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薰北鄙


   南薰,指 虞 、 舜 《南风》诗所表现的兴盛之声;北鄙,指 殷 纣 所为北方边鄙之地的亡国之音。 唐 司空图 《成均讽》:“夫南薰北鄙,祸福相淫;感物穷微,兴亡是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nán xūn běi bǐ
成语简拼 nxbb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南薰,指 虞 、 舜 《南风》诗所表现的兴盛之声;北鄙,指 殷 纣 所为北方边鄙之地的亡国之音。 唐 司空图 《成均讽》:“夫南薰北鄙,祸福相淫;感物穷微,兴亡是繫。”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北。~方。~面。~国(指中国南部)。~陲(南部边疆)。~极。~半球。 姓。

〔~无(mó)〕佛教用语,意思是合掌稽首,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常加于佛、菩萨名的前面,如“~~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

同“熏”。 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又泛指花草的香气:~莸不同器(香草和臭草不能放在一个器物里,喻好和坏不能共存。亦称“薰莸异器”)。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方。~辰(古书指北极星)。~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国(指中国北部)。 打了败仗往回逃:败~。

古同“背”,违背,违反。

中国周代地方组织单位之一,五百家为一鄙:~师(古官名,周制每县五鄙,“鄙师”掌其鄙之政令祭祀)。 郊野之处,边远的地方:边~。 粗俗:~陋。~俗。~夫。~近(庸俗浅近)。 轻蔑,看不起:~视。~夷。~弃。~薄。 品质低劣:卑~。 谦辞,用于自称:~人。~老。~见。 吝啬:~吝。~诈(贪吝诈伪)。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南』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那含切,音男。 《說文》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 《徐曰》南方主化育,故曰主枝任也。 《前漢·律歷志》太陽者,南方。南,任也。陽氣任養物,於時爲夏。 《白虎通》八月之律,謂之南呂何。南者,任也。言陽氣尚有任生薺麥也。  又樂名。 《詩·小雅》以雅以南。 《韻會》南亦雅樂名,猶九夏也,南夏皆文明之方,故名南。周南召南,亦樂名。  又姓。 《韻會》魯大夫南遺。 《宋書·律志》班左並馳,董南齊轡。  又雙南,金也。 《范仲淹金在鎔賦》英華旣發,雙南之價彌高。鼓鑄未停,百鍊之功可待。  又《翻譯名義》合掌作禮曰和南。 《淳化帖衞夫人書》衞和南。  又《韻補》叶尼心切,音寧。 《詩·邶風》遠送于南。沈重讀。 《陸雲·喜霽賦》朱明啓𠋫,凱風自南,復火正之舊司,黜后土于重隂。

『薰』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許云切,音勲。 《說文》香草也。 《本草註》古人祓除,以此草薰之,故謂之薰。 《山海經》浮山有草焉,名曰薰草,佩之巳厲。 《左傳·僖四年》一薰一蕕。 《前漢·兩龔傳》薰以香自燒。  又《南方草木狀》薰陸香出大秦。  又灼也。 《易·艮卦》厲薰心。 《爾雅·釋訓》爞爞炎炎,薰也。 《註》皆旱熱薰炙人。  又與獯通。 《史記·周本紀》薰育戎狄攻之。  又與勳通。 《漢·夏承碑》策薰著于王室。  又《韻補》音萱。 《黃庭經》沐浴盛潔棄肥薰,入室東向誦玉篇。  又許運切,音訓。義同。

『北』

《唐韻》博墨切《集韻》《韻會》必墨切《正韻》必勒切,𠀤綳入聲。 《說文》乖也。从二人相背。 《徐曰》乖者,相背違也。 《史記·魯仲連傳》士無反北之心。 《玉篇》方名。 《史記·天官書》北方水,太隂之精,主冬,曰壬癸。 《前漢·律歷志》太隂者北方。北,伏也。陽氣伏于下,于時爲冬。  又《廣韻》奔也。 《史記·管仲傳》吾三戰三北。  又《集韻》補妹切《韻會》蒲妹切,𠀤音背。 《集韻》違也。 《正韻》分異也。 《書·舜典》分北三苗。 《註》分其頑梗,使背離也。

『鄙』

《廣韻》方美切《集韻》《韻會》補美切《正韻》補委切,𠀤音比。 《釋名》鄙,否也。小邑不能遠通也。 《周禮·天官·大宰》以八則治都鄙。 《註》都之所居曰鄙,公卿大夫之采邑,王子弟所食邑在畿內者。  又《地官·遂人》掌造縣鄙形體之法,五酇爲鄙,五鄙爲縣。  又《廣韻》邊鄙也。 《左傳·隱元年》太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 《註》鄙,鄭邊邑。  又《正韻》陋也,厭薄之也。 《左傳·宣十四年》過我而不假道,鄙我也。 《老子·道德經》衆人皆有以,我獨頑似鄙。  又鄙與都對言,朴野也。 《淮南子·詮言訓》夫始于都者,常大于鄙。  又鄙與仁對,言不通也。 《前漢·董仲舒傳》或仁或鄙。  又嗇於財者曰鄙吝。 俗作鄙、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