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胥:春秋时楚国大臣申包胥。比喻到别国哀求援兵。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定公四年》:“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
见“秦庭之哭”。《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平西王吴三桂,介在东陲,独效~。”
用纸、布或其他薄片把东西裹起来:~装。~饺子。 包好了的东西:邮~。背(bèi )~。 装东西的袋:书~。皮~。 容纳在内,总括在一起:~括。~举(总括)。~容。~涵。~罗万象。无所不~。 总揽,负全责:~销。~揽。 保证:~赔。~在我身上。 约定的,专用的:~饭。~工。 围:~围。~剿。 一种带馅的蒸熟的面食:~子。糖~儿。 身体上肿起的疙瘩:脓~。 姓。
古代的小官:~吏。钞~。 全,都:万事~备。民~然矣。 蟹酱:蟹~。 姓。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因痛苦或悲哀而流泪发声:~喊。~泣。~诉。~腔。啼~。长歌当~。
《廣韻》布交切《集韻》班交切,𠀤音苞。 《說文》包,象人褱姙。已在中,象子未成形也。元氣起於子。子,人所生也。男左行三十,女右行二十,俱立於巳,爲夫婦褱姙於巳。巳爲子,十月而生,男起巳至寅,女起巳至申,故男年始寅,女年始申也。 又容也。 《易·泰卦》九二包荒,用馮河。 又裹也。 《書·禹貢》包匭菁茅。 《禮·樂記》倒載干戈,包以虎皮。 又《前漢·班固敘傳》包漢舉信。 《註》劉德曰:包,取也。 又通作苞。叢生也。 《書·禹貢》草木漸包。 又姓。 《廣韻》楚大夫申包胥之後。漢有大鴻臚包咸。 又山名。 《山海經註》吳縣南,太湖中包山下有洞庭穴,號爲地脈。 又《集韻》《正韻》𠀤蒲交切,音咆。 《集韻》匏亦作包。 又庖通作包。 《易·姤卦》包有魚。 《繫辭》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 又《韻補》房尤切,音浮。地名。春秋,公及莒人盟于包來。左氏作孚。通雅,古呼包如孚,脬與胞,桴與枹,莩與苞,浮與抱之類,同原相因,故互通。 又叶補苟切,褒上聲,裹也。 《詩·召南》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胥』《廣韻》相居切《集韻》新於切,𠀤音湑。 《說文》蟹醢也。 《韻會》言其肉胥胥解也。 《周禮·天官·庖人註》靑州之蟹胥。 又《集韻》助也,待也。 又《廣韻》相也。 《書·太甲》民非后,罔克胥匡以生。 《傳》無能相匡。 《前漢·楚元王傳》二人諫不聽,胥靡之。 《註》胥,相也。靡,隨也。古者相隨坐輕𠛬之名。 又𠛬徒亦名胥靡。 《莊子·庚桑楚》胥靡登高而不懼。 《註》胥靡,𠛬徒人也。 《前漢·敘傳》史遷薰胥以𠛬。 《註》胥,相也。 又《集韻》皆也。 《詩·小雅》君子樂胥。 《傳》胥,皆也。 又儲胥,謂蓄積待用也。 《前漢·揚雄傳》木雍槍累,以爲儲胥。 《註》有儲蓄,以待所須也。 又官名。 《周禮·地官》胥師,二十肆,則一人皆二史。 《註》胥及肆長,市中給繇役者。 《禮·文王世子》胥鼓南。 《註》胥掌以六樂之會正舞位。 又樹名。 《前漢·司馬相如傳》留落胥邪。 《註》胥邪似幷閭,皮可作索。 又蝶名。 《莊子·至樂篇》蝴蝶,胥也。 《註》蝴蝶一名胥。 《列子·天瑞篇》烏足之根爲蠐螬,其葉爲胡蝶。胡蝶,胥也。化而爲蟲,生竈下。 又語辭。 《詩·小雅》侯氏燕胥。 《又》君子樂胥。 又地名。 《左傳·宣十二年》車及于蒲胥之市。 又胥閭,門名。 《穀梁傳·成元年》客不悅而去,相與立胥閭而語。 《註》門名。 又姓。 《廣韻》胥童,晉臣。見《左傳·成十七年》。 又人名。 《左傳·哀十一年》桑掩胥御國子。 《前漢·功臣表》復陽剛侯陳胥。 又《集韻》寫與切,音諝。 又蘇故切,音素。義𠀤同。 又《正韻》山徂切,音蔬。同蘇。 又《韻補》叶胥上聲。 《班固·靈臺詩》屢維豐年。於皇樂胥。叶上廡雨。
『之』《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𠀤音枝。 《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玉篇》是也,適也,往也。 《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又於也。 《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註》之,適也。 《朱傳》猶於也。 又語助辭。 《書·金縢》禮亦宜之。 《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 《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又此也。 《詩·周南》之子于歸。 《註》之子,是子也。 又變也。 《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又至也。 《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又遺也。 《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 《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又姓。出《姓苑》。 又《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 《詩·唐風》舍旃舍旃。 又《魏風》上愼旃哉。𠀤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又《韻補》叶職流切,音周。 《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 《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哭』《廣韻》《集韻》《韻會》𠀤空谷切,音㲄。 《說文》哀聲也。从吅,獄省聲。 《徐鍇曰》哭聲繁,故从二口。大聲曰哭,細聲有涕曰泣。 《玉篇》哀之發聲。 《禮·檀弓》歌于斯,哭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