人财物:~养(特指子女对父母在物质上和生活上进行资助)。 富足,足够:宏~。力不~。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利』

《唐韻》《集韻》《韻會》力至切《正韻》力地切,𠀤音詈。 《說文》銛也。从刀和,然後利,从和省。易利者,義之和也。 《前漢·鼂錯傳》兵不完利,與空手同。  又《廣韻》吉也,宜也。 《易·賁卦》利有攸往。  又私利也。 《莊子·騈拇篇》小人以身殉利。  又《禮·坊記》先財而後禮,則民利。 《註》利猶貪也。  又《前漢·高帝紀》徙齊楚大族五姓關中,與利田宅。 《註》師古曰:利謂便好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軸有三理,三者以爲利也。 《註》利,滑密也。  又州名。 《韻會》巴蜀地。晉西益州,梁改利州。  又姓。 《韻會》漢有利乾,爲中山相。  又《韻補》叶音棃。 《古樂府》雨雪霏霏雀勞利,長觜飽滿短觜饑。

『喙』

《唐韻》《集韻》《韻會》𠀤許穢切,音顪。 《說文》口也。 《易·說卦傳》艮爲黔喙之屬。 《禮·少儀》羞首者,進喙祭耳。 《左傳·昭四年》深目而豭喙。 《爾雅·釋畜》白馬黑喙,騧。 《史記·匈奴傳》跂行喙息蠕動之類。 《註》以喙而息也。  又《詩·大雅》混夷駾矣,維其喙矣。 《傳》喙,困也。 《音義》喙,許穢反,徐尺銳反。  又《晉語》卻獻子傷曰:余病喙。 《註》喙,短氣貌。  又星名。 《前漢·天文志》柳爲鳥喙。  又草名。 《爾雅·釋草勃茢註》一名石芸。 《疏》本草云:石芸一名顧喙。  又《本草》芡實别名雁喙。  又《戰国策》人之饑,所以不食鳥喙者,以爲雖偸充腹,而與死同患也。 《註》鳥喙,烏頭別名。  又《集韻》《韻會》𠀤充芮切,音毳。  又《集韻》呼惠切,音嘒。義𠀤同。  又《集韻》丁𠋫切,音𩰚。義同。本作噣。或作咮。詳咮字註。

『辞』

《正韻》詳兹切,音詞。俗辭字。《佩觿集》曰:辭亂从舌,其蕪累有如此者,然循用旣久,今亦不廢。 《唐韻》似兹切《集韻》詳兹切,𠀤音詞。辭說也。 《易·乾卦》修辭立其誠。 《書·畢命》辭尚體要。  又《說文》訟辭也。 《周禮·秋官·小司𡨥》以五聲聽其獄訟,一曰辭聽。 《書·呂𠛬》明淸于單辭,罔不中聽獄之兩辭。 《疏》單辭謂一人獨言也,兩辭謂兩人競理也。  又與辤同。 《正韻》卻不受也。 《書·大禹謨》稽首固辭。 《中庸》爵祿可辭也。  又謝也。 《前漢·韓王信傳》溫顏遜辭。  又別去也。 《楚辭·九歌》入不言兮出不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