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古未有


   自古以来未曾有过。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qián gǔ wèi yǒu
成语注音 ㄑ一ㄢˊ ㄍㄨˇ ㄨㄟˋ 一ㄡˇ
成语简拼 qgwy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英文 without precedent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自古以来未曾有过。


近义词



成语示例


太祖长子术赤遂于其地即可汗位,可谓破前古未有之纪载矣。(鲁迅《三闲集 “吾国征俄战史之一页”》)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徐度《却扫编》卷下:“而邓枢密洵武真以少保领院而不兼节钺,前所未有也。”


成语典故

见“前所未有”。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指空间,人面所向的一面;房屋等正门所向的一面;家具等靠外的一面,与“后”相对:~面。~边。~方。面~。~进。~程。 指时间,过去的,往日的,与“后”相对:以~。~人。~此。~科。~嫌。~言。~车之鉴。 顺序在先的:~五名。 向前行进:勇往直~。

时代久远的,过去的,与“今”相对:~代。~稀(人七十岁的代称,源于杜甫《曲江》“人生七十古来稀”)。~典。~风。~训。~道(a.指古代的道理;b.古朴;c.古老的道路)。 古体诗的简称:五~(五言古诗)。七~(七言古诗)。 姓。

不,不曾,没有:~必。~曾(céng )。~来。~尝。~竟(没有完成的)。~及(a.没有来得及;b.没有达到)。 地支的第八位,属羊。 用于记时:~时(下午一点至三点)。 放在句末,表示疑问:“君除吏尽~?吾亦欲除吏”。

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 表示所属:他~一本书。 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 表示大、多:~学问。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 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

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前』

《唐韻》昨先切《集韻》《韻會》《正韻》才先切,𠀤音錢。 《增韻》前,後之對。  又進也。 《廣韻》先也。  又《禮·檀弓》我未之前聞也。 《註》猶故也。  又《儀禮·特牲》祝前主人降。 《註》前猶導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子淺切,湔上聲。 《說文》齊斷也。俗作剪。  又《正韻》淺黑色。 《周禮·春官·巾車》木路前樊,鵠纓。 《註》前,讀爲緇翦之翦。淺黑也。  又《韻補》叶慈鄰切,淨平聲。 《劉向·九歎》陸魁堆以蔽視兮,雲冥冥而暗前。山峻高以無垠兮,遂曾閎而廹身。

『古』

《唐韻》《集韻》公戸切《韻會》果五切《正韻》公土切,𠀤音鼓。 《爾雅·釋詁》古,故也。 《說文》从十,口。識前言者也。 《徐鉉曰》十口所傳,是前言也。 《玉篇》久也,始也。 《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 《詩·邶風》逝不古處。 《前漢·藝文志》世歷三古。 《孟康曰》伏羲上古,文王中古,孔子下古。  又《禮·祭義》以祀天地、山川、社稷、先古。 《註》先古,謂先祖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輪已庳,則於馬終古登阤也。 《註》終古,猶言常也。  又賁古,縣名。 《前漢·地理志》益州郡賁古縣。  又姓。 《廣韻》周太王從邠適岐,稱古公,其後氏焉。漢有古初,蜀志有廣漢功曹古牧,北魏有古弼。  又草名。 《爾雅·釋草》紅蘢古。 《註》俗呼紅草爲蘢鼓,語轉耳。  又《集韻》古暮切,音顧。亦作故,義同。 《劉向·九歎》興離騷之微文兮,兾靈修之壹悟。還余車于南郢兮,復姓軌于初古。  又《字彙補》溪姑切,音枯。古成氏,複姓。漢廣漢太守古成雲。後秦古成詵,以文章參樞密。

『未』

《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𠀤無沸切,音味。 《說文》未,味也。六月,百果滋味已具,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之形。 《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洽。 《禮·月令註》季夏者,斗建未之辰也。  又《前漢·律歷志》昧薆於未。 《釋名》未,昧也。日中則昃,向幽昧也。  又《玉篇》未猶不也,未有不,卽有也。  又未央,複姓。見《李淳風·乙巳占》。

『有』

《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𠀤音友。 《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 《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  又《玉篇》不無也。 《易·大有疏》能大所有。  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  又《詩·商頌》奄有九有。 《傳》九有,九州也。  又《左傳·桓三年》有年。 《註》五穀皆熟書有年。  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  又姓。 《論語》有子。 《註》孔子弟子有若。  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 《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 《詩·邶風》不日有曀。 《註》有,又也。  又《韻補》叶羽軌切。 《前漢·敘傳》文豔用寡,子虛烏有。寄言淫麗,託風終始。  又叶演女切。 《徐幹·齊都賦》主人盛饗,期盡所有。三酒旣醇,五齊惟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