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信条


   指1911年( 宣统 三年)11月 清 政府颁布的《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武昌 起义爆发, 清 朝贵族为保持其垂亡的封建皇朝,玩弄立宪骗局,宣布实行责任内阁制,皇族不得为总理大臣,皇室经费听由国会决议,皇帝权限和皇室大典由宪法规定,但仍规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í jiǔ xìn tiáo
成语简拼 sjxt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1911年( 宣统 三年)11月 清 政府颁布的《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武昌 起义爆发, 清 朝贵族为保持其垂亡的封建皇朝,玩弄立宪骗局,宣布实行责任内阁制,皇族不得为总理大臣,皇室经费听由国会决议,皇帝权限和皇室大典由宪法规定,但仍规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 表示多、久:~室九空。 表示达到顶点:~足。~成。

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归。 泛指多次或多数:~死一生。~霄云外。

诚实,不欺骗:~用。~守。~物。~货。~誓旦旦。 不怀疑,认为可靠:~任。~托。~心。~念。 崇奉:~仰。~徒。 消息:~息。杳无音~。 函件:~件。~笺。~鸽。~访。 随便,放任:~手(随手)。~步(随意走动,散步)。~笔。~意。 同“芯”。 姓。

同“伸”,舒展开。 同“伸”,表白。

植物的细长枝:枝~。柳~儿。荆~。 泛称条形的东西:~子。面~儿。便(biàn)~儿。金~。铁~。 细长的形状:~形。~纹。~案。~几(jī)。~凳。~幅(直挂的长条字画)。苗~。身~。 项目,分项目的:~例。~令。~文。~陈(a.分条叙述;b.旧时向上级分条陈述的文件)。 层次,秩序:~理。~贯。有~不紊。 量词。

挑取:“蚕月~叠”。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十』

《唐韻》《韻會》是執切《集韻》寔入切《正韻》寔執切,𠀤音拾。 《說文》十,數之具也。一爲東西,丨爲南北,則四方中央具矣。易,數生于一,成于十。 《易·繫辭》天九地十。 《前漢·韓安國傳》利不十者,不易業。  又通作什。 《孟子》或相什百。 《前漢·谷永傳》天所不饗,什倍於前。 《枚乗傳》此其與秦地相什,而功相百。  又《韻會》令官文書借作拾。  又《陸游老學菴筆記》轉平聲,可讀爲諶。白樂天詩:綠浪東西南北路,紅欄三百九十橋。宋文安公宮詞:三十六所春宮館,一一香風送管絃。鼂以道詩:煩君一日殷勤意,示我十年感遇詩。

『九』

《唐韻》《正韻》舉有切《集韻》《韻會》己有切,𠀤音久。數也。 《說文》陽之變也。 《易·乾·文言》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列子·天瑞篇》一變而爲七,七變而爲九,九變者,究也。  又算法曰九九。 《韓詩外傳》齊桓公設庭爎待人士,不至。東野有以九九見者,曰:九九薄能耳,君猶禮之,况賢於九九者乎。 《註》若今九章算法。  又《荆楚歲時記》俗用冬至次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爲寒盡。  又《史記·騶衍傳》中國之外,有赤縣神州者九。  又九之爲言多也。 《公羊傳·僖九年》葵丘之會,桓公震而矜之,叛者九國,言叛者衆,非實有九國也。宋趙鵬飛曰:會葵丘惟六國,會鹹牡丘皆七國,會淮八國,猶漢紀謂叛者九起也。  又陽九,戹也。 《左思·吳都賦》世際陽九。 《註》陽戹五,隂戹四,合爲九。  又姓。  又複姓。 《何氏姓苑》岱縣人,姓九百,名里。  又秦穆公時九方阜,一名歅。善相馬,見《列子》。  又隷書防詐譌,凡紀數,九借用玖。 《𨻰絳曰》洪容齋五筆,九作久,陽數九爲老久義也。玖,黑色玉也。借作玖,非。  又《韻會》渠尤切,音仇。國名。 《史記·殷本紀》九侯。 《註》音仇。  又《集韻》《正韻》𠀤居尤切,音鳩。聚也。 《論語》九合諸侯。 《莊子·天下篇》禹親操橐耜,以九雜天下之川。 《註》九,讀糾。糾合錯雜,使川流貫穿注海也。九與鳩糾勼𠀤通。

『信』

《唐韻》息晉切《集韻》《正韻》思晉切,𠀤音訊。愨也,不疑也,不差爽也。 《易·繫辭》人之所助者,信也。 《左傳·僖七年》守命共時之謂信。  又《爾雅·釋地》大蒙之人信。 《註》地氣使然也。  又《左傳·莊三年》一宿爲舍,再宿爲信。 《詩·豳風》于女信處。  又《周頌》有客信信。 《註》四宿也。  又符契曰信。 《前漢·平帝紀》漢律,諸乗傳者持尺五木轉信。 《註》兩行書繒帛,分持其一。出入關,合之乃得過。或用木爲之。 《後漢·竇武傳》取棨信閉諸禁門。 《註》棨,有衣戟也。  又古人謂使者曰信。與訊通。 《史記·韓世家》𨻰軫說楚王,發信臣,多其車,重其幣。 《司馬相如·諭巴蜀檄》故遣信,使曉諭百姓。  又州名。唐置信州,卽今廣信府。  又姓。信陵君無忌之後。  又複姓。 《何氏姓苑》有信都,信平二氏。  又《集韻》《正韻》𠀤升人切。與申同。 《易·繫辭》往者,屈也。來者,信也。 《詩·邶風》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又同身。 《周禮·春官》侯執信圭,伯執躬圭。 《註》信圭,刻人形伸也。躬圭,刻人形屈也。  又叶斯鄰切,音新。 《詩·小雅》庶民弗信。叶上親。◎按《正韻》云:韓王信本與淮隂侯同名,嫌誤讀作新。今《敘傳》韓信音新,是信本有平、去兩音,其讀平者亦音,而非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