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功成名就之后就退隐不再做官。
《老子》:“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同“功成身退”。《老子》:“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后汉书.李固传》:“是以贤达功遂身退,全名养寿,无有怵迫之忧。” 并列 遂,成。身,自己。功业成就后,就退隐家园。语出《老子》9章:“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后汉书·盖勋列传》:“若共併力诛嬖倖,然后征拔英俊,以兴汉室,~,岂不快乎!”△褒义。用于描写取舍。→急流勇退 ?功臣自居 也作“功成身退”、“名成身退”、“功成自退”。
劳绩,成绩,与“过”相对:~勋。~绩。论~行赏。徒劳无~。~德无量(liàng )。~成不居(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成就,成效:成~。~能。~亏一篑。事半~倍。急~近利。 物理学上指用力使物体移动的工作,等于力乘移动的距离:~率。 本领,能耐:~夫。~底。~力(a.功夫和力量;b.功效)。~到自然成。
顺,如意:~心。~愿。 成功,实现:未~。功成名~。 于是,就:服药后头痛~止。 通达:“何往而不~”。 进,荐:“不能退,不能~”。
人、动物的躯体,物体的主要部分:~躯。人~。~材。~段。船~。树~。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世。献~。 亲自,本人:自~。亲~。~教。~体力行。 统指人的地位、品德:出~。~分(fèn )。~败名裂。 孕,娠:~孕。 量词,指整套衣服:做了一~儿新衣服。
向后移动,与“进”相对:~步。~路。~却。~让。倒~。 离开,辞去:~席。~伍。~职。~休。引~。 送还,不接受,撤销:~还。 脱落:~色。~毛。减~。 和柔的样子:~然。 迟缓,畏缩:“求也~”。
《唐韻》古紅切《集韻》《韻會》沽紅切,𠀤音公。 《說文》以勞定國曰功。从力,工聲。 《廣韻》功績也。 《書·禹謨》九功惟敘。 又自以爲功曰功之。 《史記·信陵君傳》公子乃自驕而功之,竊爲公子不取也。 又功,毛詩作公。 《詩·小雅》以奏膚公。 《註》功也。 又《韻會》大功,小功,喪服名。謂治布有精麤之分。或作紅。史記漢書,大功小功,作大紅小紅。 又《廣韻》漢複姓。 《何氏姓苑》漢營陵令成功恢。禹治水告成功後爲氏。 又《韻補》叶姑黃切,音光。 《東方朔·七諫》信直退而毀敗兮,虛僞進而得當。追悔過之無及兮,豈盡忠而有功。 又叶居銀切,音巾。 《司馬相如·子虛賦》騖于鹽浦,割鮮染輪。射中獲多,矜而自功。
『遂』《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徐醉切,音穟。 《廣韻》達也。 《禮·月令》慶賜遂行,毋有不當。 《註》言通達施行,使之周徧也。 《前漢·王陵傳》上佐天子理隂陽,下遂萬物之宜。 又進也。 《易·大壯》不能退,不能遂。 《書·仲虺之誥》顯忠遂良。 《註》良則進之也。 又成也,從志也。 《禮·月令》百事乃遂。 《註》遂,猶成也。 《詩·衞風》言旣遂矣。 又稱也。 《詩·曹風》不遂其媾。 又竟也。 《前漢·𨻰平傳》吾聞先生事魏不遂。 又盡也。 《禮·曲禮》有後入者,闔而勿遂。 《註》遂,闔之盡也。 又《正韻》因也,兩事相因而及也。 《詩·邶風》問我諸姑,遂及伯𡛷。 《春秋·僖四年》侵蔡,蔡潰,遂伐楚。 又擅成事也。 《易·家人》無攸遂。 《公羊傳·莊二十九年》大夫無遂事。 又舒肆之貌。 《詩·衞風》容兮遂兮。 又物生出曰遂。 《前漢·郊祀歌》靑陽開動,根荄以遂。 又《前漢·胡母生傳》弟子遂之者。 《師古註》遂,謂名位成達者。 《史記·司馬相如傳》宦遊不遂,而來過我。 又充備也。 《禮·鄕飮酒義》節文終遂焉。 又順也。 《周語》以遂八風。 又《正韻》因循也。 《荀子·王制篇》小事殆乎遂。 又鄕遂,郊外地。 《周禮·地官·遂人》五縣爲遂,王國內有六鄕,外有六遂。 又小溝也。 《周禮·地官·遂人》夫閒有遂,遂上有徑。 又遂人,官名。 又國名。 《春秋·莊十三年》齊人滅遂。 《註》舜之後,國在濟北蛇丘東北。
『身』《唐韻》失人切《集韻》《韻會》《正韻》升人切,𠀤音申。 《說文》躬也,象人之身。 《爾雅·釋詁》我也。 《疏》身,自謂也。 《釋名》身,伸也。可屈伸也。 《廣韻》親也。 《九經韻覽》軀也。總括百骸曰身。 《易·艮卦》艮其身。 又《繫辭》近取諸身。 《書·伊訓》檢身若不及。 《孝經·開宗明義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又《詩·大雅》大任有身。 《傳》身,重也。 《箋》重爲懷孕也。 《疏》以身中復有一身,故言重。 又告身。 《唐書·選舉志》擬奏受皆給以符,謂之告身。 又《史記·西南夷傳》身毒國。 《註》索隱曰:身音捐。 又《韻補》叶尸連切。 《楊方·合歡詩》我情與子合,亦如影追身。寢共織成被,絮用同功綿。
『退』《集韻》《韻會》《正韻》𠀤吐內切,推去聲。 《玉篇》郤也。 《禮·表記》君子三揖而進,一辭而退,以遠亂也。 《左傳·僖二十五年》退一舍而原降。 又《玉篇》去也。 《老子·道德經》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又遜讓也。 《禮·曲禮》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 《後漢·鍾皓傳》好學慕古,有退讓風。 又進退人才,猶言用舍也。 《禮·檀弓》君子進人以禮,退人以禮。 又返也。 《屈原·離騷》退將復修吾初服。 《前漢·董仲舒傳》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臨政願治,不如退而更化。 又如柔貌。 《禮·檀弓》其中退然如不勝衣。 又《正字通》吐困切。與褪同。 《王建詩》粉光深紫膩,肉色退紅嬌。 《註》淺紅也。 又𨓤。 《玉篇》古文退字。註詳辵部六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