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均势敌


   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ì jūn shì dí
成语注音 ㄌ一ˋ ㄐㄨㄣ ㄕˋ ㄉ一ˊ
成语简拼 ljsd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力均勢敵
成语英文 a Roland for an Oliver(balance of forces)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



反义词



成语示例


《周书·儒林传·乐逊》:“夫力均势敌,则进德者胜。”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尹文子》:“两智不能相使,两贤不能相临,两辨不能相屈。力均势敌故力。”


成语典故

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马总《意林》引《尹文子》:“两智不能相使,两贤不能相临,两辨不能相屈。力均势敌故也。”《周书.儒林传.乐逊》:“夫力均势敌,则进德者胜。” 见“势均力敌”。《周书·乐逊传》:“夫~,则进德者胜。”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人和动物筋肉的效能:~气。~量。 一切事物的效能:视~。生产~。控制~。 物理学上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引起运动加速或形变:~学。作用~。保守~。 用极大的力量:尽~。~挫。~挽狂澜。 姓。

平,匀,引申为调和:~衡。势~力敌。平~。 皆,都,老少~安。 中国汉代计量单位,一均等于二千五百石。 古同“韵”,和谐的声音。 〔~钟〕古代乐器。 古同“钧”,造瓦器的转轮。

权力,威力:~力。权~。~利。~均力敌。 表现出来的情况,样子:姿~。气~。山~。局~。虚张声~。守~。~必。~能。~不可挡。因~利导。

有利害冲突不能相容的:~人。~方。~寇。 指敌人:~后。~情。~酋。~特。轻~。克~制胜。 抵挡:寡不~众。 相当:势均力~。匹~。~手(能力相等的对手)。 仇视:~意。“诸侯~王所忾”。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力』

《唐韻》《集韻》《韻會》𠀤林直切,陵入聲。 《說文》筋也。象人筋之形。 《徐曰》象人筋竦,其身作力,勁健之形。 《增韻》筋,力氣所任也。 《禮·聘義》日幾中而後禮成,非强有力者不能行也。  又《曲禮》老者不以筋力爲禮。  又《韻會》凡精神所及處,皆曰力。 《孟子》聖人旣竭目力焉,旣竭耳力焉。  又《韻會》物所勝亦曰力。 《家語》善御馬者均馬力。 《杜甫·張旭草書詩》溟漲與筆力。  又勤也。 《書·盤庚》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 《前漢·司馬遷傳》力誦聖德。 《註》師古曰:力,勤也。  又《禮·坊記》食時不力珍。 《註》力,猶務也。  又《後漢·銚期傳》身被三創,而戰方力。 《註》力,苦戰也。  又病甚曰力。 《唐書·汲黯傳》臣犬馬病力。  又爲人役者曰力。 《晉·陶潛·與子書》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勞。  又姓。 《韻會》黃帝佐力牧之後。  又《韻補》叶力蘖切,苓入聲。 《蘇軾·香積寺詩》此峯獨蒼然,感荷祖佛力。幽光發中夜,見者惟木客。

『均』

《唐韻》居勻切《集韻》《韻會》《正韻》規倫切,𠀤音鈞。 《說文》平也。 《詩·小推》大夫不均。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土均之法,均齊天下之政。 《春官》軍禮有五二日大均之禮,恤衆也。  又調也。 《詩·小雅》六轡旣均。  又徧也。 《易·說卦》坤爲均。 《莊子·寓言篇》萬物皆種也。以不同形相禪,始卒循環,莫得其倫,是謂天均。  又天子設四代之學,曰成均,見《禮·文王世子註》。  又造瓦之具,旋轉者也。董仲舒曰:泥之在均,惟甄者之所爲。  又樂器。 《禮·樂記》樂所以立均。 《尚書疏》堂上之樂,皆受笙均。堂下之樂,皆受磬均。 《後漢·律歷志》冬夏至,𨻰八音,聽五均。 《註》均,長七尺,繫以絲,以節樂音。  又均服,戎服也。 《左傳·僖五年》均服振振。亦作袀。  又地名。均,古麇國,在襄陽。 《唐書·中宗紀》嗣聖元年,太后遷帝房州。  又遷于均。  又《集韻》王問切《正韻》禹慍切,𠀤音韻。 《說文先訓》古無韻字,均卽韻也。  又與專切,音沿。 《史記·夏本紀》均河海,通淮泗。 《鄭元曰》均讀沿。  又叶古頑切,音鰥。 《韓愈·孟郊失子詩》問天生下人,薄厚胡不均。夫曰天地人,由來不相關。  又通作鈞。 《書·泰誓》厥罪惟鈞。  又或作旬。 《禮·內則》旬而見。 《周禮·地官》均人公旬用三日。 《註》均古通旬。別作𡉲。 《唐韻》《集韻》《韻會》王問切《正韻》禹慍切,𠀤音運。 《說文》和也。从音員聲。 《玉篇》聲音和曰韻。 《文心雕龍》異音相從謂之和,同聲相應謂之韻。 《晉書·律曆志》凡音聲之體,務在和韻,益則加倍,損則減半。 《陸機·文賦》收百世之闕文,采千載之遺韻。○按文人言韻,始見於此。漢魏以上之書,皆言音不言韻。自晉以後,音降而爲韻矣。至韻書之最古者,莫如魏李登《聲類》,晉呂靜倣其法作《韻集》,齊周顒始著《四聲切韻》,梁沈約有《四聲》一卷,隋秦王俊有《韻纂》,陸法言有《切韻》,至唐孫愐《唐韻》出,而諸書皆廢。宋𨻰彭年等重修《廣韻》,丁度有《集韻》,金韓道昭有《五音集韻》,元黃公紹有《韻會舉要》,明洪武中宋濂等修《正韻》,此韻書大略也。  又《正韻》風度也。 《說文》裴光遠云:古與均同。 《唐書·楊收傳》夫旋宮以七聲爲均。均言韻也。古無韻字,猶言一韻聲也。 《集韻》或作韵。

『敌』

《集韻》乎刮切,音頢。盡也。 《廣韻》徒歷切《集韻》《韻會》亭歷切,𠀤音狄。 《說文》仇也。 《書·微子》相爲敵讎。  又《爾雅·釋詁》敵,當也。 《疏》仇匹相當也。 《易·同人》伏戎於莽,敵剛也。 《左傳·文六年》敵惠敵怨,不在後嗣。  又《爾雅·釋詁》敵,匹也。 《博雅》輩也。 《玉篇》對也。 《禮·曲禮》雖貴賤不敵。  又《增韻》拒抵也。 《管子·兵法篇》明理而勝敵。  又《博雅》上也。 《廣韻》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