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顺效逆


   顺、逆:指对君主、国家的叛逆和忠顺。比喻背离道,仿效坏人干坏事。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qù shùn xiào nì
成语简拼 qsxn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顺、逆:指对君主、国家的叛逆和忠顺。比喻背离道,仿效坏人干坏事。


成语示例


用弱敌强,怎得为明?~,怎得为智?去顺效逆,怎得为忠? 蔡东藩《后汉演义》第四十六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左传?隐公三年》:“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


成语典故

《左传?隐公三年》:“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处。~路。~国。 距离,差别:相~不远。 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年。~冬今春。 除掉,减掉:~掉。~皮。~势(a.阉割;b.动作或事情终了时的气势)。 扮演戏曲中的角色:他~男主角。 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上~。进~。 用在动词后,表示持续:信步走~。 汉语四声之一:~声(a.古汉语四声的第三声;b.普通话字调中的第四声)。

摹仿:~法。仿~。上行下~。~尤(明知别人的行为是错的而照样去做)。 功用,成果:~验。~果。成~。有~。功~。~益。~用。~应。~率。 尽、致:~力。

方向相反,与“顺”相对:~流。~行。~风。~转(zhuǎn )(局势恶化)。莫~之交。 抵触,不顺从:忤~。忠言~耳。 背叛,背叛者或背叛者的:叛~。~产。 迎接:~旅(旅店)。 预先:~料(预料)。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去』

《唐韻》《集韻》《韻會》𠀤丘據切,墟去聲。 《說文》人相違也。 《廣韻》離也。 《增韻》來去,離去,去就之去。 《玉篇》行也。 《史記·莊助傳》汲黯招之不來,麾之不去。  又棄也。 《後漢·申屠剛傳》愚聞人所歸者,天所與。人所畔者,天所去也。  又《唐韻》羌舉切《集韻》《韻會》口舉切《正韻》丘舉切,𠀤墟上聲。 《集韻》徹也。  又藏也。 《前漢·蘇武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註》去,收藏也。  又《集韻》或作弆。 《前漢·𨻰遵傳》遵善書,與人尺牘,皆藏弆以爲榮。 《註》弆,亦藏也。  又《韻會》《正韻》𠀤丘於切,音墟。疾走。 《正字通》同驅。 《詩·小雅》鳥鼠攸去,君子攸芋。 《左傳·僖十五年》秦伯伐晉。卜之,曰:千乘三去,三去之餘,獲其雄狐。

『效』

《廣韻》胡敎切《集韻》後敎切《韻會》後學切,𠀤音校。 《說文》象也。 《玉篇》法效也。 《廣韻》學也。 《增韻》放也。 《易·繫辭》效法之謂坤。 《左傳·莊二十一年》鄭伯效尤。  又《禮·曲禮》效馬效羊者,右牽之。 《註》效,猶呈也。  又《左傳·文八年》效節於府人而出。 《註》效,猶致也。  又《左傳·昭二十六年》宣王有志,而後效官。 《註》效,授也。  又《廣韻》效驗也。 《前漢·藝文志》儒者,己試之效。  又《廣韻》效力也。 《前漢·韓信傳》願效愚忠。  又《類篇》一曰功也。 《前漢·尹賞傳》追思其功效。  又《增韻》勉也。 《韻會》一曰具也。 《九經字樣》作効者訛。 《韻會》效,亦作傚。禮韻續降效力之效與倣傚之傚不同,許雙押。  又《集韻》吉了切,音皎。 《揚子·方言》效烓,明也。  又下巧切,音佼。事露也。 《說文》从攴作效。效字原从攴作。

『逆』

《唐韻》《正韻》宜戟切《集韻》《韻會》仡戟切,𠀤凝入聲。 《增韻》迕也,拂也,不順也。 《釋名》逆,遌也。不從其理,則逆遌不順也。 《書·大禹謨》從逆凶。 《註》言悖善從惡也。  又《太甲》有言逆于汝心。 《註》人以言拂逆也。  又《廣韻》亂也。 《禮·孔子燕居》勇而不中禮,謂之逆。 《前漢·武帝紀》大逆不道。  又《說文》迎也。 《周禮·春官·中春》龡豳詩以逆暑。 《書·呂𠛬》爾尚敬逆天命。 《春秋·桓八年》祭公來,遂逆王后于紀。  又《玉篇》度也,謂先事預度之也。 《論語》不逆詐。 《易·說卦》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  又奏事上書曰逆。 《周禮·天官》宰夫掌敘羣吏之治,以待諸臣之復,萬民之逆。 《夏官·太僕》掌諸侯之復逆。 《註》復,謂奏事。逆,謂自下而上曰逆。  又受也。 《儀禮·聘禮》衆介皆逆命不辭。 《註》逆猶受也。 《周禮·天官·司書》以逆羣吏之徵令。 《註》逆受而鉤考之。  又河名。 《書·禹貢》同爲逆河,入于海。 《註》言九河合爲一,大河逆之而入海也。  又曲逆,地名。 《史記·𨻰平傳》封平爲曲逆侯。  又叶宜脚切,音虐。 《詩·魯頌》孔淑不逆,淮夷卒獲。獲叶音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