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不要;怠:懈怠;忘:忘记。告诫不要懈怠,不要忘记。
勿:不要;怠:懈怠;忘:忘记。告诫不要懈怠,不要忘记。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卿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勿待勿忘!”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卿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勿待勿忘!”
副词,不,不要:请~动手。~谓言之不预(不要说没有预先说过)。
懒惰,忪懈:~惰。~倦。~工。懈~。 轻慢,不尊敬:~傲。~慢。
副词,不,不要:请~动手。~谓言之不预(不要说没有预先说过)。
不记得,遗漏:~记。~却。~怀。~我。~情。~乎所以。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文拂切,音物。 《說文》勿,州里所建旗。象其柄,有三游,雜帛幅半異,所以趣民,故遽稱勿勿。 《集韻》或作𣃦。 又通作物。 《周禮·春官·司常》九旗雜帛爲物。 又《玉篇》非也。 《廣韻》無也。 《增韻》毋也。 《韻會》莫也。 《通志》勿,州里之旗也。而爲勿不之勿,借同音,不借義。 《論語》非禮勿視。 《朱註》勿者,禁止之辭。 又《韻會》愨愛貌。 《禮·祭義》勿勿諸其欲其饗之也。 《註》猶勉勉也。 又《六書正譌》事物之物,本只此字,後人加牛以別之。 又《顏氏家訓篇》書翰稱勿勿,不知所由。或妄言此匆匆之殘缺者。及考《說文》乃知怱遽者稱爲勿勿。 《東觀餘論》今俗勿中加點作匆,爲怱遽字,彌失眞矣。 又《正韻》莫勃切,音沒。掃塵也。 《禮·曲禮》䘏勿驅塵。
『怠』《唐韻》徒亥切《集韻》《韻會》《正韻》蕩亥切,𠀤音待。 《說文》慢也。 《玉篇》懈也。 《書·大禹謨》汝惟不怠。 又通作殆。 《左傳·昭五年》滋敝邑休殆。 又《韻會》他代切,音貸。義同。◎按玉篇,廣韻,集韻皆無去聲。韻會从毛氏增。 又《集韻》《類篇》《韻會》𠀤盈之切,音怡。義同。 《易·雜卦傳》謙輕而豫怠也,虞氏作怡。 《史記·始皇紀》視聽不怠。 《劉歆·烈女贊》言行不怠。 《註》𠀤音怡。 又鳥名。 《莊子·山木篇》東海有鳥焉,名曰意怠。 又《集韻》湯來切,音胎。義同。 又叶堂來切,音臺。 《荀子·堯問篇》執一無失,行微無怠,忠信無倦,而天下自來。 《越語》范蠡曰:得時無怠,時不再來。俱叶灰韻。 又叶養里切,音以。 《詩·小雅》無俾大怠。叶上恥字。 又叶徒替切,音第。 《歐陽修·范仲淹墓銘》藏其子孫,寵及後世。惟百有位,可勸無怠。
『勿』《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文拂切,音物。 《說文》勿,州里所建旗。象其柄,有三游,雜帛幅半異,所以趣民,故遽稱勿勿。 《集韻》或作𣃦。 又通作物。 《周禮·春官·司常》九旗雜帛爲物。 又《玉篇》非也。 《廣韻》無也。 《增韻》毋也。 《韻會》莫也。 《通志》勿,州里之旗也。而爲勿不之勿,借同音,不借義。 《論語》非禮勿視。 《朱註》勿者,禁止之辭。 又《韻會》愨愛貌。 《禮·祭義》勿勿諸其欲其饗之也。 《註》猶勉勉也。 又《六書正譌》事物之物,本只此字,後人加牛以別之。 又《顏氏家訓篇》書翰稱勿勿,不知所由。或妄言此匆匆之殘缺者。及考《說文》乃知怱遽者稱爲勿勿。 《東觀餘論》今俗勿中加點作匆,爲怱遽字,彌失眞矣。 又《正韻》莫勃切,音沒。掃塵也。 《禮·曲禮》䘏勿驅塵。
『忘』《集韻》《韻會》武方切《正韻》無方切,𠀤音亡。 《說文》不識也。 《增韻》忽也。 又遺也。 《書·微子之命》予嘉乃德,曰篤不忘。謂不遺也。 又《儀禮·士冠禮》壽考不忘。 《註》長有令名,不忽然而遽盡也。 又善忘,病也。 《莊子·達生篇》氣下而不上,則使人善忘。 又坐忘,無思慮也。 《莊子·大宗師》回坐忘。 又《廣韻》《正韻》巫放切《集韻》《韻會》無放切,𠀤音妄。 《韻會》棄忘也。 《增韻》遺忘也。 《周禮·地官·司刺》三宥,一曰遺忘。 又志不在也。 《左傳·隱七年》鄭伯盟,歃如忘。 《註》志不在于歃血也。 又《韓愈·別竇司直詩》中盤進橙栗,投擲傾脯醬。歡窮悲心生,婉戀不能忘。 《說文》从心从亡。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