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菁书院


   原址在 江苏省 江阴县 城内。 清 光绪 九年 江苏 学政 黄体芳 创立。以经史词章教授学生。 王先谦 曾讲学于此,辑成《皇清经解续编》一四三○卷,又刊《南菁丛书》及《南菁札记》。废科举后,改为 南菁 学校。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nán jīng shū yuàn
成语简拼 njsy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原址在 江苏省 江阴县 城内。 清 光绪 九年 江苏 学政 黄体芳 创立。以经史词章教授学生。 王先谦 曾讲学于此,辑成《皇清经解续编》一四三○卷,又刊《南菁丛书》及《南菁札记》。废科举后,改为 南菁 学校。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北。~方。~面。~国(指中国南部)。~陲(南部边疆)。~极。~半球。 姓。

〔~无(mó)〕佛教用语,意思是合掌稽首,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常加于佛、菩萨名的前面,如“~~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

韭菜的花:“秋韭冬~”。 古代指“芜菁”(即“蔓菁”)。 华丽:“丽服扬~”。 水草:“唼喋~藻”。

围墙里房屋四周的空地:~子。~墙。庭~。 某些机关、学校和公共场所名称:法~。医~。戏~。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南』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那含切,音男。 《說文》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 《徐曰》南方主化育,故曰主枝任也。 《前漢·律歷志》太陽者,南方。南,任也。陽氣任養物,於時爲夏。 《白虎通》八月之律,謂之南呂何。南者,任也。言陽氣尚有任生薺麥也。  又樂名。 《詩·小雅》以雅以南。 《韻會》南亦雅樂名,猶九夏也,南夏皆文明之方,故名南。周南召南,亦樂名。  又姓。 《韻會》魯大夫南遺。 《宋書·律志》班左並馳,董南齊轡。  又雙南,金也。 《范仲淹金在鎔賦》英華旣發,雙南之價彌高。鼓鑄未停,百鍊之功可待。  又《翻譯名義》合掌作禮曰和南。 《淳化帖衞夫人書》衞和南。  又《韻補》叶尼心切,音寧。 《詩·邶風》遠送于南。沈重讀。 《陸雲·喜霽賦》朱明啓𠋫,凱風自南,復火正之舊司,黜后土于重隂。

『菁』

《唐韻》子盈切《集韻》《類篇》咨盈切,𠀤音精。 《說文》韭華也。 《張衡·南都賦》秋韭冬菁。 《註》廣雅曰:韭,其華謂之菁。  又菁茅。 《書·禹貢》包匭菁茅。 《管子·輕重丁》江、淮之閒,有一茅而三脊,母至其本,名之曰菁茅。  又蔓菁。 《周禮·天官》醢人菁菹。 《註》菁,蔓菁也。  又蕪菁,《後漢·桓帝紀》種蕪菁以助人食。  又菁,華英也。 《張衡·西京賦》麗服颺菁。  又《集韻》倉經切,音靑。菁菁,花盛貌。 《詩·唐風》有杕之杜,其葉菁菁。  又地名。 《謝靈運·山居賦》三菁五奧。 《自註》三菁,在太平之北。

『院』

《唐韻》王眷切《集韻》《韻會》于眷切,𠀤音瑗。 《說文》堅也。 《玉篇》周垣也。亦作寏。 《增韻》有垣牆者曰院。 《唐書·宣宗紀》作五王院,以處皇子之幼者。  又官廨曰院。 《唐書·明皇紀》置麗正書院,聚文學之士。  又《令狐綯傳》綯爲翰林學士,夜對禁中燭盡,以金蓮花炬送歸院。  又《南部新書》自唐初來,歷五院惟二人,李商隱,張延賞。 《註》五院,謂監察殿中侍御史中丞大夫也。  又儒者所居曰書院。 《方隅勝略》白鹿書院,在廬山。鵝湖書院,在鉛山縣。  又浮屠所居曰僧院。 《傳燈錄》本行和尙云:若有人道得著,老僧分半院與汝同住。  又道流所居曰道院。 《白樂天·尋郭道士詩》看院止留雙白鶴。  又《廣韻》《集韻》𠀤胡官切,音桓。  又《集韻》委遠切,音婉。義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