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硕肥腯


   博硕:形状大;腯:音‘途’,肥壮。指六畜肥壮。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bó shuò féi tú
成语注音 ㄅㄛˊ ㄕㄨㄛˋ ㄈㄟˊ ㄊㄨˊ
成语简拼 bsft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博碩肥腯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博硕:形状大;腯:音‘途’,肥壮。指六畜肥壮。


近义词



成语示例


家有水牛一,博硕肥途,爱之特甚。(清 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六年》:“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


成语典故

肥壮。多指六畜肥壮。《左传.桓公六年》:“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杜预注:“博,广也;硕,大也……则六畜既大而滋也。”晋 向秀《难养生论》:“博硕肥腯,上帝是飨。”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家有水牛一,博硕肥腯,爱之特甚。” 并列 形容牲畜肥壮。《左传·桓公六年》:“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奉牲以告曰:~。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多用于牲畜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多,广,大:广~。渊~。~学(学问广博)。~览。~爱。~物。 知道得多:~古。 用自己的行动获得:~取。~得。聊~一笑。 古代的一种棋戏;后泛指赌财物:~奕。赌~。

〔~士〕学位名,高于“学士”。 大:~老。~材。~学(博学,亦指博学的人)。~壮。~果累累(喻巨大的成绩)。~大无朋(形容无比的大)。

古同“石”,形容坚固。

含脂肪多的,与“瘦”相对:~肉。~胖。~缺(指收入多的官职)。~硕(a.大而肥胖;b.果实大而饱满)。~马轻裘。 土质含养分多的:~沃。~美(a.肥沃;b.肥壮、丰美)。 能增加田地养分的东西(如粪、豆饼、化学配合剂等):~料。~力。 使田地增加养分:~田。 指衣服鞋袜等宽大,与“瘦”相对:~大。~瘦儿。

(猪)肥。 肥胖:“草木节解,鸟兽~肤。”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博』

《唐韻》補各切《集韻》《韻會》《正韻》伯各切,𠀤邦入聲。 《說文》大通也。从十尃。尃,布也,亦聲。 《徐曰》十者,成數也。 《玉篇》廣也,通也。 《增韻》普也。 《荀子·修身篇》多聞曰博。  又《韻會》貿易也。古琴曲有不博金。  又六博,局戲。 《家語》君子不博,爲其兼行惡道故也。  又州名。 《韻會》春秋,齊之聊攝隨爲博州。  又姓。 《韻會》古有博勞,善相馬。

『肥』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符非切,音腓。 《說文》多肉也。从肉从卪,會意。 《徐曰》肉不可過多,故从卪寓戒。 《禮·禮運》安之以樂,而不達于順,猶食而弗肥也。  又《博雅》肥,盛也。  又《廣韻》肥腯。 《蔡邕·獨斷》凡祭宗廟禮,牲之別名,豚曰腯肥。 《詩·小雅》旣有肥牡,以速諸舅。 《左傳·桓六年》博碩肥腯。  又田有肥瘠。 《書·禹貢厥田惟中中傳》田之高下肥瘠。九州之中爲第五。  又馬亦稱肥。 《前漢·食貨志》冠蓋相望,乗堅策肥。  又饒裕也。 《易·遯卦》上九肥遯。 《疏》肥,饒裕也。  又幡名。 《吳語》建肥胡。 《註》肥胡,幡名。  又鳥名。 《山海經》英山有鳥焉,其名曰肥遺。  又蛇名。 《山海經》太華之山有蛇焉,名曰肥𧔥。 《註》肥,𧔥,皆毒蟲也。  又水之初出同流者名肥。 《爾雅·釋水》歸異出同流,肥。 《疏》謂小水支分歸入大海則異,其泉源初出,則同流者名肥。  又水名。 《詩·衞風》我思肥泉。 《疏》肥泉,是衞水也。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合肥。 《註》屬九江郡。應劭曰:夏水出父城東南,至此與淮合,故曰合肥。  又縣名。 《史記·高祖功臣年表》肥如侯蔡寅。 《註》肥如,縣名,屬遼西。  又國名。 《左傳·昭十二年》秋八月壬午滅肥。 《註》肥,白狄也。  又姓。 《史記·趙世家》先問先王貴臣肥義。  又人名。季康子名肥。見《左傳·哀三年》。  又《集韻》補美切,音秕。薄也。 《列子·黃帝篇》口所偏肥,晉國黜之。 《註》薄也。  又水名。肥者,通作淝。 《詩·衞風》我思肥泉。 《釋文》肥,或作淝。

『腯』

《唐韻》《集韻》𠀤他骨切,音突。 《說文》牛羊曰肥,豕曰腯。 《玉篇》肥也。 《通雅》腯胲,肥肉也。肥盛爲腯。 《博雅》盛也。 《詩·周頌·我將我享維羊維牛箋》我奉養我享祭之牛羊,皆充盛肥腯。 《釋文》豕曰腯。 《左傳·桓六年》牲牷肥腯。 《禮·曲禮》豚曰腯肥。 《疏》腯,充滿貌也。 《左思·吳都賦》鳥獸腯膚。  又《集韻》陁沒切《韻會》陁骨切《正韻》吐訥切,𠀤音揬。或作腞。義同。  又《集韻》《韻會》徒困切《正韻》杜困切,𠀤音鈍。義同。  又人名。 《禮·檀弓》微子舍其孫腯而立衍。 《釋文》腯,又徒遜反。徐本作遁。  又《集韻》杜本切《正韻》徒本切,𠀤音𥫱。 《集韻》行曳踵也。 《集韻》或作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