匏瓜:似葫芦而稍大,成熟后可以做水瓢。比喻有才能的人不为世所用。
匏瓜:似葫芦而稍大,成熟后可以做水瓢。比喻有才能的人不为世所用。
《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三国·魏·王粲《登楼赋》:“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
《论语.阳货》:“子曰:‘……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佛肸(读bìxiē)派人来请孔子,孔子表示要去。但子路提出,夫子过去说过,对于曾做过坏事的人,君子就不该上其圈套。佛肸佔据中牟反叛,夫子为什么还要去呢?孔子解释说,真正坚的东西不怕磨,真正坚持洁白也不怕染,那我现在去又怕什么呢?我总不能像匏瓜那样,单是挂起来看样子,而丝毫不能供饮食之用吧!后因用以比喻闲置不用或求仕不得之典。 宋.陆游《剑南诗稿》卷一《别曾学士》诗:“匏系不得从,瞻望抱悁悁。”《文选》卷十一王粲《登楼赋》:“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后句用事见“井渫莫食”。宋.黄庭坚《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诗:“系匏两相忆,极目十余城。” 见“匏瓜空悬”。
〔~瓜〕a.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比葫芦大,对半剖开可做水瓢。b.这种植物的果实。均俗称“瓢葫芦”。 中国古代八音之一,如笙、竽等。
蔓生植物,属葫芦科,果实可食:西~。冬~。~蒂。~分(像切瓜一样分割,如“~~天下”)。~葛。~代。~李(指嫌疑的境地)。~子儿。
步行:~步。~涉。 空:~手。 白白地:~然。~劳无益。 只;仅仅:家~四壁。 从事学习的人:~弟。~工。学~。师~。 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信~。教~。党~。 人(多指坏人):匪~。暴~。赌~。叛~。 剥夺犯人自由的刑法:~刑。
挂,吊在空中:~垂。~吊。~梯。~河。~心。~念(a.挂念;b.文艺作品对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今后命运的伏笔)。~梁刺股。 没有着落,没有结束:~断。~案。~而未决。 距离远:~隔。~殊。 危险:~崖。~乎(“乎”读轻声)。 公开提示:~赏。
《唐韻》薄交切《集韻》《韻會》《正韻》蒲交切,𠀤音庖。 《說文》瓠也。从夸,包聲。取其可包藏物也。 《詩·邶風》匏有苦葉。 《註》陸佃曰:短頸大腹曰匏。 《陸璣詩疏》匏葉少時可爲羹。 又可淹煮,至八月葉卽苦。 《嚴粲·詩緝》匏經霜葉枯落,乾之腰以度水。 《魯語》苦匏不材於人,共濟而已。 又《爾雅翼》匏在八音之一,笙十三簧,竽三十六簧,皆列管匏內,施簧管端。 又以爲飮器。 《詩·大雅》酌之用匏。 《禮·郊特牲》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 又《韻會》匏瓜,星名。在河鼓東。 《集韻》或作瓟。
『瓜』《唐韻》《正韻》古華切《集韻》《韻會》姑華切,𠀤音騧。 《說文》㼌也。象形。 《詩·豳風》七月食瓜。 《禮·曲禮》爲天子削瓜者副之。 又《月令》孟夏之月,王瓜生。 《註》王瓜,萆挈也。 《前漢·食貨志》菜茹有畦瓜瓠果蓏。 《齊民要術》二月辰日宜種瓜。 《廣雅》龍蹄獸掌,羊骹兔頭,桂支蜜筩,𤬒蛌貍頭,皆瓜屬也。 又木瓜。 《詩·衞風》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傳》木瓜。楙木也。可食之木。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凡取幹之道七,柘爲上,檍次之,檿桑次之,橘次之,木瓜次之,荆次之,竹爲下。 又天瓜,栝樓別名。見《本草綱目》。 又昆侖瓜,茄子別名。見《酉陽雜俎》。 又匏瓜,星名。 《史記·天官書》匏瓜有靑黑星守之,魚鹽貴。 《註》匏瓜,一名天雞。在河鼓東。匏瓜明,則歲大熟也。 又守瓜,蟲名。 《爾雅·釋蟲》蠸輿父,守瓜。 《註》今瓜中黃甲小蟲,喜食瓜葉。故曰守瓜也。 又地名。 《左傳·宣十五年》晉侯賞桓子狄臣千室,亦賞士伯以瓜衍之縣。 又《襄十四年》昔秦人迫逐,乃祖吾離于瓜州。 《註》瓜州,地在今燉煌。 《正字通》今鎭江有瓜州,異地同名。 又國名。 《正字通》柯枝國別種曰木瓜。穴居,男女裸體,紉結草木葉蔽前後。見星槎勝覽。 又瓜田,複姓。 《前漢·王莽傳》有瓜田儀。 又《韻補》叶攻乎切,音孤。 《左傳·哀十七年》衞侯夢于北宮,見人登昆吾之觀,被髮北面而譟,曰:登此昆吾之墟,緜緜生之瓜。余爲渾良夫,叫天無辜。 又叶古禾切,音戈。 《道藏歌》仙童掇朱實,神女獻玉瓜。浴身丹液池,濯髮甘泉波。 《集韻》俗作苽,非。
『徒』《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同都切,音塗。 《說文》本作𨑒。步行也。 《易·賁卦》舍車而徒。 又步卒也。 《詩·魯頌》公徒三萬。 又《爾雅·釋訓》徒輦者也。 《疏》會同田獵,人挽輦以徒行也。 《詩·小雅》徒御不驚。 又《玉篇》衆也。 《書·仲虺之誥》實繁有徒。 《前漢·東方朔傳》人至察,則無徒。 又《廣韻》空也。 《爾雅·釋訓》暴虎,徒搏也。 《註》空手執也。 又《廣雅》徒,袒也。 《史記·張儀傳》秦人捐甲,徒裼以趨敵。 又《正韻》但也。 《孟子》徒善不足以爲政。 又《廣韻》黨也。 《張衡·思𤣥賦》朋精粹而爲徒。 又弟子曰徒。 《論語》非吾徒也。 《後漢·鄭康成傳》扶風馬融,門徒四百餘人。 又《廣韻》徒隷也。 《周禮·天官》冢宰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疏》胥有才智爲什長,徒給使役,故一胥十徒。 又司徒,官名。 《書·舜典》汝作司徒。 《周禮·地官·司徒疏》司徒,主衆徒也。 又丹徒,縣名。 《前漢·地理志》會稽郡有丹徒縣。 《註》卽春秋云朱方也。 《地志》秦望氣者言其地有王氣,始皇使赭衣徒三千鑿京峴山,以敗其勢,因名丹徒。 又罪名。 《唐書·𠛬法志》用𠛬有五,其三曰徒。徒者,奴也。蓋奴辱之,量其罪之輕重,有年數而捨。 又申徒,登徒,司徒,𠀤複姓。 《風俗通》申屠氏,隨音改爲申徒氏,夏有申徒狄。 《宋玉·好色賦序》大夫登徒子,侍於楚王。 《註》登徒,姓也。 《姓譜》舜嘗爲堯司徒,支孫氏焉。 又叶唐何切,音駝。 《道藏歌》運役自然氣,於是息三徒。一暢萬劫感,慶賀西王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