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舍接济别人的很多,但并不希求人家知恩报答。
施舍接济别人的很多,但并不希求人家知恩报答。
《史记?郭解列传》:“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
《史记?郭解列传》:“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
扁平物体上下两个面的距离:~度。~薄(厚度)。 扁平物体上下两个面距离较大的,与“薄”相对:~纸。~重(zhòng )(a.又厚又重;b.丰厚;c.厚道而庄重)。 深,重(zhòng ),浓,多:~望。 不刻薄,待人好:~道(诚恳,宽容,“道”读轻声)。宽~。 重视,推崇:~此薄彼。 姓。
实行:~工。~政。设~。~展。~教(jiào )。~为(wéi)。~威。实~。措~(办法)。发号~令。 用上,加工:~肥。~粉。 给予:~礼。~诊。~恩。 姓。
厚度小的:~片。~饼。 冷淡,不热情:~待。 味道淡:酒味很~。 土地不肥沃:~田。
义同“薄”(báo),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如“厚薄”,“浅薄”,“尖嘴薄舌”等。 轻微,少:~礼。~产。~命。~寒。~酬。菲~。 不庄重,不厚道:~夫。~幸(负心)。~情。轻~。刻~。 轻视:鄙~。厚今~古。 不充实,不坚强:~弱。 迫近:~近。~暮(傍晚)。日~西山。 同“箔”,帘子。 姓。
[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和叶有清凉香味,可入药。
看,往远处看:~见。眺~。张~。~尘莫及(喻远远落后)。~风捕影。 拜访:看~。拜~。探~。 希图,盼:期~。欲~。喜出~外。 人所敬仰的,有名的:~族。名~。声~。威~。 向,朝着:~东走。 月圆,农历每月十五日前后:~日。 埋怨,责备:怨~。 姓。
《唐韻》《正韻》胡口切《集韻》《韻會》很口切,𠀤𠋫上聲。 《說文》山陵之厚也。 《玉篇》不薄也,重也。 《易廣》博厚配天地。 又《戰國策》非能厚勝之也。 《註》厚,猶大也。 又《增韻》醲也。 又《廣韻》姓也。出《姓苑》。 又諡法,思慮不爽曰厚。
『施』《唐韻》式支切《集韻》《韻會》商支切《正韻》申支切,𠀤音詩。 《說文》旗貌。齊樂施字子旗,知施者旗也。 《註》徐鍇曰:旗之逶迤。一曰設也。 《書·益稷》以五采彰施于五色。 又《詩·邶風》得此戚施《傳》戚施,不能仰者。 《箋》戚施,面柔下人以色,故不能仰也。 又《詩·王風》將其來施施。 《傳》施施,難進之意。 《箋》施施,舒行伺閒,獨來見已之貌。 《釋文》施如字。 《孟子》施施從外來。 《趙岐註》施施,猶扁扁,喜悅之貌。 《音義》丁如字,張音怡。 又《周禮·天官·內宰》施其功事。 《註》施,猶賦也。 又《禮·祭統》施于蒸彝鼎。 《註》施,猶著也。 又《晉語》秦人殺冀芮而施之。 《註》施,𨻰其尸也。 又《玉篇》張也。 《增韻》用也,加也。 又姓。 《左傳·桓九年》施父。 《註》魯大夫。 《禮·雜記》孔子曰:吾食於少施氏而飽。 《註》少施氏,魯惠公子,施父之後。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施智切,音翅。惠也,與也。 《易·乾卦》德施普也。 《又》雲行雨施。 《禮·曲禮》太上貴德,其次務施報。 《左傳·僖二十四年》報者倦矣,施者未厭。 《註》施,功勞也。 《增韻》凡施設之施,平聲。施與之施,𠀤平去通押。 又《集韻》《韻會》𠀤以豉切,音易。 《詩·周南》葛之覃兮,施于中谷。 《傳》施,移也。 又《詩·大雅》施于孫子。 《箋》施,猶易也,延也。 又《儀禮·喪服》絕族無施服。 《註》在旁而及曰施。 又《集韻》《韻會》𠀤賞是切,詩上聲。捨也,攺易也。通作弛。 《周禮·天官·少宰》治其施舍。 《註》施舍,不給役者也。 《論語》君子不施其親。 《何晏註》施,易也。不以他人之親易己之親。 《後漢·光武紀》將衆部施𠛬屯北邊。 《註》施,讀曰弛。弛,解也。 又《集韻》余支切,音移。㢮或作施。 《史記·衞綰傳》劒人之所施易。 《註》施,讀曰移。 又《史記·賈生傳》庚子日施兮。 《註》施,矢遺反。索隱曰:施,猶西斜也。 又《韻補》叶詩戈切。 《漢·高祖戚夫人歌》橫絕四海,又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薄』《唐韻》傍各切,音泊。林薄也。 《楚辭註》林草不交錯曰薄。 《揚雄·甘泉賦》列新雉于林薄。 《註》草叢生曰薄。 又簾也。 《禮·曲禮》帷薄之外不趨。 《史記·周勃世家》勃以織薄曲爲生。 《索隱曰》織蠶薄也。 又厚薄。 又少也。 《詩·周南》薄澣我衣。 又聊也。 《詩·周南》薄言采之。 又輕也。 《前漢·董仲舒傳》愍世俗之靡薄。 又嫌也。 《前漢·張安世傳》薄朕忘故。 又《揚子·方言》勉也。秦晉曰釗,或曰薄。故其鄙語曰薄努,猶勉努也。 又《博雅》薉也。 又集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奄薄水渚。 又《史記·蘇秦傳》心搖搖如懸旌,而無所終薄。 又被也。 《書·益稷》外薄四海。 又水名。 《山海經》蟲尾之山,薄水出焉。 又姓。 《史記·外戚世家》薄太后父,吳人,姓薄氏。 又亭名。 《後漢·郡國志》滎陽有薄亭。 又草名。薄荷,見荷字註。 又通亳。 《禮·郊特牲》薄社北牖。 《註》殷社。 《荀子·議兵篇》湯以薄,武以鎬。 又迫各切,音博。廹也。 《易·說卦傳》雷風相薄。 《左傳·僖二十四年》薄而觀之。 又迫晚曰薄暮。 又侵也。 《荀子·天論篇》寒暑未薄而疾。 又匹各切,音粕。 《詩·齊風》載驅薄薄。 《傳》疾驅聲也。 又薄革切,同欂。壁柱也。 《爾雅·釋宮》屋上薄謂之筄。 又《唐韻古音》讀蒲。《書》序:成王旣踐奄,將遷其君於蒲姑。《左傳》《史記》作薄姑。
『望』《唐韻》《正韻》巫放切《集韻》《韻會》無放切,𠀤音𧧄。 《說文》出亡在外,望其還也。从亡,朢省聲。 《釋名》望,惘也,視遠惘惘也。 《詩·邶風》瞻望弗及。 又《詩·大雅》令聞令望。 《疏》爲人所觀望。 又《孟子》望望然去之。 《趙岐註》慚愧之貌也。 《朱傳》去而不顧之貌。 又《博雅》覗也。 《韻會》爲人所仰曰望。 又責望。 又怨望。 又祭名。 《書·舜典》望于山川。 《傳》皆一時望祭之。 《公羊傳·僖三十一年》望者何,望祭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武方切《正韻》無方切,𠀤音亡。義同。 《詩·小雅》萬夫所望。 《釋文》協韻音亡。 又《釋名》月滿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東,月在西,遙在望也。 《易·小畜》月幾望。 《左傳·桓三年疏》月體無光,待日照而光生,半照卽爲弦,全照乃成望。 《韻會》从壬,譌从王。 《說文》日月之望作朢,瞻望之望作望。今通作望,而古文制字之義遂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