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参、辰,二星名。参星酉时出于西方,辰星卯时出于东方。参与辰,卯与酉相对立,故用以比喻互不相关或势不两立。②犹是非曲直。
元 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二折:“我觑着那珠翠金银,我可便浑如似参辰卯酉。”
参、辰:星宿名。参星酉时(下午五时至七时)出于西方,辰星卯时(早晨五时至七时)出于东方,两不相见。因用以比喻互相敌对或势不两立。元.王实甫《西厢记》四本二折:“不争和张解元参辰卯酉,便是与崔相国出乖弄丑。”明.徐复祚《红梨记.投雍》:“本是织女牵牛,谁料做参辰卯酉。”亦作“参辰日月”。元.白朴《墙头马上》三折:“总是我业彻,也强如参辰日月不交接。” 主谓 ①参,参星,二十八宿之一,酉时(下午五至七时)出于西方。辰,商星,卯时(早上五至七时)出于东方。参、辰二星此出彼没,永不并见。比喻互相敌对,势不两立,或互不相关。元·王实甫《西厢记》4本1折:“不争和张解元~,便是与崔相国出乖弄丑。”也作“参辰日月”。②犹言是非曲直。清·惜秋旅生《维新梦·感愤》:“握金章,悬紫绶,一例唯唯否否,全不管~,只盼到腰缠万贯上扬州。”△既用于势不两立的贬义,又用于彼此思念,晤面无期的意绪。→牛郎织女 势不两立
地支的第五位,属龙。 用于记时:~时(上午七点至九点)。 时日:~光。时~。诞~。 日、月、星的总称:北~(北极星)。星~。 古同“晨”,清早。
地支的第四位,属兔。 用于记时:~时(早晨五点至七点)。~正(早晨六点)。点~。画~。 器物接榫的地方凹入的部分:~眼。~榫。 期限:比~(中国清代催征钱粮,分期追比)。
地支的第十位,属鸡。 用于计时:~时(下午五点至七点)。
《唐韻》植鄰切《集韻》《韻會》《正韻》丞眞切,𠀤音晨。 《說文》辰,震也。三月陽氣動,雷𩃓振,民農時也。 《釋名》辰,伸也。物皆伸舒而出也。 又時也。 《書·臯陶謨》撫于五辰。 《註》謂五行之時也。 又日也。 《左傳·成九年》浹辰之閒。 《註》自子至亥,十二日也。 又歲名。 《爾雅·釋天》太歲在辰曰執徐。 又三辰,日月星也。 《左傳·桓二年》三辰旂旗。 《疏》日照晝,月照夜,星運行于天,昏明遞匝,民得取其時節,故三者皆爲辰也。 又日月合宿謂之辰。 《書·堯典》曆象,日月星辰。 《註》辰,日月所交會之地也。 又北辰,天樞也。 《爾雅·釋天》北極謂之北辰。 《註》北極,天之中,以正四時。 又大辰,星名。 《春秋·昭十七年》有星孛于大辰。 《公羊傳》大辰者何,大火也。大火爲大辰,伐爲大辰,北辰亦爲大辰。 《註》大火謂心星,伐爲參星。大火與伐所以示民時之早晚,天下所取正。北辰,北極天之中也,故皆謂之大辰。 又《爾雅·釋訓》不辰,不時也。 《詩·大雅》我生不辰。 又《小雅》我辰安在。 又叢辰,術家名。 《史記·日者傳·叢辰註》猶今之以五行生尅擇日也。 又《韻會》州名。古沅陵郡,隋置辰州,以辰溪名。 又叶時連切,音禪。 《韓愈詩》吾懸日與月,吾繫星與辰。叶先韻。
『卯』《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莫飽切,音昴。 《說文》冒也。二月,萬物冒地而出,象開門之形,故二月爲天門。 《徐曰》二月,隂不能制,陽冒而出也。天門,萬物畢出也。 又《廣韻》辰名。 《爾雅•釋天》歲在卯曰單閼。 《晉書•樂志》卯,茂也,謂陽氣生而孳茂也。 《韻會》俗作夘,非。
『酉』《廣韻》與九切《集韻》《韻會》以九切《正韻》云九切,𠀤音牖。 《說文》就也。八月黍成,可爲酎酒。 《徐曰》就,成熟也。丣爲春門,萬物已出。酉爲秋門,萬物已入。一,閉門象也。 《廣韻》飽也,老也。 《爾雅·釋天》太歲在酉曰作噩。 《史記·律書》八月也。律中南呂,其於十二子爲酉。酉者,萬物之老也。 《淮南子·天文訓》指酉。酉者,飽也。律受南呂。 又《時則訓》仲秋之月,招搖指酉。 《釋名》酉,秀也。秀者,物皆成也。於《易》爲兌。 又大酉、小酉,山名。在辰州沅陵。相傳石穴中有書千卷。 又水名。 《後漢·郡國志》武陵郡酉陽縣,酉水所出,東入湘。 又《字彙補》五酉,怪名,孔子在𨻰所見也。見《衝波集》。 又姓。 《正字通》魏有酉牧。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力九切,留上聲。 《說文》小楊也。本作桺。从木丣聲。 《埤雅》柔脆易生,與楊同類。縱橫顚倒植之皆生。 又柳谷,日入處。 《書·堯典》宅西曰昧谷。徐廣云:柳谷。 《宋祁筆記》古文卯本柳字,後借爲辰卯之卯。北本別字,後借爲西北之北。虞翻笑鄭元不識古文,以卯爲昧,訓北曰:北,猶別也。 又星名。 《爾雅·釋天》咮謂之柳。 又車也。服虔曰:東郡謂廣轍車爲柳。李奇曰:大牛車爲柳。鄧展曰:喪車爲柳。 又《爾雅·釋樂》宮謂之重,商謂之敏,角謂之經,徵謂之迭,羽謂之柳。 又侯國名。 《前漢·地理志》屬渤海郡。 又姓。 《姓譜》魯子展之後,食邑于柳,遂以爲氏。○按楊柳一物二種,《毛詩》分而言之者,《齊風》折柳樊圃,《陳風》東門之楊是也。合而言之者,《小雅》楊柳依依是也。《本草》云:楊枝硬而揚起,故謂之楊。柳枝弱而垂流,故謂之柳。《正字通》據古詩南楊北有柳分爲二,非。 《廣韻》與久切《集韻》以九切《正韻》云九切,𠀤音有。闔戸爲丣,日入時也。 《說文》就也。八月黍成,可爲酎酒。象古文酉之形。古文酉,从丣。丣爲春門,萬物已出。酉爲秋門,萬物已入,一,閉門象也。 《六書正譌》後人以此字類丣,故加酉字別之。酉,乃古酒字,象器中半水。旣以酉字爲丣,復加水旁作酒字。凡畱柳等字皆从丣,醴醪等字會意者皆从酉,二字不可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