劚玉如泥


   形容刀刃极其锋利。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míng yù rú ní
成语注音 ㄇ一ㄥˊ ㄩˋ ㄖㄨˊ ㄋ一ˊ
成语简拼 myrn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㔉玉如泥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形容刀刃极其锋利。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南朝·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董卓少时耕野,得一刀,无文字,四面隐起作山云文,劚玉如泥。”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古同“斸”。

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石。~器。~玺(君主的玉印)。抛砖引~。金~良言。~不琢,不成器。 美,尊贵的,敬辞:~泉。~液(美酒)。~言。~姿。~照(敬称别人的照片)。~宇(a.天空;b.瑰丽的宫阙殿宇)。亭亭~立。金科~律。金~其外,败絮其中。 姓。

依照顺从:~愿。~意。~法炮制。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此。~是。~同。~故。~初。游人~织。 比得上,及:百闻不~一见。自叹弗~。 到,往:~厕。 假若,假设:~果。~若。假~。 奈,怎么:~何。不能正其身,~正人何? 与,和:“公~大夫入”。 或者:“方六七十,~五六十”。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其来。 表示举例:例~。 应当:“若知不能,则~无出”。 〔~月〕农历二月的别称。 姓。

土和水合成的东西:~巴。~垢。~浆。~煤。~淖(泥污的洼地)。~泞。~洼。 像泥的东西:枣~。山药~。印~(盖图章用的印色)。蒜~。

涂抹:~墙。~缝儿(fèngr )。 固执,死板:拘~。~古(拘泥古代的制度和说法,不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通)。~守。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劚』

《正字通》同斸。

『玉』

《唐韻》《正韻》魚欲切《集韻》《韻會》虞欲切,𠀤音獄。 《說文》石之美者。玉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楊,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 《五音集韻》烈火燒之不熱者,眞玉也。 《易·鼎卦》鼎玉鉉。 《疏》正義曰:玉者,堅剛而有潤者也。  又《說卦》乾爲玉爲金。 《疏》爲玉爲金,取其剛之淸明也。 《詩·大雅》金玉其相。 《禮·聘義》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淸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于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 《管子·侈靡篇》玉者,隂之隂也。 《白虎通》玉者,象君子之德,燥不輕,溫不重,是以君子寶之。  又水玉,水精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水玉磊砢。 《註》水玉,水精也。  又美貌也。 《公羊傳·宣十二年》是以使寡人得見君之玉面,而微至乎此。 《疏》言玉面者,亦美言之也。 《史記·𨻰丞相世家》如冠玉耳。  又珍食曰玉食。 《書·洪範》惟辟玉食。 《釋文》漢書云:玉食,珍食也。  又時和曰玉燭。 《爾雅·釋天》四時和謂之玉燭。 《疏》言四時和氣,溫潤明照,故曰玉燭。  又地名。 《左傳·哀十二年》宋鄭之閒有𨻶地焉,曰:彌作,頃丘,玉暢,嵒,戈,鍚。 《註》凡六邑。  又河名。 《正字通》後晉天福中,鴻臚卿張匡鄴使于闐,著行程記。言玉河在于闐城外,其源出昆山,西流一千三百里,至于闐界,疏爲三河,一白玉河,二綠玉河,三黑玉河。五六月水漲,玉隨流而至,多寡視水小大。七八月水退可取,彼人謂之撈玉。  又關名。 《前漢·張騫傳》酒泉列亭鄣至玉門矣。 《註》玉門關在龍勒界。  又星名。 《後漢·郞顗傳》從西方天苑趨,左足入玉井。 《註》參星下四小星爲玉井。  又木名。 《山海經》開明北有文玉樹。 《註》五釆玉樹。  又草名。 《爾雅·釋草》蒙,玉女。 《註》女蘿別名。  又《正字通》寒玉,竹別名。亦曰綠玉。  又鳥名。 《前漢·司馬相如傳》鴐鵞屬玉。 《郭註》屬玉似鴨而大,長頸,赤目,紫紺色。  又觀名。 《前漢·宣帝紀》行幸萯陽宮屬玉觀。 《註》晉灼曰:屬玉,水鳥,以名觀也。  又蚌名。 《爾雅·釋魚·蜃小者珧註》珧,玉珧,卽小蚌。  又姓。 《史記·封禪書》濟南人公玉帶。 《註》公玉,姓。帶,名。 《風俗通》齊濬王臣有公玉冉。  又愛也,成也。 《詩·大雅》王欲玉女,是作大諫。 《註》玉,寶愛之意。 《張載·西銘》貧賤憂戚,庸玉女于成也。  又《廣韻》息逐切。 《集韻》息六切,𠀤音肅。 《廣韻》朽玉。  又琢玉工。 《集韻》或作𤥔璛。  又姓。 《史記·封禪書公玉帶註》索隱曰:玉又音肅。 《後漢·光武紀》𨻰留太守玉况爲大司徒。 《註》玉,音肅,京兆人。  又《廣韻》相玉切《集韻》須玉切,𠀤音粟。西戎國名。亦姓。  又《五音集韻》許救切,音齅。篆玉工也。  又《韻補》叶音域。 《漢費鳳𥓓》體履柔和,溫其如玉,修孝友于閨門,執忠謇于王室。 《易林》鈆刀攻玉,堅不可得。盡我筋力,胝繭爲疾。  又叶音龠。 《易林》桑華腐蠹,衣敝如絡。女工不成,絲帛爲玉。  又叶音迂。 《洞𤣥頌》韞產寶玉,叶含耀明珠。 《說文》王象三王之連,丨其貫也。 《註》徐曰:王中畫近上,王三畫均。李陽冰曰:三畫正均,如貫王也。 《類篇》隸始加點,以別帝王字。 《六書精蘊》帝王之王,一貫三爲義。三者,天,地,人也。中畫近上,王者法天也。珠王之王,三畫相均,象連貫形。俗書不知帝王字中畫近上之義,加點于旁以別之。

『如』

《唐韻》人諸切《集韻》《韻會》《正韻》人余切,𠀤音鴽。 《說文》从隨也。一曰若也,同也。 《書·舜典》如五器,如岱禮,如初,又然也。 《易·離卦》突如其來如。 《前漢·揚雄傳》雄家產不過十金,晏如也。  又往也,至也。公如棠,如齊。見《左傳》。 《劉伶·酒德頌》幕天席地,縱意所如。  又月名。 《爾雅·釋歲》二月爲如。  又語助辭。 《論語》恂恂如也。 《孟子》驩虞如也,皥皥如也。  又凉如。縣名。 《前漢·郊祀志》上遂北巡朔方,還釋兵凉如。  又肥如,古國名,在遼西郡。 《應劭曰》肥子奔燕,燕封于此。  又姓。如羅氏,攺爲如氏,見《統譜》。  又本覺爲如,今覺爲來,見《道院集》。  又眞如,有變易性相,如如常住不遷,𠀤見《禪燈錄》。  又𤣎如,獸名。瞿如,鳥名。𠀤見《山海經》。  又通作而。 《前漢·五行志》引左傳,星隕如雨。 《註》如,而也,星隕而且雨。  又《廣韻》人恕切《集韻》《韻會》如倨切,𠀤音茹。 《東方朔·七諫》忽容容其安之兮,超荒忽其焉如。苦衆人之難信兮,願離情而遠舉。 《註》舉去聲。  又《集韻》《類篇》𠀤乃箇切,音那。亦若也。

『泥』

《廣韻》奴低切《集韻》《韻會》《正韻》年題切,𠀤音䛏。水名。 《說文》水出北地郁郅北蠻中。  又潏水之別名。 《長安志》潏水,今名泥水。  又江州洣水又謂之泥水。 《前漢·地理志》長沙國茶陵泥水。  又水和土也。 《書·禹貢》厥土惟塗泥。  又汚也。 《易·井卦》井泥不食。  又丘名。 《爾雅·釋丘》水潦所止曰泥丘。  又泥中,衞邑也。 《詩·邶風》胡爲乎泥中。  又泥陽,縣名。 《史記·酈商傳》蘇駔軍於泥陽。 《前漢·地理志》北地郡有泥陽縣,王莽更曰泥隂。  又弱也。 《爾雅·釋獸》威夷長脊而泥。  又蟲名,出東海,得水則活,失水則如泥。 《杜甫詩》先拚一飮醉如泥。  又紫泥,以封璽書者。 《西京雜記》中書以武都紫泥爲璽室,加綠綈其上。  又靑泥,水名。 《長安志》藍田縣南有靑泥水,魏置靑泥軍。  又坊名。 《杜甫詩》飯煮靑泥坊底芹。  又蜀人謂糊窻曰泥窻。 《花蘂夫人宮詞》紅錦泥窻遶四廊。  又渤泥,佛泥,俱國名。 《諸蕃風俗》佛泥國在廣州東南,宋濂有渤泥入貢記。  又《薛俊·日本寄語》星曰付泥,金曰空措泥,銀曰失祿楷泥,船曰浮泥。  又姓。漢犍爲功曹泥和。  又《廣韻》奴禮切《集韻》《韻會》《正韻》乃禮切,𠀤音禰。泥泥,露濃貌。 《詩·小雅》蓼彼蕭斯,零露泥泥。  又柔澤貌。 《詩·大雅》方苞方體,維葉泥泥。亦作𦰫。  又《廣韻》奴計切《集韻》《韻會》《正韻》乃計切,𠀤尼去聲。滯也。 《論語》致遠恐泥。  又《集韻》乃定切,音甯。泥母,地名。  又亭名。 《左傳註》高平方與縣東有泥母亭,讀如甯。  又與涅同。 《史記·屈原傳》皭然泥而不滓。 《註》泥音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