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魏 宗室 拓跋庆智 的绰号。《北史·魏阳平王熙传》:“子 庆智 性贪鄙。为太尉主簿,事无大小,得物然后判,或十数钱,或二十钱,得便取之,府中号为‘十钱主簿’。”
后魏 宗室 拓跋庆智 的绰号。《北史·魏阳平王熙传》:“子 庆智 性贪鄙。为太尉主簿,事无大小,得物然后判,或十数钱,或二十钱,得便取之,府中号为‘十钱主簿’。”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 表示多、久:~室九空。 表示达到顶点:~足。~成。
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家庭的首脑:~人。物~。失~(失掉财物的人)。当家作~。 旧时臣子称君王,下级称上级,仆人称家主:君~。~上。 对事物的意见或认为应当如何处理,决定:~张。~见。~意。~义。 对事物有决定权力:民~。自~。~持。~宰。~权(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的权力)。 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次。~要。~力。~将(jiàng)。 预示:早霞~雨。 旧时为死人立的牌位:木~。神~。 基督教、伊斯兰教对所信仰的神或本教创始人的称呼。 姓。
本子,册籍:~册。~记。~籍。~录。 古代称公文、案卷:对~公堂。 古代的仪仗侍从:~伍。卤~(古代帝王、后妃、王公大臣外出时的仪仗队。次序排列严格并明文著之于簿籍)。 笏。
同“箔”,养蚕席。
《唐韻》《韻會》是執切《集韻》寔入切《正韻》寔執切,𠀤音拾。 《說文》十,數之具也。一爲東西,丨爲南北,則四方中央具矣。易,數生于一,成于十。 《易·繫辭》天九地十。 《前漢·韓安國傳》利不十者,不易業。 又通作什。 《孟子》或相什百。 《前漢·谷永傳》天所不饗,什倍於前。 《枚乗傳》此其與秦地相什,而功相百。 又《韻會》令官文書借作拾。 又《陸游老學菴筆記》轉平聲,可讀爲諶。白樂天詩:綠浪東西南北路,紅欄三百九十橋。宋文安公宮詞:三十六所春宮館,一一香風送管絃。鼂以道詩:煩君一日殷勤意,示我十年感遇詩。
『主』《唐韻》之庾切《集韻》《韻會》《正韻》腫庾切,𠀤音麈。君也。 《董仲舒·賢良策》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愛民而好士,可謂誼主矣。 《呂氏春秋》朝臣多賢,左右多忠,如此者,國日安,主日尊,天下日服,此所謂吉主也。 又大夫之臣,稱其大夫曰主。 《左傳·昭二十八年》成鱄對魏舒曰:主之舉也,近文德矣。 又天子女曰公主。周制,天子嫁女,諸侯不自主婚,使諸侯同姓者主之,故謂之公主。 又賔之對也。 《禮·檀弓》賔爲賔焉,主爲主焉。 又《左傳·僖三十年》燭之武見秦伯曰:若舍鄭以爲東道主。 《註》鄭在秦之東也。 又宰也,守也,宗也。 《易·繫辭》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 又神主,宗廟立以棲神,用栗木爲之。 《春秋傳》虞主用桑,練主用栗。 又匰主。 《周禮·春官》司巫,掌羣巫之政令,祭祀則供匰主。 《註》主神所依也。匰,盛主之器。 又《禮·曲禮》居不主奧。 《疏》主,猶坐也。 又《晉語》陽子剛而主能。 《註》上也。 又姓。隋主胄,明主問禮。 又主父,複姓。 又《正韻》陟慮切。同注。 《荀子·宥坐篇》主量必平似法。 《註》主,同註。
『簿』《廣韻》《正韻》裴古切《集韻》《韻會》伴姥切,𠀤音部。籍也。 《孟子》先簿正祭器。 《史記·張釋之傳》上問上林尉諸禽獸簿。 《前漢·食貨志》與郡縣通姦,多張空簿。 《註》師古曰:簿,計簿也。 又笏也。 《蜀志》秦密見太守,以簿擊頰。 《註》簿,手版也。 又車駕法從次第爲鹵簿。 《史記·黥布傳》布常爲軍鋒。 《註》索隱曰:《漢書》作楚軍前簿。簿者,鹵簿。 又百官皆有鹵簿,各分差等。 《梁書·王僧孺傳》道遇中丞鹵簿,驅廹溝中。 又主簿,官名。 《漢官儀》主簿,主縣之簿書。 又領也。 《荀子·正名篇》五官簿之而不知。 又《集韻》伯各切,音博。迫也。 又《廣韻》傍各切《集韻》《韻會》白各切《正韻》弼角切,𠀤音薄。蠶具。或作𥴮。 又同箔,簾也。 又《類篇》弼碧切。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