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蝎撩蜂


   喻惹事生非。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tī xiē liáo fēng
成语注音 ㄊ一 ㄒ一ㄝ ㄌ一ㄠˊ ㄈㄥ
成语简拼 txlf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剔蠍撩蜂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喻惹事生非。


成语示例


明·无名氏《四马投唐》第二折:“你待要剔蝎撩蜂惹战斗,劝着对越不瞅,你待要与唐家做对头。”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偏你这罢职归田一老农,公然敢剔蝎撩蜂。”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常是个争龙斗虎,剔蝎撩蜂。”


成语典故

从隙缝中把蝎子挑出来,还挑逗蜜蜂。比喻招惹是非。元.纪君祥《赵氏孤儿》二折:“偏你这罢职归田一老农,公然敢剔蝎撩蜂。”元.尚仲贤《气英布》一折:“你正是剔蝎撩蜂,暴虎凭河,谁着你钻头就锁,也怪不的咱故旧情薄。”明.无名氏《四马投唐》二折:“你待要剔蝎撩蜂惹战斗,劝着时越不瞅,你待与唐家做对头。” 并列 挑出蝎子,挑逗蜜蜂。比喻招是非,惹恶人。元·纪君祥《赵氏孤儿》2折:“偏你这罢职归田一老农,公然敢~。”△用于招惹是非方面。→惹是生非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分解骨肉,把肉从骨头上刮下来:把骨头上的肉~干净。 从缝隙或孔洞里往外挑拨东西:~牙。 把不好的挑出来:~除。

〔~虎〕即“壁虎”。 节肢动物,胎生。头胸部的螯肢呈钳状,胸脚四对。后腹狭长,末端有毒钩,用来防敌和捕虫,食昆虫、蜘蛛等。干燥虫体可入药:~子。毒如蛇~。

掀起:~起衣襟。~起头发。 用手舀着洒水:先~水后扫地。

挑弄,引逗:~拨。~乱(纷乱,如“眼花~~”。亦作“缭乱”)。春色~人。

昆虫,会飞,多有毒刺,能蜇人。有“蜜蜂”、“熊蜂”、“胡蜂”、“细腰蜂”等多种,多成群住在一起。 特指“蜜蜂”:~巢。~房。~蜡。~蜜。~乳。~王(生殖器官发育完全的雌蜂,专司产卵,通常每个蜂群只有一只。亦称“母蜂”)。~腰(a.蜂腰中间细,喻居中者最差;b.诗律“八病”之一;c.书法笔病之一)。 〔~鸟〕鸟类中最小的一种,大小如大拇指,嘴细长。吃花蜜和花上的小昆虫。产于南美洲。 众多:~起。~拥。~聚。~集。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剔』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歷切,音惕。 《說文》解也。从刀,易聲。 《玉篇》解骨也。  又《韻會》或作肆。 《周禮·天官·內饔註》割者,肆解肉也。  又《集韻》施𨾏切,音釋。治也。  又他計切,音剃。同剃。

『蝎』

《唐韻》胡葛切《集韻》何葛切,𠀤音褐。 《說文》蝤蠐也。 《爾雅·釋蟲》蝤蠐,蝎。 《又》蝎,蛣𧌑。 《註》木中蠹蟲。 《又》蝎,桑蠹。 《註》卽蛣𧌑。 《嵆康·荅難養生論》蝎盛則木朽。 《曹植·藉田論》封人有以輕鑿修鉤去樹之蝎者,曰:不識天下亦有蝎乎。曰:三苗、共工,非堯之蝎與。 《劉勰·新論》身之有慾,如樹之有蝎。 《揚子·方言》蝎,噬逮也,東齊曰蝎,北燕曰噬逮。  又餅名。 《釋名·釋飮食》餅名有蝎餅。  又《集韻》胡公切,音洪。籀文虹字。

『撩』

《唐韻》洛蕭切《集韻》《韻會》憐蕭切《正韻》連條切,𠀤音聊。 《說文》理也。一曰取物也。攏取物爲撩。  又挑弄也。 《魏志·龎德傳》但持長矛撩戰。 《韓愈詩》猿鳥莫相撩。  又《集韻》力弔切,音料。亦取也。 《詩·小雅·烝然汕汕傳》汕汕,樔也。 《箋》樔者,今之撩罟也。  又《唐韻》《正韻》盧鳥切《集韻》《韻會》朗鳥切,𠀤音了。義同。  又扶也。  又《集韻》郞到切,勞去聲。同撈。亦取物也。  又魯晧切,音老。義同。本作撩。撩字从𤊽。

『蜂』

《唐韻》敷容切,音丰。與蠭同。 《集韻》蠭通作蜂。  又薄紅切,音蓬。 《蒼頡篇》螽蜂,蟲名。字或作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