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陬失色


   卑陬:惭愧的样子。表示十分惭愧,面失常态。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bēi zōu shī sè
成语简拼 bzss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卑陬:惭愧的样子。表示十分惭愧,面失常态。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庄子·天地篇》:“子贡卑陬失色,顼顼然不自得,行三十里而后愈。”


成语典故

并列 卑陬,惭愧的样子。非常惭愧,面失常态。《庄子·天地》:“子贡~,顼顼然不自得,行三十里而后愈。”※陬,不读作qú。△用于描写人惭愧之态。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低下,低劣:~鄙。~下。~劣。~微。~怯。~恭。地势~湿。~以自牧(保持谦虚的态度以提高自己的修养)。 古同“俾”,使。

隅,角落:~见(粗浅的见识)。 聚居:~落(村落,村庄)。 农历正月的别称:~月。孟~。

丢:遗~。坐~良机。收复~地。流离~所。 违背:~约。~信。 找不着:迷~方向。 没有掌握住:~言。~职。~调(tiáo )。 没有达到:~望。~意。 错误:~误。~策。过~。~之毫厘,谬以千里。 改变常态:惊慌~色。

由物体发射、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印象:颜~。~彩。~相(xiàng )。~调(diào )。 脸上表现出的神气、样子:脸~。气~。~厉内荏。 情景,景象:行~匆匆。景~宜人。 种类:各~用品。 品质,质量:音~。成~。足~纹银。 妇女美貌:姿~。~艺。 情欲:~情。好(hào)~。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卑』

《唐韻》府移切《集韻》《韻會》賔彌切《正韻》逋眉切,𠀤音𥓓。 《說文》賤也。執事者。 《玉篇》下也。 《易·繫辭》天尊地𤰞。  又《韻會》鮮𤰞山,在柳州界。  又鮮𤰞,帶名。 《楚辭·大招》小腰秀頸,若鮮𤰞只。 《註》鮮𤰞,袞帶頭也。言腰支細小,頸銳秀長,若以鮮𤰞帶約而束之也。  又姓。 《廣韻》蔡邕胡太傅𥓓,有太傅椽鴈門𤰞整。  又《前漢·鄒陽傳》封之於有𤰞。 《註》地名也。音鼻。  又音彼。與俾同。 《荀子·宥坐篇》𤰞民不迷。  又音陛。與庳同。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爲蓋,上欲尊而宇欲𤰞。

『陬』

《唐韻》子侯切《集韻》《韻會》《正韻》將侯切,𠀤音緅。 《說文》阪隅也。 《戰國策》康王之時,有雀生𪇥于城之陬。 《史記·絳侯世家》後吳奔壁東南陬。  又《爾雅·釋天》正月爲陬。 《史記·歷書》閏餘乖次孟陬殄滅。 《註》正月爲孟陬。 《屈原·離騷》攝提貞於孟陬。  又《莊子·天地篇》子貢𤰞陬失色,頊頊然不自得。 《註》𤰞陬,愧恧貌。  又黔陬,漢縣,因山而名。 《前漢·地理志》琅邪郡黔陬縣。 《註》故介國也。 《後漢·淳于恭傳》客隱琅邪黔陬山。  又《廣韻》聚居也。  又《前漢·西域傳》昆莫欲使其孫岑陬尙公主。 《史記·大宛傳》作岑娶。 《註》陬,子侯反。  又《廣韻》側鳩切《集韻》甾尤切,𠀤音鄒。 《玉篇》隅也。  又《廣韻》鄕名。 《類篇》魯邑。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生魯昌平鄕陬邑。 《註》陬,孔子父叔梁紇所治邑。 《論語》作鄹人之子。  又《廣韻》子于切《集韻》遵須切,𠀤音諏。 《張衡·南都賦》天封大胡,列仙之陬,上平衍而曠蕩,下蒙籠而崎嶇。 《集韻》或作𨽁。

『失』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式質切,音室。得之反。 《說文》縱也。一曰錯也,過也,遺也。 《書·泰誓》時哉弗可失。 《杜甫詩》雖乏諫諍資,恐君有遺失。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弋質切。與𨓜同。 《莊子·應帝王》自失而走。 《荀子·哀公篇》其馬將失。 《六書本義》與佚軼通。  又《集韻》《韻會》式吏切《正韻》式至切,𠀤音試。 《應楨華·林園集詩》示武恐荒,過亦爲失。凡厥羣后,無懈于位。

『色』

《廣韻》所力切《集韻》《韻會》殺測切,𠀤音嗇。 《說文》顏氣也。人之憂喜,皆著於顏,故謂色爲顏氣。 《禮·玉藻》色容莊。 《汲冢周書》喜色油然以出,怒色厲然以侮,欲色嫗然以愉,懼色薄然以下,憂悲之色瞿然以靜。 《後漢·嚴光傳》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 《註》以形貌求之也。  又采色。 《書·臯陶謨》以五采彰施于五色。 《註》五色,靑黃赤白黑也。 《左傳·桓二年》五色比象,昭其物也。  又色慾。 《書·五子之歌》內作色荒。 《傳》色,女色。 《禮·坊記》諸侯不下漁色,故君子遠色,以爲民紀。  又物景亦曰色。 《莊子·盜跖篇》車馬有行色。 《潘岳·關中詩》重圍克解,危城載色。豈曰無過,功亦不測。 《註》載色,猶言有生氣起色也。  又《公羊傳·哀六年》色然而駭。 《註》驚貌。  又《詩·魯頌》載色載笑。 《傳》色,溫潤也。  又《戰國策》怒於室者色於市。 《註》色,作色也。  又祕色。 《高齋漫錄》世言祕色,磁器。錢氏有國時,越州燒進爲供奉之物,臣庶不得用,故云祕色。  又《博雅》色,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