刿鉥肝肾


   见“刿鉥心腑”。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guì shù gān shèn
成语注音 ㄍㄨㄟˋ ㄕㄨˋ ㄍㄢ ㄕㄣˋ
成语简拼 gsgs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劌劌肝腎
成语结构  动宾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见“刿鉥心腑”。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四卷:“江橙里词清远而蕴藉,沈沃田称其‘刿鉥肝肾,磨濯心志,苦心孤诣以为词’。”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长针:“一女必有一刀、一锥、一箴、一~”。 刺:“及其为诗,刿目~心。”

人或动物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有合成与贮存养料、分泌胆汁、解毒等功能:~脏。~炎。~胆。~肠。心~。 中医学指五脏之一:~火。~气。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鉥』

《唐韻》《集韻》𠀤食聿切,音術。 《說文》綦鍼也。 《管子·海王篇》一女必有一鍼一鉥。 《註》鉥,長鍼也。  又導也。 《晉語》子盍入乎,吾請爲子鉥。 《註》鉥,導也。借鍼義,猶言前導也。  又《集韻》雪律切,音卹。誘也。本作怵。

『肝』

《唐韻》古寒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寒切,𠀤音干。 《說文》木藏也。生於木,魄所藏。 《正字通》左三葉,右四葉,以膽爲府,附脊第九椎爲陽中,少陽通於春氣。素問曰: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 《釋名》肝,幹也。五行屬木,故其體狀有枝幹也。凡物以大爲幹。 《詩·大雅·或燔或炙傳》炙用肝。 《禮·月令》其祀門,祭先肝。 《淮南子·精神訓》肝爲風。  又《白虎通》肝之爲言扞也。  又肝楡,海外國名。 《山海經》肝楡之尸,在大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