宥:赦罪;原宥:原情赦罪;海涵:像大海一样气量大。原情赦罪,宽容包涵。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陈蕃传》:“大司农刘佑、迁尉冯琨、河南尹李膺皆以忤旨,为之抵罪。蕃因朝会,固理膺等,请加原宥,升之爵任。”
《后汉书?陈蕃传》:“蕃因朝会,固理膺等,请加原宥,升之爵任。”
最初的,开始的:~本。~告。~稿。~籍。~理。~料。~色。~始。~著。 本来:~样。~型。~址。~主。 谅解,宽容:~宥。~谅。 宽广平坦的地方:~野。平~。 同“塬”。
宽容,饶恕,原谅:~罪。~恕。原~。宽~。尚希见~。
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洋。~域。~拔。~疆。~内。~岸。~誓山盟。五湖四~。 用于湖泊名称:青~。中南~。 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碗。~涵(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口。 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人山人~。火~。 漫无目标地:~骂。~找。 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棠。 特指中国上海:~派。 姓。
包容,包含:~蓄。~容。~养(a.蓄积并保持,如“~~水源”;b.指修养,如“他很有~~”)。包~。蕴~。海~。 沉,潜:~泳(水中潜行,喻深入体会)。~淹。~濡(浸渍,滋润)。 公路或铁路下面通沟渠的管道:~洞。桥~。
《唐韻》《集韻》《韻會》𠀤愚袁切,音元。 《說文》高平曰原,人所登。 《爾雅·釋地》大野曰平,廣平曰原。 《周禮·地官·大司徒》辨其山林澤墳衍原隰之名物。 《禮·月令》孟夏,令野虞出行田原,爲天子勞農。 又《前漢·食貨志》農漁商賈四者,衣食之原。 《董仲舒傳》道之大,原出於天。 《司馬相如傳》爾陿游原。 《註》孟康曰:原,本也。 又《爾雅·釋言》原,再也。 《疏》重再也。 《易·比卦》原筮元永貞。 《朱傳》必再筮,自審有元善長永正固之德。 《禮·文王世子》命膳宰曰:末有原。 《註》末,勿也。謂所食之餘,不可再進也。 《前漢·禮樂志》以沛宮爲原廟。 《註》師古曰:原,重也。言已立正廟,更重立也。 又《韻會》推原也。 《易·繫辭》原始要終。 《前漢·薛宣傳》原心定罪。 《註》師古曰:原,謂尋其本也。 《管子·戒篇》春出,原農事之不本者,謂之遊。 《註》原,察也。 又宥罪曰原。 《晉書·潘岳傳》會詔原之。 又通作源。 《前漢·食貨志》猶塞川原爲潢洿也。 《註》師古曰:原,謂水泉之本也。 又姓。 《廣韻》孔子弟子有原憲。 《前漢·趙廣漢傳》潁川大姓原褚。 《註》原褚,二姓也。 又州名。 《韻會》漢高平縣,魏爲鎮州,又攺原州。 又《韻補》叶虞雲切。 《史記·敘傳》懷王客死,蘭咎屈原。好諛信讒,楚幷于秦。
『宥』《唐韻》于救切《集韻》《韻會》尤救切《正韻》爰救切,𠀤音又。 《說文》寬也。 《徐鉉曰》寬之而已,未全放也。 《易·解卦》君子以赦過宥罪。 又《周禮·秋官》司刺掌三刺三宥之法,一宥曰不識,再宥曰過失,三宥曰遺忘。 又《書·大禹謨》宥過無大。 《註》謂不識而誤犯,雖大必赦宥也。 《君𨻰》狃于姦宄,敗常亂俗,三細不宥。 《註》犯此三者,雖小罪不可宥也。 又宏深也。 《詩·周頌》夙夜基命宥密。 《註》言其夙夜積德,以承藉天命者,宏深而靜密也。 又助也。 《左傳·僖二十五年》晉侯朝於王,王饗醴,命之宥。 《註》又加之以幣帛,以助勸也。 又以樂勸食也,與侑同。 《周禮·春官·大司樂》王大食三宥,皆令奏鐘鼓。 又姓。 又通作又。 《禮·王制》王三又,然後制𠛬。
『海』《唐韻》《正韻》呼攺切《集韻》《韻會》許亥切,𠀤音醢。 《說文》天池也。以納百川者。 《釋名》海,晦也。主承穢濁水,黑如晦也。 《書·禹貢》江漢朝宗于海。 又環九州爲四海。 《書·禹貢》四海會同。 《爾雅·釋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 又物產饒富爲陸海。 《前漢·東方朔傳》所謂天下陸海之地。 又天海,星名。 《甘氏星經》天海十星,在壁西南。 又州名。 《廣韻》禹貢徐州之域,七國時屬楚,秦爲薛郡,漢爲東海郡。後魏爲海州。 又《韻補》叶虎洧切,音喜。 《詩·小雅》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飛隼,載飛載止。 又叶火五切,音虎。 《陸雲·陸丞相誄》靖共夙夜,匪寧匪處。經始綿綿,滂沱淮海。 《集韻》或作𣴴。
『涵』《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南切,音含。 《說文》水澤多也。 《揚子·方言》涵,沉也。楚郢以南曰涵,或曰潛。 又容也。 《詩·小雅》僭始旣涵。 又《集韻》胡纔切,音咸。詩小雅鄭康成讀。 又《廣韻》胡感切,音頷。 《玉篇》沒也。一曰水入船。 《集韻》或从圅作𣹢,从岑作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