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宋代敕书及紧急军命,用金字牌,由内侍省派人速送。比喻紧急的命令。
《宋史 岳飞传》:“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
秦桧促岳飞退兵事。宋代,凡赦书及军事上最紧急的公文、命令,由内侍省派人持金字牌递送。岳飞(1103-1141年)字鹏举,河南汤阴县人,世代务农,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从军。不久,金兵入侵,他冲破朝廷中主和派的阻挠,与金兵顽强作战。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以前,先后取得了新乡之捷、太行山之捷黑龙潭之捷、汜水关之捷、牛头山大捷等,为南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此后直到绍兴六年(1136年)前,又阻止了伪齐刘豫政权的蚕食和颠覆,镇压了浙、闽、赣、荆、湖等地区的割据武装,巩固了新建立的南宋政权,因功升任为检校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湖北、京西宣抚副使,成了手握重兵、坐断荆、湘的地方大员。绍兴七年至十年,又为谋取恢复中原做了极大努力。曾上书朝廷,畅述自己恢复中原的战略打算,高宗阅后十分兴奋,说:“有臣如此,我还有什么可耽忧的。你尽可按自己的打算去做,朕绝不从中干涉。”又特意将岳飞召入寝阁,嘱托道:“中兴大业,全都托附给你了。”但宰相秦桧极力主张与金谈和罢兵,尽管遭到了岳飞、韩世忠等人的强烈反对,还是于绍兴九年(1139年)正月同金朝订立和议,向金朝称臣纳贡。但金朝很快撕毁了“和议”,于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向宋大举进攻。岳飞率部顽强抗敌,向中原进军,所至克捷,收复了许多州郡。七月间,岳家军在郾城(今河南郾城)大败金兵,歼灭了金兀术的精锐骑兵拐子马。接着,又在颍昌将金兀术打得狼狈而逃,一直追击到距开封仅45里的朱仙镇。此时,黄河南北的义兵也纷纷打着岳家军的旗号开展抗金斗争。金兵惊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面对抗金斗争的胜利,主和派宋高宗和秦桧急忙下令各路宋军班师,致使岳家军孤立无援;接着又连发十二金牌,强令岳飞退兵。岳飞接到命令后异常悲愤,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然后无可奈何的下令撤兵。宋高宗和秦桧又以明升暗降的办法解除了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的兵权,收买岳飞的部将王俊、王贵,由王俊出面,告发岳飞唆使部将张宪起兵,逼朝廷还他兵权,因将岳飞押入大牢,由万俟离(mò qì xiè莫其谢)审理,久久找不到证据,最后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后常以十二金牌用为紧急命令的代称。 【出典】: 《宋史》卷365《岳飞传》11391页:“方指日渡河,而桧欲画淮以北弃之,风台臣请班师。飞奏:‘金人锐气沮丧,尽弃辎重,疾走渡河,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桧知飞志锐不可回,乃先请张俊、杨沂中等归,而后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例句】: 明·茅维《闹门神》:“他的喉咙忒嘬,舌尖忒锐。是人啊,怕他气概。只当得亲捧出十二金牌。” 偏正 金牌,宋代凡赦书及军事上最紧急的命令,用金字牌,由内侍省派专人飞马递送。后用“十二金牌”表示万分紧急重要。语本《宋史·岳飞传》:“(秦桧)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多用于紧急情况。→十万火急 接二连三 ?急惊风,遇到慢郎中。 也作“十二道金牌”。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 表示多、久:~室九空。 表示达到顶点:~足。~成。
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 双,比:独一无~。 两样,别的:~话。不~价。
一种化学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黄赤色,质软:黄~。~子。~笔。 金一类的,具有光泽、延展性,容易传热和导电的固体的通称(汞除外)。:~属。五~(旧指金银铜铁锡)。合~(两种或多种金属混合而成的金属)。~文(铸或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旧称“钟鼎文”)。 钱:现~。基~。挥~如土。 指兵器或金属制的乐器:~革(兵器甲铠的总称,引申指战争)。~声(a.钲声;b.钟声)。~鼓(锣鼓)。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喻尊贵、贵重、难得、持久、坚固、有光泽等:~兰(友情深)。~刚(梵语意译,喻牢固、锐利、能摧毁一切)。~瓯(a.盛酒器;b.喻疆土完整)。~城汤池。 一些动、植物因颜色似金而得名:~鱼。~乌(太阳)。~龟。~丝猴。 中国朝代名:~代。 姓。
用木板或其他材料做的标志:门~。路~。~子。~匾。~价。 凭证:金~。银~。腰~。 产品的商标:名~货。 古代兵士在战争时或现代警察在驱散示威者时用来遮护身体的东西:盾~。挡箭~。 娱乐或赌博用的东西:纸~。扑克~。麻将~。 神主、灵位或题着名字作为祭祀对象的木牌:~位。 词曲的调名:词~。曲~。~子曲。
《唐韻》《韻會》是執切《集韻》寔入切《正韻》寔執切,𠀤音拾。 《說文》十,數之具也。一爲東西,丨爲南北,則四方中央具矣。易,數生于一,成于十。 《易·繫辭》天九地十。 《前漢·韓安國傳》利不十者,不易業。 又通作什。 《孟子》或相什百。 《前漢·谷永傳》天所不饗,什倍於前。 《枚乗傳》此其與秦地相什,而功相百。 又《韻會》令官文書借作拾。 又《陸游老學菴筆記》轉平聲,可讀爲諶。白樂天詩:綠浪東西南北路,紅欄三百九十橋。宋文安公宮詞:三十六所春宮館,一一香風送管絃。鼂以道詩:煩君一日殷勤意,示我十年感遇詩。
『二』《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而至切,音樲。地數之始,卽偶之兩畫而變之也。 《易·繫辭》分而爲二,以象兩。 《左傳·定四年》衞侯將會,使祝佗從。佗曰:若又共二徼大罪也。 《註》謂兼二職。 《荀子·議兵篇》權出於一者强,權出於二者弱。 《史記·韓信傳》功無二於天下。 《前漢·嚴助傳》詔曰:子在朕前之時,知略輻輳,以爲天下少雙,海內寡二。 又巽二,風神名。 又古貨布文帝字。見《六書略》。𠄠字上下畫均齊。上畫短者,乃古文上字也。今相仍上短下長作二字,非。貳。𠄞𠄠𠄟二。
『金』《唐韻》居音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吟切,𠀤音今。 《易·繫辭註》天地之數,五五相配以成金木水火土。 《疏》地四與天九相得,合爲金。 《書·洪範》五行,四曰金,金曰從革。 《傳》金可以攺更。 《疏》可銷鑄以爲器也。 《又》從革作辛。 《傳》金之氣味。 《疏》金之在火,別有腥氣,非苦非酸,其味近辛,故云金之氣味。 又金有五色。 《說文》五色金,黃爲之,長久薶,不生衣。百煉不輕,從革不違,西方之行,生於土。 《爾雅·釋器》黃金謂之璗,其美者謂之鏐,白金謂之銀,其美者謂之鐐。 《書·禹貢》厥貢惟金三品。 《傳》金銀銅也。 《前漢·食貨志》金有三等,黃金爲上,白金爲中,赤金爲下。 《註》白金,銀也。赤金,丹陽銅也。師古曰:金者五色,黃金、白銀、赤銅、靑鉛、黑鐵。 又《公羊傳·隱五年》百金之魚。 《註》百金,猶百萬也。古者以金重一斤,若今萬錢矣。 《莊子·逍遙遊》不過數金。 《註》百金,金方寸,重一斤爲一金。百金,百斤也。 《史記·平準書》黃金一斤。 《註》索隱曰:如淳云:時以錢爲貨,黃金一斤直萬錢,非也。 又臣瓚云:秦以一鎰爲一金,漢以一斤爲一金,是其義也。董彥遠曰:漢一斤金四兩,直二千五百文。 《正字通》或曰古十兩爲一斤。兵法:興師一萬,日費千金。燕昭王以千金養士,皆此數也。非若今人以二十四銖爲一金也。 又樂有八音,一曰金。 《左傳·成十二年》金奏作于下。 《疏》金奏,擊鐘以爲奏樂之節。金,謂鐘及鎛也。 《周禮·春官·鍾師》掌金奏。 又兵也。 《禮·中庸》衽金革。 《朱註》金戈兵之屬。 又《韻會》軍行鉦鐸曰金。 《釋名》金鼓。金,禁也,爲進退之禁也。 《前漢·李陵傳》聞金聲而止。 《註》金,鉦也。一名鐲。 又黃色也。 《前漢·宣帝紀》金芝九莖,產於函德殿銅池中。 《註》金芝,色像金也。 《李白·宮中行樂詞》柳色黃金嫩。 又堅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上金隄。 《註》金隄,言水之隄塘,堅如金也。 《賈誼·過秦論》金城千里。 又官名。 《周禮·秋官》職金掌凡金、玉、錫、石、丹靑之戒令。 《魏志·王修傳》行司金中郞將。 《唐書·百官志》更金部曰司金。 《遼史·國語解》隂山採金置冶採鍊,名山金司。 《元史·世祖紀》置淮南淘金司。 又《前漢·百官公卿表》更名執金吾。 《註》金吾,鳥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禦非常,故執此鳥之象,因以名官。 《古今注》金吾,棒也。以銅爲之,黃金塗兩末,謂爲金吾御史大夫。司隷校尉,亦得執焉。 又《論語·摘輔象》風后受金法。 《註》金法,言能決理是非也。 又地名。 《五音集韻》金州,周爲附庸國,魏於安康縣置東梁州,後周攺爲金州。 又《前漢·地理志》金城郡。 《註》昭帝始元六年置。應劭曰:初築城得金,故曰金城。臣瓚曰:稱金,取其堅也。 《方輿勝覽》楚威王置金陵邑,因其地有王氣,埋金鎮之,故名。 又山名。 《廣輿記》在鎮江府城西北江中,唐裴頭陀於此開山得金,故名。 又《述異記》黃金山,生交讓樹。 《又》南金山有師子獸。 又臺名。 《白帖》燕昭王置千金于臺上,以延天下之士,故謂黃金臺。 又花名。 《五代史·附錄》湯城淀池多異花。一曰旱金,大如掌。 又樹名。 《洞冥記》影蛾池北有生金樹。破之皮閒有屑,如金而色靑,亦名靑金樹。 又草名。 《周禮·春官·鬱人註》鬱金香草,宜以和鬯。 又《拾遺記》祖梁國獻蔓金苔。 《正字通》百兩金,藥名。 又《唐本草》牡丹,亦名百兩金。 又古天子號。 《帝王世紀》少昊氏以金德王,故號金天氏。 又國號。 《金史·太祖紀》國有金水,源產金,故號大金。 又姓。 《五音集韻》古天子,金天氏之後。 又漢複姓。金留氏,出《姓苑》。 又書名。 《前漢·蕭望之傳》金布令甲。 《註》金布者,令篇名也。其上有府庫金錢布帛之事,因以名篇令甲者其篇甲乙之次。 《唐書·藝文志》海蟾子元英還金篇一卷。 《宋史·藝文志》叢金訣一卷。 又神名。 《前漢·郊祀志》或言益州有金馬碧雞之神。 《註》金形似馬,碧形似雞。 又闕門名。 《前漢·公孫弘傳》待詔金馬門。 《註》武帝時更名魯班門爲金馬門。 又金精,珠名。見《博雅釋珠》。 又鍾名。 《拾遺記》帝顓頊有浮金之鍾。 又星名。 《酉陽雜俎》北斗第三星曰視金。 《淸異錄》高麗謂星曰屑金。 又金丹。 《抱朴子·金丹卷》神人授之金丹仙經。 又石名。 《淮南子·地形訓》黃澒五百歲生黃金。 《註》澒,水銀也。黃金,石名。 又去聲。 《字彙補》音噤。 《荀子·解蔽篇》金口閉舌。 又《韻補》叶居良切,音疆。 《易林》剛柔相傷,火爛銷金。
『牌』《廣韻》薄佳切《集韻》《韻會》蒲街切,𠀤音𥱼。 《玉篇》牌牓。 《博雅》簧牌,籍也。 《周禮·天官·職幣以書楬之註》楬之若今時爲書,以著其幣。 《疏》謂府別各爲一牌,書知善惡價數多少,謂之楬。 又《廣韻》《正韻》步皆切《集韻》蒲皆切,𠀤音排。義同。 《正韻》標牌,俗呼盾爲牌。 又《正字通》牙牌,今戲具。俗傳宣和二年設,高宗時詔頒行天下,謂之骨牌,如博塞格五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