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代冥王


   即十殿阎王。冥界主管地狱的十个阎王。《西游记》第三回:“十王躬身道:‘我等是阴间天子十代冥王。’ 悟空 道:‘快报名来,免打!’十王道:‘我等是 秦广王 、 初江王 ……。’”参见“ 十殿阎王 ”。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í dài míng wáng
成语简拼 sdmw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即十殿阎王。冥界主管地狱的十个阎王。《西游记》第三回:“十王躬身道:‘我等是阴间天子十代冥王。’ 悟空 道:‘快报名来,免打!’十王道:‘我等是 秦广王 、 初江王 ……。’”参见“ 十殿阎王 ”。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 表示多、久:~室九空。 表示达到顶点:~足。~成。

替:~替。~办。~销。~序。~表。 历史上划分的时期:时~。世~。古~。近~。现~。当(dāng )~。年~。 世系的辈分:下一~。 姓。

昏暗:幽~。~蒙。晦~。 深奥,深沉:~思。~想。~心。 糊涂,愚昧:~顽不灵。 迷信的人称人死后进入的世界:~界。~府。~婚。~衣。~寿。

古代一国君主的称号,现代有些国家仍用这种称号:~国。~法。公子~孙。~朝(cháo )。 中国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公。~侯。 一族或一类中的首领:山大~。蜂~。~牌(桥牌中最大的牌;喻最有力的人物或手段)。 大:~父(祖父)。~母(祖母)。 姓。

古代指统治者谓以仁义取得天下:~天下。~此大邦。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十』

《唐韻》《韻會》是執切《集韻》寔入切《正韻》寔執切,𠀤音拾。 《說文》十,數之具也。一爲東西,丨爲南北,則四方中央具矣。易,數生于一,成于十。 《易·繫辭》天九地十。 《前漢·韓安國傳》利不十者,不易業。  又通作什。 《孟子》或相什百。 《前漢·谷永傳》天所不饗,什倍於前。 《枚乗傳》此其與秦地相什,而功相百。  又《韻會》令官文書借作拾。  又《陸游老學菴筆記》轉平聲,可讀爲諶。白樂天詩:綠浪東西南北路,紅欄三百九十橋。宋文安公宮詞:三十六所春宮館,一一香風送管絃。鼂以道詩:煩君一日殷勤意,示我十年感遇詩。

『代』

《唐韻》徒耐切《集韻》《韻會》待戴切《正韻》度耐切,𠀤音岱。更也,替也。 《書·臯陶謨》天工人其代之。 《莊子·逍遙遊》許由曰: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俎而代之。  又世也。 《家語》古之王者,易代攺號,取法五行。  又不還曰代。  又國名。趙之先有代國。 《前漢·地理志》代郡亳丘有五原關。 《應劭曰》古代國。  又州名。漢代郡屬幽州,魏攺爲州。  又姓。周代舉,明代賢。  又《方書》脈𠋫有代。 《史記·倉公傳》齊侍御史成病頭痛。脈法曰:代則絡脈有過,其代絕而脈賁者,病得之酒且內。王叔和曰:來數而中止,不能自還,因而復動者名代。  又叶徒帝切,音地。 《楚辭·九章》雖有西施之美容兮,讒妒入以自代。願𨻰情以白行兮,得罪過之不意。  又叶湯的切,音剔。 《揚子·太𤣥經》將軍入虛,莫之得也。出險登丘,莫之代也。

『冥』

《唐韻》莫經切《集韻》《韻會》忙經切《正韻》眉兵切,𠀤音銘。 《說文》幽也。从日六,冖聲。日數十,十六日而月始虧,冖亦夜也。 《爾雅·釋言》幼也。 《註》幼稚者,冥昧也。 《詩·小雅》噦噦其冥。 《前漢·五行志》其廟獨冥。 《註》暗也。 《玉篇》窈也,夜也,草深也。  又靑冥,天也。 《楚辭·九章》據靑冥而攄虹。  又北冥,海也。 《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 《正韻》通作溟。  又玄冥,水神。 《禮·月令》其神玄冥。 《註》少皡氏子曰脩,曰熙,爲水官。  又《集韻》《韻會》母迥切《正韻》母耿切,𠀤銘上聲。 《詩·小雅》無將大車,維塵冥冥。無思百憂,不出于熲。 《朱註》冥冥,昏晦也。  又《集韻》莫定切,銘去聲。義同。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莫狄切,音覓。覆也。以繩縻取禽獸之名。周禮有冥氏,掌設弧張爲阱擭,以攻猛獸。  又叶謨陽切《史記·龜莢傳》正晝無見,風雨晦冥。雲蓋其上,五采靑黃。  又《集韻》䁕見切,音麪。冥眴,視不見。

『王』

《廣韻》《集韻》《韻會》𠀤雨方切,音徨。 《廣韻》大也,君也,天下所法。 《正韻》主也,天下歸往謂之王。 《易·坤卦》或從王事。  又《隨卦》王用享于西山。 《書·洪範》無偏無黨,王道蕩蕩。 《詩·小雅》宜君宜王。 《註》君,諸侯也。王,天子也。◎按秦漢以下,凡諸侯皆稱王,天子伯叔兄弟分封于外者亦曰王。  又諸侯世見曰王。 《詩·商頌》莫敢不來王。 《箋》世見曰王。  又凡尊稱亦曰王。 《爾雅·釋親》父之考爲王父,父之妣爲王母。  又法王,象王,皆佛號。 《華嚴偈》象王行處落花紅。 《岑參詩》况値廬山遠,抽簪禮法王。 《註》法王,佛尊號也。  又姓。  又《諡法》仁義所往曰王。  又王屋,山名。 《書·禹貢》至于王屋。 《疏》正義曰:王屋在河東垣縣東北。  又弓名。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往體寡,來體多,謂之王弓之屬。  又王連,遠志也。見《博雅》夫王,芏草也。見《爾雅·釋草疏》。  又王鴡,鳥名。 《爾雅·釋鳥》鴡鳩,王鴡。 《註》鵰類,今江東呼之爲鶚。  又王鮪,魚名。 《周禮·天官·人》春獻王鮪。 《註》王鮪,鮪之大者。  又蛇名。 《爾雅·釋魚》蟒,王蛇。 《註》蟒,蛇最大者,故曰王蛇。  又蟲名。 《爾雅·釋蟲》王蛈蜴。註:卽螲蟷,似䵹鼄,在穴中,有蓋。今河北人呼蛈蜴。《博雅》虎,王蝟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于放切,音旺霸王也。 《正韻》凡有天下者,人稱之曰王,則平聲。據其身臨天下而言曰王,則去聲。 《詩·大雅》王此大邦。 《箋》王,君也。 《釋文》王,于况反。 《前漢·高帝紀》項羽背約而王君王於南鄭。 《師古註》上王字,于放反。  又《廣韻》盛也。 《莊子·養生主》神雖王,不善也。 《註》謂心神長王。 《釋文》王,于况反。  又音往。 《詩·大雅》昊天曰明,及爾出王。 《傳》王,往也。 《朱註》音往。〇按王本古文玉字。註詳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