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屋山丘


   壮丽的建筑化为土丘。比喻兴亡盛衰的迅速。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uá wū shān qiū
成语注音 ㄏㄨㄚˊ ㄨ ㄕㄢ ㄑ一ㄡ
成语简拼 hwsq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華屋山丘
成语英文 magnificent house has become a mound of earth ups and downs
成语结构  紧缩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壮丽的建筑化为土丘。比喻兴亡盛衰的迅速。


近义词



成语示例


清·赵翼《青山庄歌》:“平津厩库古曾悲,华屋山丘今莫哭。”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三国 魏 曹植《箜篌引》:“生在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成语典故

《文选》卷二七曹植《箜篌引》:“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盛时不可再,百年忽我遒(终,尽)。生在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此是慨叹人生短暂,富贵无常。后也可用为兴亡盛衰之叹。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一:“华屋俄成山丘感,化去朱门剑,有多少花啼柳泣。” 主谓 华丽的建筑化为荒凉的土堆。比喻由盛到衰的巨大转变。语本三国魏·曹植《箜篌引》“生在华屋处,零落旧山丘。”清·赵翼《青山庄歌》:“平津厩库古曾悲,~今莫哭。”△用于形容盛衰变化。也作“华屋丘墟”。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房,房间:~子。~宇。房~。 家:“吴中过客莫思家,江南画船如~里。” 车盖,覆盖物:黄~(古代帝王所乘车上以黄缯为里的车盖,亦指帝王车)。~社(王朝倾覆的代称)。 古代井田的区划,一屋合三百亩。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形状像山的:~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形容大声:~响。~呼万岁。 姓。

小土山:土~。沙~。~陵。~壑。 像小土山凸起的:~疹。 坟墓:~墓(大墓)。~垄。 量词,指用田塍隔开的水田:一~十亩大的小田。 众人聚居的地方:~民(乡民,邑民)。 用砖石封闭有尸体的棺材。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屋』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烏谷切,音沃。 《說文》居也。从尸,尸所主也。一曰尸象屋形,从至,至所至止也。 《風俗通》止也。 《集韻》具也。 《玉篇》居也,舍也。 《詩·秦風》在其板屋。 《周禮·地官》考夫屋。 《註》夫三爲屋,屋三爲井,出地貢者,三三相任。  又田不耕者,出屋粟。  又車蓋也。 《史記·項羽本紀》項羽圍漢王滎陽,紀信誑楚,乗黃屋車,傅左纛。  又夏屋,大俎也。 《詩·秦風》於我乎,夏屋渠渠。 《註》夏,大也。渠渠,俎深廣貌。  又《禮·雜記》諸侯素錦以爲屋,士輤葦席以爲屋。 《註》小帳覆棺者。  又地名。 《春秋·隱八年》宋公齊侯衞侯盟于瓦屋。 《註》周地。  又王屋,山名,在河東垣縣。  又《越南志》神屋,龜甲也。  又屋廬,複姓。

『山』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𠀤與刪音同。 《說文》山宣也。宣氣散生萬物,有石而高也。 《徐曰》象山峰𠀤起之形。 《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 《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 《書·禹貢》奠高山大川。 《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 《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又《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又連山,古易名。 《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 《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又姓。古烈山氏之後。  又公山,複姓。  又《集韻》《韻會》𠀤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又《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又叶疏臻切,音甡。 《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 《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𠀤互見。

『丘』

《廣韻》去鳩切《集韻》《韻會》祛尤切《正韻》驅尤切,𠀤音蚯。阜也,高也。四方高,中央下曰丘。 《爾雅·釋丘》非人爲之曰丘。  又前高後下曰旄丘。 《博雅》小陵曰丘。  又《周禮·春官·大司樂》凡樂,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而奏之。夏日至,于澤中之方丘而奏之。 《疏》土之高者曰丘。因高以事天,故於地上。因下以事地,故於澤中。  又地名。帝丘,本顓頊之墟,今澶州濮陽縣。  又營丘,商丘,楚丘,靈丘,葵丘,咸丘,虎丘,皆地名。  又三丘。 《張衡·思玄賦》過少昊之窮野兮,問三丘乎句芒。 《註》蓬萊,方丈,方壺,三者皆羣仙所居。  又《前漢·𠛬法志》四井爲邑,四邑爲丘。丘,十六井也。  又《春秋·成元年》作丘甲。 《胡傳》益兵也,卽丘出一甲,則一甸之中,共百人爲兵矣。  又聚也。 《孔安國·尚書序》九州之志,謂之九丘。言九州所有,皆聚此書也。  又崇丘,亡詩篇名。言萬物得極其高大也。  又大也。 《前漢·楚元王傳》高祖微時,嘗與賓客過其丘嫂食。 《註》長嫂之稱。  又空也。 《前漢·息夫躬傳》寄居丘亭。  又丘里。 《莊子·則陽篇》少知問太公調曰:何謂丘里之言。曰:丘里者,合十姓百名,以爲風俗也。  又比丘。 《魏書·釋老傳》桑門爲息心,比丘爲行乞。  又姓。  又左丘,龍丘,咸丘,虞丘,梁丘,母丘,陶丘,浮丘,麥丘,水丘,吾丘,皆復姓。  又《韻補》叶祛其切,音欺。 《詩·衞風》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叶下媒期。 《小雅》楊園之道,猗于畝丘。叶下詩之。 《左傳·僖十五年》史蘇占之曰:不利行師,敗於宗丘。叶上姬旗。  又叶苦高切,音尻。 《楚辭·九懷》玄鳥兮辭歸,飛翔兮靈丘。望谿兮蓊鬰,熊羆兮呴嘷。  又叶丘於切,音區。 《𨻰琳·大荒賦》過不死之靈域兮,仍羽人之丹丘。惟民生之每每兮,佇盤桓以躊蹰。古丘區聲通。 《顏師古曰》古語丘區二字音不別,今讀則異。互見匚部區字註。 《集韻》本作丠,亦作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