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名。双调八十二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八句五仄韵。 宋 王安石 有《千秋岁引》词。亦称“ 千秋万岁 ”。 宋 李冠 有《千秋万岁》词,较“千秋岁引”多二衬字。参阅《词谱》。
词牌名。双调八十二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八句五仄韵。 宋 王安石 有《千秋岁引》词。亦称“ 千秋万岁 ”。 宋 李冠 有《千秋万岁》词,较“千秋岁引”多二衬字。参阅《词谱》。
数目,十个一百(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仟”代):~周(无线电波频率单位)。~克(即一公斤)。~米(即一公里)。 喻极多:~里马。~言万语。~钧一发。~虑一失。~锤百炼(❶喻多次斗争考验;❷喻对诗文做多次精细修改)。 见“秋”字“秋千”。 姓。
拉,伸:~力。~颈。~而不发。~吭高歌。 领,招来:~见。~子。~言。~导。~荐。抛砖~玉。 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文。~用。援~。 退却:~退。~避。 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 古代柩车的绳索:发~(出殡)。
《唐韻》蒼先切《集韻》《韻會》《正韻》倉先切,𠀤音阡。 《說文》十百也。 又《廣韻》漢複姓。 又《韻補》叶雌人切,請平聲。 《劉劭趙都賦》宮妾盈兮數百,食客過兮三千。越信孟之𤰞體,慕姬旦之懿仁。
『秋』《唐韻》七由切《集韻》《韻會》雌由切《正韻》此由切,𠀤音鰌。金行之時。 《爾雅·釋天》秋爲白藏。 《註》氣白而收藏也。 《釋名》秋,就也,言萬物就成也。 又繒也,繒迫品物使時成也。 又《說文》禾穀熟也。 《禮·月令》孟夏麥秋至。 《𨻰澔曰》秋者,百穀成熟之期,此於時雖夏,於麥則秋,故云麥秋。 《書·盤庚》乃亦有秋。 又《禮·鄕飮酒義》西方者秋。秋,愁也。愁之以時,察守義者也。 《註》愁讀爲揫,斂也。察嚴殺之貌。 《春秋·繁露》秋之言猶湫也。湫者,憂悲狀也。 又九月爲三秋。 《詩·王風》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又四秋。 《管子·輕重乙篇》歲有四秋,而分有四時。故曰:農事且作,請以什伍農夫賦耜鐵。此謂春之秋。大夏且至,絲纊之所作,此謂夏之秋。大秋成,五穀之所會,此謂秋之秋。大冬營室中,女事紡績緝縷之所作,此謂冬之秋。 又《廣韻藻》竹秋,三月也。蘭秋,七月也。 又秋秋,馬騰驤貌。 《前漢·禮樂志》飛龍秋游上天。 又《揚雄·羽獵賦》秋秋蹌蹌入西園。 《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 《註》秋秋,猶蹌蹌。謂舞也。 又春秋,魯史名。 又大長秋,皇后官名。 《前漢·百官表》景帝更將行爲大長秋。 《師古註》將行,秦官名。秋者,收成之時,長者,恆久之義。 又姓。 又七遙切,音鍫。 《揚雄賦》秋秋蹌蹌。蕭該讀。 又《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其翼若干,其音若簫。秋與簫爲韻。 又楚俱切,音蒭。 《水南翰記》北方老嫗八九十歲,齒落更生者,能於夜出,食人嬰兒,名秋姑。秋讀如蒭酒之蒭。
『引』《唐韻》余忍切《集韻》《韻會》《正韻》以忍切,𠀤音蚓。 《說文》開弓也。 《徐鉉曰》象引弓之形。 《周禮·冬官考工記》維體防之,引之中參。 又《廣雅》演也。 《易·繫辭》引而伸之。 又《爾雅·釋詁》長也。 《釋訓》子子孫孫引無極也。 《書·梓材》引養引恬。 又相牽曰引。 《禮·檀弓》喪服,兄弟之子,猶子也。蓋引而進之也。 《註》牽引進之,同于己子。 《史記·秦始皇紀》諸生轉相告引。 又《集韻》導也。 《史記·韓長孺傳》奉引墮車,蹇。 《註》爲天子導引而墮車,跛。 又卻也。 《禮·玉藻》侍坐,則必退席。不退,則必引而去君之黨。 《註》引,卻也。 又相薦達曰引。 《史記·魏其侯傳》兩人相爲引重。 《註》相薦達爲聲勢。 《後漢·張皓王龔傳論》顯登者以貴塗易引。 又服氣法曰道引。 《莊子·刻意篇》道引之士,養形之人。 《史記·留侯世家》道引不食穀。 又治疾法有撟引。 《史記·扁鵲傳》鑱石撟引。 《註》謂爲按摩之法,夭撟引身,如熊顧鳥伸也。 又十丈爲引。 《前漢·律歷志》其法用竹爲引,高一分,廣六分,長十丈。引者,信也。 《註》信讀曰伸,言其長。 又《廣韻》《正韻》羊晉切《集韻》《韻會》羊進切,𠀤蚓去聲。 《集韻》牽牛綍也。 《禮·檀弓》弔於葬者,必執引。 《疏》引,柩車索也。 又《集韻》一曰曲引。 《蔡邕·琴操》有思歸引。 又引古作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