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若丘山


   功:功绩。若:像,如同。功绩像山一样。比喻功绩非常大。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gōng ruò qiū shān
成语注音 ㄍㄨㄥ ㄖㄨㄛˋ ㄑ一ㄡ ㄕㄢ
成语简拼 grqs
常用程度 一般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功:功绩。若:像,如同。功绩像山一样。比喻功绩非常大。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汉·东方朔《答客难》:“所俗必得,功若丘山,海内定,国家安,是遇其时者也。”


成语典故

主谓 比喻功绩像山一样高大。汉·东方朔《答客难》:“所欲必得,~,海内定,国家安,是遇其时者也。”△褒义。用于称颂。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劳绩,成绩,与“过”相对:~勋。~绩。论~行赏。徒劳无~。~德无量(liàng )。~成不居(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成就,成效:成~。~能。~亏一篑。事半~倍。急~近利。 物理学上指用力使物体移动的工作,等于力乘移动的距离:~率。 本领,能耐:~夫。~底。~力(a.功夫和力量;b.功效)。~到自然成。

如果,假如:~果。倘~。假~。天~有情天亦老。 如,像:年相~。安之~素。旁~无人。置~罔闻。门庭~市。 你,汝:~辈。“更~役,复~赋,则何如?” 约计:~干(gān )。~许。 此,如此:“以~所为,求~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顺从:“曾孙是~。” 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而叹。” 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芳”。~英(“杜若”的花)。 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

〔般若〕见“般3”。

小土山:土~。沙~。~陵。~壑。 像小土山凸起的:~疹。 坟墓:~墓(大墓)。~垄。 量词,指用田塍隔开的水田:一~十亩大的小田。 众人聚居的地方:~民(乡民,邑民)。 用砖石封闭有尸体的棺材。 姓。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形状像山的:~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形容大声:~响。~呼万岁。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功』

《唐韻》古紅切《集韻》《韻會》沽紅切,𠀤音公。 《說文》以勞定國曰功。从力,工聲。 《廣韻》功績也。 《書·禹謨》九功惟敘。  又自以爲功曰功之。 《史記·信陵君傳》公子乃自驕而功之,竊爲公子不取也。  又功,毛詩作公。 《詩·小雅》以奏膚公。 《註》功也。  又《韻會》大功,小功,喪服名。謂治布有精麤之分。或作紅。史記漢書,大功小功,作大紅小紅。  又《廣韻》漢複姓。 《何氏姓苑》漢營陵令成功恢。禹治水告成功後爲氏。  又《韻補》叶姑黃切,音光。 《東方朔·七諫》信直退而毀敗兮,虛僞進而得當。追悔過之無及兮,豈盡忠而有功。  又叶居銀切,音巾。 《司馬相如·子虛賦》騖于鹽浦,割鮮染輪。射中獲多,矜而自功。

『若』

《唐韻》而灼切《集韻》《韻會》《正韻》日灼切,𠀤音弱。 《說文》若,擇菜也。  又《玉篇》杜若,香草。 《楚辭·九歌》采芳洲兮杜若。 《夢溪筆談》杜若,卽今之高良薑。  又順也。 《書·堯典》欽若昊天。 《傳》敬順也。 《詩·小雅》曾孫是若。  又汝也。 《儀禮·士昏禮》勗帥以敬先妣之嗣,若則有常。 《晉語》晉文公謂勃鞮曰:爾爲惠公從余于渭濵,命曰三日,若宿而至。  又如也。 《書·盤庚》若網在綱。  又乃也。 《周語》必有忍也,若能有濟也。  又語辭。 《儀禮·士相見禮》君若降送之,則不敢顧。 《疏》若者,不定之辭也。  又《前漢·武帝紀》民年九十以上,爲復子若孫。 《註》若者,豫及之辭也。  又若若,垂貌。 《前漢·石顯傳》印何纍纍綬若若耶。  又《莊子·秋水篇》向若而歎。 《註》若,海神。  又歲名。 《爾雅·釋天》太歲在丑曰赤奮若。  又若木。 《淮南子·地形訓》若木在建木西。 《楚辭·天問》若華何光。 《註》若木何能有明赤之光華乎。  又水名。 《水經注》若水東南流,鮮水注之。  又姓。 《正字通》漢下邳相若章。  又《廣韻》人者切,音惹。乾草也。  又般若,梵語謂智慧也。 《晉書·曇霍傳》霍持一錫杖,令人跪,曰:此是波若眼。  又《韻會》浮屠所居,西域謂之蘭若。 《柳宗元文》蘭若眞公。 《註》官賜額者爲寺,私造者爲招提、蘭若。  又人賒切,音婼。蜀地名。 《前漢·地理志》若屬南郡,春秋傳作鄀。 《唐韻古音》讀汝三略,尊𤰞相若,强弱相虜。古人讀若字爲汝,故傳記之文,多有以若爲汝者。《史記·項羽本紀》云:吾翁卽若翁,《漢書》云吾翁卽汝翁,此可據也。

『丘』

《廣韻》去鳩切《集韻》《韻會》祛尤切《正韻》驅尤切,𠀤音蚯。阜也,高也。四方高,中央下曰丘。 《爾雅·釋丘》非人爲之曰丘。  又前高後下曰旄丘。 《博雅》小陵曰丘。  又《周禮·春官·大司樂》凡樂,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而奏之。夏日至,于澤中之方丘而奏之。 《疏》土之高者曰丘。因高以事天,故於地上。因下以事地,故於澤中。  又地名。帝丘,本顓頊之墟,今澶州濮陽縣。  又營丘,商丘,楚丘,靈丘,葵丘,咸丘,虎丘,皆地名。  又三丘。 《張衡·思玄賦》過少昊之窮野兮,問三丘乎句芒。 《註》蓬萊,方丈,方壺,三者皆羣仙所居。  又《前漢·𠛬法志》四井爲邑,四邑爲丘。丘,十六井也。  又《春秋·成元年》作丘甲。 《胡傳》益兵也,卽丘出一甲,則一甸之中,共百人爲兵矣。  又聚也。 《孔安國·尚書序》九州之志,謂之九丘。言九州所有,皆聚此書也。  又崇丘,亡詩篇名。言萬物得極其高大也。  又大也。 《前漢·楚元王傳》高祖微時,嘗與賓客過其丘嫂食。 《註》長嫂之稱。  又空也。 《前漢·息夫躬傳》寄居丘亭。  又丘里。 《莊子·則陽篇》少知問太公調曰:何謂丘里之言。曰:丘里者,合十姓百名,以爲風俗也。  又比丘。 《魏書·釋老傳》桑門爲息心,比丘爲行乞。  又姓。  又左丘,龍丘,咸丘,虞丘,梁丘,母丘,陶丘,浮丘,麥丘,水丘,吾丘,皆復姓。  又《韻補》叶祛其切,音欺。 《詩·衞風》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叶下媒期。 《小雅》楊園之道,猗于畝丘。叶下詩之。 《左傳·僖十五年》史蘇占之曰:不利行師,敗於宗丘。叶上姬旗。  又叶苦高切,音尻。 《楚辭·九懷》玄鳥兮辭歸,飛翔兮靈丘。望谿兮蓊鬰,熊羆兮呴嘷。  又叶丘於切,音區。 《𨻰琳·大荒賦》過不死之靈域兮,仍羽人之丹丘。惟民生之每每兮,佇盤桓以躊蹰。古丘區聲通。 《顏師古曰》古語丘區二字音不別,今讀則異。互見匚部區字註。 《集韻》本作丠,亦作𡊣。

『山』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𠀤與刪音同。 《說文》山宣也。宣氣散生萬物,有石而高也。 《徐曰》象山峰𠀤起之形。 《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 《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 《書·禹貢》奠高山大川。 《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 《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又《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又連山,古易名。 《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 《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又姓。古烈山氏之後。  又公山,複姓。  又《集韻》《韻會》𠀤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又《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又叶疏臻切,音甡。 《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 《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𠀤互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