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商:星名。参星出西方,商星出东方,二星此出彼没,不同时在天空中出现。比喻长时间的分离难以会面,如参星出西方,商星出东方。
唐·杜甫《赠卫八处处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参(shēn)、商,星宿名。两星此出彼没,两不相见,旧时常以参、商比喻兄弟不睦;或形容朋友间久别不遇。公元前541年,晋平公生病,郑简公派郑子产出使晋国,同时问候晋侯病情。晋大夫叔向向子产介绍晋平公病情时说:“根据卜人占卜,晋侯之病是因实沈、台骀(tái)作祟。而包括史官在内,晋国上下无人知道实沈、台骀是什么神。子产回答说:“从前帝喾生有两个儿子,大的叫阏伯,小的叫实沈,居于旷林这个地方。兄弟二人极不和睦,每天互相打仗,惹得帝喾生了气,便迁阏伯于商丘、称为商星,主管早晨;迁实沈于大夏,称为参神,主管傍晚。”由于子产知识渊博,回答完满,叔向对他极为佩服。 【出典】: 《左传·昭公元年》:“晋侯有疾,郑伯使公孙侨如晋聘,且问疾。叔向问焉,曰:‘寡君之疾病,卜人曰,实沈、台骀为祟,史莫之知。敢问此何神也。’子产曰:‘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 【例句】: 三国·魏·曹植《与吴季重书》:“面有逸景之迷,别有参商之润。” 唐·杜甫《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述补 参、商都是二十八星宿之一,此二星此出彼没,不同时出现。比喻人分离两地不能会面。陈慧瑛《报告文学卷下篇·竹园轶事》:“刘家拜识墨宝之后,我曾几回寄足京华,虞先生也曾数度返梓,然皆~,失之交臂。”※参,不读作cān。△多用于离别方面。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变~。波~。浮~。振~(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a.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了一下”;b.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全国”)。 使开始发生:发~。 使用:~用。~武。~问(客套话,请问)。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人心弦。娓娓~听。~容。 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荤腥。 非静止的:~画。 可变的:~产。 行为:举~。~作。 常常:~辄得咎。
依照顺从:~愿。~意。~法炮制。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此。~是。~同。~故。~初。游人~织。 比得上,及:百闻不~一见。自叹弗~。 到,往:~厕。 假若,假设:~果。~若。假~。 奈,怎么:~何。不能正其身,~正人何? 与,和:“公~大夫入”。 或者:“方六七十,~五六十”。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其来。 表示举例:例~。 应当:“若知不能,则~无出”。 〔~月〕农历二月的别称。 姓。
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计划、讨论:~量。~讨。~议。~定。~榷。~酌(商量斟酌)。相~。磋~。洽~。协~。 买卖,生意:~业。~店。~界。~品。~标。 古指行商(坐商为“贾”,后泛指做买卖的人,亦用以指从事私营工商业的人):~人。~贩。~贾(gǔ ㄍㄨˇ)(商人)。~旅。 数学上指除法运算中的得数:~数。 中国朝代名:~代。 中国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2”。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心宿”。 姓。
《唐韻》人諸切《集韻》《韻會》《正韻》人余切,𠀤音鴽。 《說文》从隨也。一曰若也,同也。 《書·舜典》如五器,如岱禮,如初,又然也。 《易·離卦》突如其來如。 《前漢·揚雄傳》雄家產不過十金,晏如也。 又往也,至也。公如棠,如齊。見《左傳》。 《劉伶·酒德頌》幕天席地,縱意所如。 又月名。 《爾雅·釋歲》二月爲如。 又語助辭。 《論語》恂恂如也。 《孟子》驩虞如也,皥皥如也。 又凉如。縣名。 《前漢·郊祀志》上遂北巡朔方,還釋兵凉如。 又肥如,古國名,在遼西郡。 《應劭曰》肥子奔燕,燕封于此。 又姓。如羅氏,攺爲如氏,見《統譜》。 又本覺爲如,今覺爲來,見《道院集》。 又眞如,有變易性相,如如常住不遷,𠀤見《禪燈錄》。 又𤣎如,獸名。瞿如,鳥名。𠀤見《山海經》。 又通作而。 《前漢·五行志》引左傳,星隕如雨。 《註》如,而也,星隕而且雨。 又《廣韻》人恕切《集韻》《韻會》如倨切,𠀤音茹。 《東方朔·七諫》忽容容其安之兮,超荒忽其焉如。苦衆人之難信兮,願離情而遠舉。 《註》舉去聲。 又《集韻》《類篇》𠀤乃箇切,音那。亦若也。
『商』《唐韻》式陽切《集韻》《韻會》《正韻》尸羊切,𠀤音觴。 《說文》从外知內也。从㕯,章省聲。 《廣韻》度也。 《易·兌卦》九四,商兌未寧。 《註》商,商量,裁制之謂也。 《禮·曲禮》槀魚曰商祭。 《註》商猶量也。 《疏》祭用乾魚,量度燥濕,得中而用之也。 又《玉篇》五音,金音也。 《禮·月令》其音商。 《註》商數七十二,屬金者以其濁次宮,臣之象也。秋氣和,則商聲調。 《前漢·律歷志》商之爲言章也,物成孰,可章度也。 《白虎通》商者,强也。 《梁元帝·纂要》秋曰素商,亦曰高商。 又《說文》行賈也。 《易·復卦》商旅不行。 《周禮·天官·大宰》九職,六曰商賈,阜通貨賄。 《註》行曰商,處曰賈。 《廣韻》本作𧶜。俗作啇,非。 又《集韻》刻也。 《詩·齊風·東方未明疏》尚書緯謂刻爲商。 《儀禮·士昏禮註》鄭目錄云:日入三商爲昏。 《疏》馬氏云:日未出,日沒後,皆二刻半,云三商者,據整數言也。 《正字通》商,乃漏箭所刻之處。古以刻鐫爲商,所云商金,商銀是也。刻漏者,刻其痕以驗水也。 又《廣韻》張也,又降也,又常也。 又國名。 《詩·商頌譜》商者,契所封之地。 《疏》鄭以湯取契之所封以爲代號也,服虔王肅則不然。襄九年左傳曰:閼伯居商,丘相土因之。服虔云:相土契之孫居商丘,湯以爲號。 又書序王肅註亦云:然契之封商見於書傳史記中,𠋫其文甚明。經典之言商者,皆單謂之商,未有稱商丘者,又相土之于殷室,非王迹所因,何當取其所居,以爲代號也。 又地名。 《左傳·僖二十五年》楚𩰚克屈禦寇,以申息之師戍商密。 又《春秋·襄二十一年》會于商任。 又《戰國策》高商之戰。 又州名。 《廣韻》卽古商國,後魏置洛州,周爲商州,取商於地爲名。 《戰國策》衞鞅亡魏入秦,孝公以爲相,封之於商,號曰商君。 《史記·張儀傳》臣請獻商於之地六百里。 《註》商州有古商城,其西二百餘里有古於城。 又商陵,漢侯國,在臨淮。見《史記·惠景閒侯者年表》。 又姓。 《史記·仲尼弟子傳》商瞿商澤。 又《諡法》昭功寧民曰商。 又與謫通。 《荀子·儒效篇》謫德而定次。 《註》謫與商同。 又《集韻》諸良切,音章。度也。 《書·費誓》我商賚汝。 《釋文》商如字,徐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