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倨后恭


   先前态度傲慢;后来恭敬有礼。形容前后态度截然不同。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qián jù hòu gōng
成语注音 ㄑ一ㄢˊ ㄐㄨˋ ㄏㄡˋ ㄍㄨㄥ
成语正音 “倨”,不能读作“jū”。
成语简拼 qjhg
感情色彩 贬义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前倨後恭
成语英文 be first supercilious and then deferential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先前态度傲慢;后来恭敬有礼。形容前后态度截然不同。




成语示例


帝有葛仙翁笑诞:“猴子是何前倨后恭?”(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一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


成语典故

苏秦是战国初期洛阳人,字季子。那时,策士游说之风很盛行,凭着能说会道,善出主意,取信于哪一国的统治者,便能做起大官来。苏秦便是其中最出名的一个。   当时的诸侯国家,主要的有7个。西方的秦国(在今陕西一带),由于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国势最强,不断侵略其余六国。六国的统治集团内部,于是出现了亲秦、反秦两派:亲秦派主张东方六国同西方的秦国和好相连,叫做“连横”;反秦派主张六国由南到北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叫做“合纵”(东西叫“横”,南北叫“纵”)。   那般凭巧嘴求官的策士,就趁此大肆活动。苏秦其实并没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指空间,人面所向的一面;房屋等正门所向的一面;家具等靠外的一面,与“后”相对:~面。~边。~方。面~。~进。~程。 指时间,过去的,往日的,与“后”相对:以~。~人。~此。~科。~嫌。~言。~车之鉴。 顺序在先的:~五名。 向前行进:勇往直~。

傲慢:前~后恭(先傲慢而后恭敬)。~傲。~固。~慢。 微曲(qū):~句(钝角形的称“倨”;锐角形的称“句”)。 古同“踞”,伸开脚坐着。

肃敬,谦逊有礼貌:~敬。~谨。~候。~维。~贺。打~(拱揖)。洗耳~听。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前』

《唐韻》昨先切《集韻》《韻會》《正韻》才先切,𠀤音錢。 《增韻》前,後之對。  又進也。 《廣韻》先也。  又《禮·檀弓》我未之前聞也。 《註》猶故也。  又《儀禮·特牲》祝前主人降。 《註》前猶導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子淺切,湔上聲。 《說文》齊斷也。俗作剪。  又《正韻》淺黑色。 《周禮·春官·巾車》木路前樊,鵠纓。 《註》前,讀爲緇翦之翦。淺黑也。  又《韻補》叶慈鄰切,淨平聲。 《劉向·九歎》陸魁堆以蔽視兮,雲冥冥而暗前。山峻高以無垠兮,遂曾閎而廹身。

『倨』

《唐韻》《韻會》《正韻》𠀤居御切,音據。倨傲,不遜。 《禮·曲禮》遊毋倨。 《呂氏春秋》貴爲天子,而不驕倨。  又《淮南子·覽冥訓》臥倨倨,興眄眄。 《註》倨倨,臥無思慮也。  又矩之直者爲倨,折而衡者爲句。磬有倨句,戈亦有倨句,詳《周禮·冬官考工記》。  又《禮·樂記》倨中矩,句中鉤。 《註》倨,微曲也。  又箕坐也。 《前漢·張耳傳》高祖箕倨。 倨牙,獸牙倨曲也。《爾雅·釋畜》駮如馬,倨牙。疏:其牙倨曲。

『后』

《唐韻》《集韻》《正韻》胡口切《韻會》很口切,𠀤音後。 《說文》繼體君也,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故之从一,口。發號者,君后也。 《書·仲虺之誥》徯我后。 《易·泰卦》后以財成天地之道。 《禮·檀弓》夏后氏堲周。 《疏》夏言后者,白虎通云以揖讓受于君,故稱后。  又《禮·曲禮》天子有后。 《疏》后,後也。言其後于天子,亦以廣後胤也。 《白虎通》商以前皆曰妃,周始立后。正嫡曰王后,秦漢曰皇后,漢祖母稱太皇太后,母稱皇太后。  又諸侯亦稱后。 《書·舜典》班瑞于羣后。  又古者君稱臣亦曰后。 《書·舜典》汝后稷,播時百穀。 《疏》國語云:稷爲天官,單名爲稷,尊而君之,稱爲后稷。  又《畢命》三后協心。 《註》謂周公君𨻰畢公也。  又《書·武成》告于皇天后土。 《傳》后土,社也。 《左傳·昭二十九年》土正曰后土。 《註》土爲羣物主,故稱后也。其祀句龍焉,在家則祀中霤,在野則爲社。 《正韻》后土,亦取厚載之義。  又姓。 《史記·仲尼弟子傳》后處字子里。 《前漢·儒林傳》后倉字近君。  又與後通。 《禮·曲禮》再拜稽首,而后對。  又《廣韻》胡遘切《集韻》下遘切《韻會》《正韻》胡茂切,𠀤音𠋫。義同。  又叶後五切,音戸。 《蔡邕·胡黃二公頌》允兹漢室,誕育二后。曰胡曰黃,方軌齊武。 《陸雲·漢高盛德頌》咸陽克殄,旣係秦后。峩峩阿房,乃淸帝宇。○按詩本音云:《周頌》宣哲維人,文武維后,燕及皇天,克昌厥後。后後俱音戸,後人誤入四十五厚韻,故於《唐韻》正中歷引經集証之。然自《玉篇》以後,后在厚韻相沿已久,不得不以後五切爲叶音矣。 《唐韻》《正韻》胡口切《集韻》《韻會》很口切,𠀤音厚。 《說文》遲也。从彳幺夂者,後也。 《徐鍇曰》幺,猶𦌾躓之也。 《玉篇》前後也。 《廣韻》先後也。 《詩·小雅》不自我先,不自我後。  又後嗣也。 《禮·哀公問》子也者,親之後也。 《書·蔡仲之命》垂憲乃後。 《左傳·桓二年》臧孫達其有後于魯乎。  又《集韻》亦姓。  又《韻會》然後,語辭。  又《廣韻》胡遘切《集韻》下遘切《韻會》《正韻》胡茂切,𠀤厚去聲。 《增韻》此後於人,不敢先而後之,先此而後彼之後也。 《老子·道德經》自後者,人先之。 《論語》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又《詩·大雅》予曰有先後。 《傳》相導前後曰先後。  又《廣雅》娣姒,先後也。 《前漢·郊祀志》神君者,長陵女子,以乳死,見神於先後宛若。 《註》兄弟妻相謂曰先後,古謂之娣。今關中俗呼爲先後,吳楚呼爲妯娌。  又叶後五切,胡上聲。 《揚雄·趙充國圖畫頌》在漢中興,充國作武。赳赳桓桓,亦紹厥後。

『恭』

《廣韻》九容切《集韻》居容切,𠀤音供。 《說文》肅也。 《書·洪範》貌曰恭。 《禮·曲禮》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 《疏》在貌爲恭,在心爲敬。貌多心少爲恭,心多貌少爲敬。  又《禮·玉藻》手容恭。 《註》高且正也。  又《論語》溫良恭儉讓。 《疏》和從不逆謂之恭。  又《周語》夙夜恭也。 《註》夙夜敬事曰恭。 《釋名》恭,拱也,自拱持也。亦言供給事人也。  又《書·太甲》接下思恭。 《禮·少儀》賔客主恭。 《註》以不驕慢爲恭。  又奉也。 《書·甘誓》今予惟恭行天之罰。 《傳》恭,奉也。  又《諡法》正德美容,敬順事上曰恭。  又州名。梁州地,唐置恭州。  又姓。晉恭世子之後,以諡爲姓。  又通作共。 《詩·大雅》虔共爾位。 《註》恭字古與共通。 《左傳·僖二十七年》杞不共也。 《註》本作恭。 亦通作龔。 《書·泰誓》恭行天罰。或作龔。  又叶區王切,音匡。 《道藏歌》太虛感靈會,命我生成章。天神普欣悅,一切稽首恭。 本作𢙄。从心。共聲。今作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