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荆斩棘


   ①砍伐荆棘。②喻扫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pī jīng zhǎn jí
成语注音 ㄆ一 ㄐ一ㄥ ㄓㄢˇ ㄐ一ˊ
成语简拼 pjzj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当代
成语繁体 劈荆斬棘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①砍伐荆棘。②喻扫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



成语示例


劈荆斩棘开新路,社会主义展宏图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贺敬之《西去列车的窗口》:“你可曾望到啊,灯光下:好像举起南泥湾劈荆斩棘的镢头?”


成语典故

砍伐荆棘。陶尔夫《伐木者旅行》:“刘德昆在前面,用他那柄小斧,劈荆斩棘,迂回前进。”比喻扫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尧山壁《西柏坡颂诗》:“劈荆斩棘开新路,社会主义展宏图。” 见“披荆斩棘”。陶尔夫《伐木者旅行》:“刘德昆在前面,用他那柄小斧,~,迂回前进。”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用刀斧或强力破开:~杀。~刺。~成两半。 雷电击坏或击毙:天打雷~。 冲着,正对着:~头盖脑。 两个斜面合成的纵截面呈三角形的简单机械,刀、斧、楔子等各种切削工具的刃都属于这一类(亦称“尖劈”)。

分开:~柴。~成三股。 分裂,使从原物上分开:把菜帮儿~下来。 腿或手指等过分叉开:~叉。

落叶灌木,叶有长柄,掌状分裂,开蓝紫色小花,枝条可编筐篮等(亦称“楚”):紫~。~条。~棘。披~斩棘。 古代用荆条做的刑仗:负~请罪。 中国古代“九州”之一,春秋时楚国别称:~州。~璞(喻美质、未经任用的卓越人才)。 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拙~。山~。~妻。 姓。

砍断:~断。~首。~决。~除。~草除根。~钉截铁。先~后奏。披荆~棘。

酸枣树,茎上多刺;泛指有刺的苗木:荆~。~手(喻事情难办)。~刺。~针。 针形的刺:~皮动物。 古同“戟”,兵器。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劈』

《唐韻》普擊切《集韻》《韻會》匹歷切,𠀤音霹。 《說文》破也。从刀,辟聲。 《玉篇》裂破也。 《廣韻》割也。 《集韻》分也。

『棘』

《唐韻》《集韻》《韻會》𠀤紀力切,音殛。 《說文》小棗叢生者。 《詩詁》棘如棗而多刺,木堅,色赤,叢生,人多以爲藩。歲久無刺,亦能高大如棗。木色白者爲白棘,實酸者爲樲棘,亦名酸棗。 《詩·邶風》吹彼棘心。 《疏》棘,木之難長養者。  又《爾雅·釋木》終牛棘。 《註》卽馬棘也,刺粗而長。  又執囚之處爲叢棘。 《易·坎卦》係用𡽪纆,寘于叢棘。 《左傳·哀八年》邾子無道,吳子囚諸樓臺,栫之以棘。  又九棘,外朝也。 《禮·王制》史以獄成吿于正,正聽之。正以獄成吿于大司𡨥,大司寇聽之棘木之下。 《註》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  又與戟通。 《禮·明堂位》越棘,大弓。天子之戎器也。 《左傳·隱十一年》潁考叔挾輈以走,子都拔棘而逐之。 《周禮·天官·掌舍》棘門註以戟爲門。  又地名。垂棘、赤棘,春秋晉地。  又藥名。 《本草》天門冬,一名天棘。  又棘扈,鳥名。 《賈逵云》棘扈,竊丹,爲果驅鳥者也。  又與僰通。 《禮·王制》四夷,西曰僰。  又姓。 《論語》棘子成。  又《唐韻》居里切,音紀。  又《廣韻》居吏切,音記。義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