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苗爱叶


   比喻欢乐恩爱的情感。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uān miáo ài yè
成语简拼 hmay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比喻欢乐恩爱的情感。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洪昇《长生殿?补恨》:“单则为一点情根,种出那双苗爱叶,他怜我慕,两下无分别。”


成语典故

清·洪昇《长生殿?补恨》:“单则为一点情根,种出那双苗爱叶,他怜我慕,两下无分别。”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两个,一对:一~鞋。~杠。~重(chǒng )。~方。~管齐下。~豆塞聪(耳被堵塞,一无所闻)。~瞳剪水(形容眼珠的清澈)。智勇~全。盖世无~。 偶,与“单”相对:~数。~号。 加倍的:~料。~份。 姓。

初生的植物或没有秀穗的庄稼:禾~。麦~。树~。幼~。~子(亦喻继承某种事业的接班人)。~而不秀(只长苗而不秀穗,喻本身条件虽好,但没有成就)。 形状像苗的:火~儿。 某些初生的饲养的动物:鱼~。 能使机体产生免疫力的微生物制剂:疫~。卡介~。 子孙后代:~裔。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贵州、湖南、云南、四川、湖北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族。~绣。 姓。

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树~。菜~。~子。~落归根。一~知秋。一~蔽目(喻目光短浅,常被眼前细小事物所遮蔽,看不到远处、大处。亦称“一叶障目”)。 像叶子的:铁~。百~窗。 同“页”。 世代,时期:初~。末~。 姓。

和洽,合:~韵。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双』

《韻會》雙,俗作双,非。 《唐韻》所江切《集韻》《韻會》疎江切,𠀤音䉶。 《說文》隹二枚也。从雔,又持之。 《後漢·王喬傳》有雙鳧,從東南飛來。  又《玉篇》兩也。 《儀禮·聘禮》凡獻執一雙。  又《玉篇》偶也。 《詩·齊風》冠綏雙止。 《箋》五人爲奇,而襄公往從而雙之。  又獸名。 《山海經》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東,有三靑獸相幷,名雙雙。 《註》郭璞曰:言體合爲一也。公羊傳所云雙雙而俱至者,蓋謂此也。吳任臣云:獸經曰:文文善呼,雙雙善行。駢志云:雙雙合體,蛩蛩假足。麟書曰:雙雙俱來,孟極是覆。  又鳥名。 《公羊傳·宣五年》其諸爲其雙雙而俱至者與。 《疏》舊說云:雙雙之鳥,一身二首尾,有雌雄,隨便而偶,常不離散,故以喩焉。○按公羊傳疏與山海經註異。  又《正字通》溫庭筠詩:招客先開四十雙。王弇州註云:雙,五畝也。四十雙,二百畝也。或曰唐書南詔傳:官給田,四雙爲二百畝。  又雲南雜志:俗耕田,三人使二牛,前牽,中壓,後驅,犂一曰爲一雙。  又陶九成輟耕錄,謂一雙爲四畝,佛地以二畝爲一雙,蓋各從其方俗而名之,非有成數也。  又姓。 《正字通》南北朝孝子雙泰貞。  又《集韻》朔降切,音淙。偶也。  又叶所終反。 《謝惠連·七夕詩》弄杼不成藻,聳轡騖前蹤。昔離秋已兩,今聚夕無雙。

『苗』

《唐韻》武儦切《集韻》《韻會》《正韻》眉鑣切,𠀤音描。 《說文》草生于田者,榖曰苗。凡草初生亦曰苗。 《詩·王風》彼黍離離,彼稷之苗。 《魏風》碩䑕碩䑕,無食我苗。 《註》嘉穀也。  又《爾雅·釋天》夏獵曰苗。 《註》爲苗除害也。 《詩·小雅》之子于苗,𨕖徒囂囂。  又《書·舜典》𥨥三苗于三危。 《史記·夏本紀註》《神異經》:西荒中有人焉,面目手足皆人形,而胳下有翼,不能飛,爲人饕餮,淫𨓜無理,名曰苗民。  又《博雅》衆也。 《後漢·鄧皇后紀》損膳解驂,以贍黎苗。  又胤也。 《屈原·離騷》帝高陽之苗裔兮。 《後漢·𡨥恂傳》功臣苗緒。  又地名。 《左傳·襄二十六年》晉人與之苗。 《註》苗,晉地。  又山名。 《淮南子·修務訓》苗山之鋌。 《註》苗山,利金所出也。  又姓。 《晉語》苗棼皇,晉大夫。  又《韻補》眉彪切,音繆。 《韓愈·楚國夫人墓銘》高陵相漢,義以家酬。遷于南陽,始自郞苗。

『叶』

《玉篇》古文協字。 《後漢·律曆志》叶時月正日。餘詳十部六畫。  又《集韻》同旪。 《前漢·五行志》次四曰旪用五紀。 《註》師古曰,旪讀曰叶。  又《正韻》同汁。 《張衡·西京賦》五位相汁,以旅于東井。 《註》汁、叶同。 《唐韻》與涉切《集韻》《正韻》弋涉切,𠀤音枼。 《說文》草木之葉。 《陸游詩註》吳人直謂桑曰葉。  又世也。 《詩·商頌》昔在中葉,有震且業。  又《博雅》聚也。  又書冊。 《歐陽修曰》唐人藏書皆作卷軸,後有葉子,似今策子。  又姓。 《通志·氏族略》葉氏,舊音攝,後世與木葉同音。  又與䔾通。 《儀禮·士冠禮》贊者洗於房中,側酌醴,加柶,覆之面葉。 《註》古文葉爲䔾。  又式涉切,音攝。 《左傳·及葉註》葉,今南陽葉縣。  又《韻補》叶,逆約切,音虐。 《易林》桑芳將落,隕其黃葉。  又叶於急切。 《易林》同本異葉,樂人上德。東鄰慕義,來興吾國。  又《集韻》徒協切,音牒。與䈎同,書篇名。 《韻會》或作𦯧,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