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徒劳兵力,空费军饷。
谓徒劳兵力,空费军饷。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第一章第一节:“侵略者从外面用兵船大炮来对付虚骄心,投降派从内部用劳师糜饷来对付鄙吝心。”
清·叶廷琯《鸥陂渔话·潘吴二家论杨嗣昌诗》:“按嗣昌小有才,思宗任之颇专且久,而劳师糜饷,办贼迄无成功。”
谓徒劳兵力,空费军饷。清叶廷琯《鸥陂渔话.潘吴二家论杨嗣昌诗》:“按嗣昌小有才,思宗任之颇专且久,而劳师糜饷,办贼迄无成功。”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第一章第一节:“侵略者从外面用兵船大炮来对付虚骄心,投降派从内部用劳师糜饷来对付鄙吝心。” 并列 军队徒劳无功,白费军饷。清·叶廷琯《鸥陂渔话·潘吴二家论杨嗣昌诗》:“嗣昌小有才,思宗任之颇专且久,而~,办贼迄无成功。”△贬义。用于军旅。→劳民伤财 费财劳民 ?与民休息。也作“劳师费饷”、“老师费财”、“老师糜饷”、“糜饷劳师”。
粥:肉~。~沸(形容混乱纷扰)。 烂,碎:~烂。~躯(牺牲生命)。~灭。 浪费:~费。 姓。
不黏的黍(亦称“穄”):~子。~黍。~子面。
同“飨”。 旧时指军警的薪给(jǐ):关~。粮~。~银。
《廣韻》靡爲切《集韻》《韻會》《正韻》忙皮切,𠀤音靡。 《說文》黃帝初敎作糜。 《釋名》糜,煑米使糜爛也。 《博雅》糜,糏也,饘也。 《禮·月令》行糜粥飲食。 《史記·封禪書》施糜之屬。 《註》施糜粥之神。 《風土記》俗尙以赤豆爲糜,所以象色也。 又爛也。 《孟子》糜爛其民。 《前漢·賈山傳》無不糜滅。 又與靡通。 《禮·少儀》國家靡敝。 《疏》靡爲糜,謂財物糜散凋敝。古字通用。 又與眉同。 《前漢·王莽傳》赤糜聞之,不敢入界。 《註》糜,眉也。古字通用。 《集韻》或作𩞁、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