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李钻核


   先钻李核,然后出卖,免得别人得到良种。形容极端自私。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mài lǐ zuān hé
成语注音 ㄇㄞˋ ㄌ一ˇ ㄗㄨㄢ ㄏㄜˊ
成语简拼 mlzh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賣李鑽核
成语英文 sell plums and bore holes in the stones(sell plums without kernel)
成语结构  紧缩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先钻李核,然后出卖,免得别人得到良种。形容极端自私。


反义词



成语示例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王戎卖李钻核,不胜鄙吝;成王剪桐封弟,因无戏言。”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俭啬》:“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


成语典故

卖李之前先钻其核,以免别人得到良种。形容极端自私。语本《世说新语.俭啬》:“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 连动 先钻李核,然后卖出李子,免得别人得到良种。形容极端自私。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俭啬》:“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例]这种人呀! 太自私了,他对别人向来是一毛不拔,~,谁还愿和他来往。△贬义。用于形容人品方面。→自私自利 一毛不拔?舍己为人 乐善好施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拿东西换钱,与“买”相对:~菜。~身。买~。~方。~狗皮膏药(喻说得好听,实际上是骗人)。 叛卖,出卖国家、民族或别人的利益:~友,~国求荣。~身投靠。 尽量使出力气:~力。~命。~劲儿。 显示自己,表现自己:~弄。~乖。倚老~老。

落叶小乔木,果实称“李子”,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可食:~代桃僵(原用“桃”“李”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投桃报~。~下不正冠(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桃~不言,下自成蹊(喻为人只要忠诚、正直一定会感动别人)。 姓。 通“理”。(➊古代狱官,法官。➋道理,规律。➌惩治。➍星名。)

果实中坚硬并包含果仁的部分:桃~。杏~。 像核的东西:~细胞。~酸。~心(中心)。结~。 指原子核、核能、核武器等:~潜艇。~试验。~战争。~武器。 仔细地对照、考察:~定。~计。~实。~算。~查。 翔实正确:其文直,其事~。

义同“核(hé)”,用于某些口语词,如“杏核儿”。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李』

《唐韻》《正韻》良以切《集韻》兩耳切《韻會》良士切,𠀤音里。 《說文》果名。 《素問》東方木也。 《爾雅翼》李,木之多子者。 《埤雅》李性難老,雖枝枯,子亦不細,其品處桃上。 《詩·小雅》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又《韻會》世薦士謂之桃李。 《劉向·說苑》樹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其實焉。樹蒺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莿焉。世謂狄仁傑,桃李皆在公門,正用此事。  又《博雅》行李,關驛也。  又與理通。 《左傳·僖十三年》行李之往來。 《周語》行李以節逆之。 《泊宅編》李理義通,人將有行,必先治𧚌,如孟子之言治任。理亦治也。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熒惑爲李。 《徐廣註》內則理兵,外則理政。  又司理,𠛬官,亦稱司李。 《前漢·胡建傳》黃帝李法。 《管子·法法篇》臯陶爲李。  又檇李,春秋吳地。  又姓。 《風俗通》伯陽之後。

『核』

《唐韻》《集韻》《韻會》𠀤下革切,音覈。果中核也。 《爾雅·釋木》桃李醜核。 《禮·曲禮》賜果于君前,其有核者懷其核。  又《玉藻》食棗、桃、李,弗致于核。  又籩實曰核,豆實曰殽。 《詩·小雅》殽核維旅。傳核,加籩也。箋桃梅之屬。  又通覈。 《周禮·地官·大司徒》三曰丘陵,其植物宜覈物。 《註》覈,李梅之屬。  又剋核。 《莊子·人閒世》剋核太甚,則必有不肖之心應之。  又綜核。 《前漢·宣帝紀》綜核名實。  又肴覈,與殽核同。 《班固·典引》斟酌道德之淵源,肴覈仁義之林藪。  又《正韻》胡德切,音劾。義同。  又《集韻》《正韻》𠀤胡骨切,䰟入聲。果核也。  又《說文》古哀切《集韻》柯開切,𠀤音陔。 《說文》蠻夷以木皮爲篋,狀如籢尊。  又《集韻》《正韻》𠀤居諧切,音皆。義同。  又根核也。  又口漑切,音慨。檐也。  又戸代切,音㤥。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