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味美者毒烈。
谓味美者毒烈。
厚味腊毒,物极必反。章炳麟《检论·订文》附录《正名杂义》
《国语·周语下》:“高位寔疾颠,厚味寔腊毒。”韦昭注:“厚味,喻重禄也。腊,亟也,读若‘广’。昔酒焉,味厚者,其毒亟也。”
比喻事物具有两重性。章炳麟《文学说例》: “厚味腊毒,物极必反。” ●《国语·周语下》: “单襄公曰: ‘夫郤氏,晋之宠人也,三卿而五大夫,可以戒惧矣。高位实疾颠,厚味实腊毒。’ ” 腊:极。东周简王卿士单襄公认为,晋厉公手下郤錡、卻载、郤至三人虽有宠有权,却无德无义,极易招灾惹祸,如同味道浓厚的东西往往有极大的毒性。 主谓 腊,义为“极、很”。味道极美的东西有极强的毒性。语本《国语·周语下》:“高位实疾颠,厚味实腊毒”。章炳麟《检论·订文》附《正义杂义》:“~,物极必反。”[例]有些人被重金拉下水,葬送了前程。这正印证了那句古语“~”。△多用于比喻事物的两面性。
扁平物体上下两个面的距离:~度。~薄(厚度)。 扁平物体上下两个面距离较大的,与“薄”相对:~纸。~重(zhòng )(a.又厚又重;b.丰厚;c.厚道而庄重)。 深,重(zhòng ),浓,多:~望。 不刻薄,待人好:~道(诚恳,宽容,“道”读轻声)。宽~。 重视,推崇:~此薄彼。 姓。
舌头尝东西所得到的感觉:~觉。~道(亦指兴趣)。滋~。 鼻子闻东西所得到的感觉:气~。香~儿。 情趣:趣~。兴~。意~。津津有~。 体会,研究:体~。耐人寻~。 量词,指中草药的一种:五~药。
干肉:“噬~肉,遇毒。” 晾干:“燃得而~之以为饵。” 皮肤皴皱。
有害的性质或有害的东西:~气。~性。~饵。~药。~蛇。吸~。贩~。 害,伤害:~害。~化。~杀。莫予~也(没有谁能危害我,即谁也不能把我怎么样)。 凶狠,猛烈:~辣。~计。~刑。狠~。恶~。 恨,以为苦:令人愤~。
古同“玳”,玳瑁。
《唐韻》《正韻》胡口切《集韻》《韻會》很口切,𠀤𠋫上聲。 《說文》山陵之厚也。 《玉篇》不薄也,重也。 《易廣》博厚配天地。 又《戰國策》非能厚勝之也。 《註》厚,猶大也。 又《增韻》醲也。 又《廣韻》姓也。出《姓苑》。 又諡法,思慮不爽曰厚。
『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無沸切,音未。 《說文》滋味也。 《玉篇》五味,金辛木酸水鹹火苦土甘。 《禮·王制》五味異和。 又《老子·道德經》味無味。 《列子·天瑞篇》有味者,有味味者。 《後漢·郞顗傳》含味經籍。 又五味,藥名。 《抱朴子·僊藥篇》移門子服五味子十六年,色如玉女。 《本草綱目》作菋。 又《集韻》莫拜切,音𩎟。飮食之味。 又莫珮切,音妹。器光澤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益州郡味縣。 《註》孟康曰:味音昧。 又《釋文》亡曷反,音沫。 《禮·檀弓》瓦不成味。 《註》味當作沫。沫靧也。○按《集韻》《類篇》引《禮·檀弓》瓦不成味,作莫佩切,而《釋文》則止亡曷反一音,今兩存之。
『腊』《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思積切,音昔。 《說文》乾肉也。从殘肉,日以晞之。 《周禮•天官》腊人掌乾肉,凡田獸之脯腊。 《註》大物解肆乾之,謂之乾肉。薄析曰脯,捶之而施薑桂曰鍛脩。腊,小物全乾者。 《易•噬嗑》六三噬腊肉。 《疏》腊,是堅剛之肉也。 又久也。 《禮•郊特牲•猶明淸與醆酒於舊澤之酒也註》爲其味厚腊毒也。 《釋文》腊,音昔。隱義云:腊,久也。久酒有毒。 《前漢•五行志》味厚者腊毒。 《註》腊,久也。味厚者爲毒久也。 又極也。 《鄭語》毒之酋腊者,其殺也滋速。 《註》腊,極也。 又亟也。 《周語》厚味實腊毒。 《註》腊,亟也。 又措也。 《釋名》齊人云搏腊,搏腊猶把作,麤貌也。荆州人曰麤麻,韋草,皆同名也。麤,措也,言所以安措之也。 又官名。 《周禮•天官•獸人》凡獸入于腊人。 又體皴也。 《山海經》錢來之山,有獸焉,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腊。 《註》治體皴。腊音昔。 《集韻》臘或作臈。 《晏子春秋·諫上》景公令兵摶治,當臈冰月之閒而寒冰,多凍餒而功不成。 又蜜臈。 《古今注》遠方諸山出蜜臈處,以木爲器,中開小孔,以蜜臈塗器內外。 又臈布。 《古今注》周書曰:昆吾氏獻切玉刀,切玉如臈布。 又《集韻》居曷切,音葛。臈胆,肥貌。 《廣韻》盧盍切《集韻》《韻會》力合切《正韻》落合切,𠀤音蠟。 《說文》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也。 《禮·月令》孟冬臘先祖五祀。 《註》此周禮所謂蜡祭也。 《前漢·武帝紀》祠門戸比臘。 《註》臘者,冬至後臘祭百神也。 又《陳勝傳》臘月,勝之汝隂。 《註》張晏曰:秦之臘月,夏之九月。臣瓚曰:建丑之月也。 又《正字通》風俗通:蔡邕獨斷,皆言夏曰淸祀,殷曰嘉平,周曰蜡,漢曰臘。一說月令,孟冬臘先祖五祀,自昔有之,非自漢始也。 又鄭𤣥月令註:臘卽周禮所謂蜡。不知臘祭先祖,蜡祭百神,二祭各別,鄭合爲一,非。 又晉博士張亮議曰:臘者,接也,祭宜在新故交接也。俗謂臘之明日爲初歲,秦漢以來有賀,此皆古之遺俗也。 又道書言,道家有五臘,正月一日爲天臘,五月五日爲地臘,七月七日爲道德臘,又以十月十二日爲民歲臘,十二月正臘日爲王侯臘。 又《博雅》臘,索也。 又刃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桃氏爲劒,臘廣二寸有半寸。 《註》臘,謂兩刃。 《疏》兩刃者,兩面各有刃也。 又《正字通》眞臘,南蠻國名。 又《集韻》力涉切,音巤。義同。
『毒』《唐韻》《廣韻》《集韻》《類篇》《韻會》𠀤徒沃切,音碡。 《博雅》惡也。一曰害也。 《書·盤庚》惟汝自生毒。 《禮·緇衣》惟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正。 又深害曰漸毒。 《莊子·胠篋篇》漸毒頡滑。 又痛也,苦也。 《詩·大雅》民之貪亂,寧爲荼毒。 《後漢·蘇章傳》分骸斷首,以毒生者。 《註》毒,苦也。 又恨也。 《馮衍·顯志賦》惡叢巧之亂世兮,毒縱橫之敗俗。 《註》毒,恨也。 《後漢·袁紹傳》令人憤毒。 又藥名。 《周禮·天官·醫師》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供醫事。 《鄭註》毒藥,藥之辛苦者。藥之物恆多毒。 又《瘍醫》凡療瘍,以五毒攻之。 《註》今醫方有五毒之藥,作之合黃堥,置石膽、丹砂、雄黃、礜石、慈石其中,燒之三日三夜,取以注創,惡肉破骨則盡出。 又魚毒,木名。見《爾雅·釋木》。《急就篇》註云:芫華,一名魚毒。漁者投之水中,魚卽死而浮出,故以爲名。芫,或作杬。 又雞毒,烏頭別名。 《淮南子·主術訓》天下之物,莫凶於雞毒,然良醫索而藏之,有所用也。 又狗毒、繩毒,俱草名,見《爾雅·釋草》疏。 又置毒於物曰毒。 《左傳·襄十四年》秦人毒涇上流。 又治也。 《易·師卦》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 《註》王云:毒,役也。馬云:治也。 《莊子·人閒世》無門無毒。 《註》毒,亦訓治。 又同育,亭育化育之意。 《老子·道德經》亭之毒之。 《註》亭以品其形,毒以成其質。毒,徒篤反。今作育。 《唐代宗詔書》中孚及物,亭育爲心。 《張說·撰姚崇𥓓》亭育之功成。皆以亭毒爲亭育。古毒育者義通。 又《韻會》《正韻》𠀤都毒切,音篤。身毒,西域國名。在大夏東南。一名捐毒,又名天篤。師古曰:今之天竺。蓋身毒聲轉爲天篤,篤省文作竺,又轉爲竺音。 《山海經》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天毒,其人水居。 《郭璞註》天毒,卽天竺國。 又《集韻》待戴切《正韻》度耐切,𠀤音代。同瑇。瑇瑁也。亦作毒冒。 《前漢·地理志》多犀象毒冒。 《註》師古曰:毒,音代。冒,莫內反。通作玳瑇。 又叶昌石切,音尺。 《曹植·思歸賦》何曾雲之沈結兮,悼太陽之潛匿。雨淋涔而絫注兮,心憤悁以悽毒。 《說文》𡴛,厚也。害人之草,往往而生。从屮从毐。 《廣韻》本作𡴛。今經史𠀤省屮,从作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