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裘负刍


   反裘:反穿皮衣;负:背;刍:柴草。反穿皮袄背柴。形容贫穷劳苦。也比喻为人愚昧,不知本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fǎn qiú fù chú
成语注音 ㄈㄢˇ ㄑ一ㄡˊ ㄈㄨˋ ㄔㄨˊ
成语简拼 fqfc
感情色彩 贬义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反裘負芻
成语英文 wear coat inside out(carry faggot on the back)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反裘:反穿皮衣;负:背;刍:柴草。反穿皮袄背柴。形容贫穷劳苦。也比喻为人愚昧,不知本末。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杂上二四》:“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涂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


成语典故

《晏子春秋.内篇上》:“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者,息于途侧。晏子问曰:‘何者?’对曰:‘我越石父也。苟免饥冻,为人臣仆。’晏子解左骖赎之,载与俱归。” 又据汉刘向《新序.杂事二》说,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恃耶?’” 古人穿皮衣以毛朝外为正,故“反裘负薪”者是把毛朝里穿的。穿裘毛朝里,既贴近身体,又减少磨损,故说“臣爱其毛”。魏文侯却从另一方面指出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 后常用比喻愚昧或不知轻重本末倒置的行为。 汉.桓宽《盐铁论.非鞅》:“无异于愚人反裘而负薪,爱其毛,不知其皮尽也。” 连动 刍,柴草。反穿皮袄背柴,怕皮袄的毛磨坏。原比喻穷困。后又比喻愚昧不知本末。《晏子春秋·杂上》:“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途侧者,以为君子也。”《吕氏春秋·观世》:“晏子之晋,见~,息于途者,以为君子也。”△多用于轻重倒置方面。也作“反裘负薪”。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翻转,颠倒:~手(a.翻过手,手到背后;b.反掌)。~复。~侧。 翻转的,颠倒的,与“正”相对:正~两方面的经验。~间(利用敌人的间谍,使敌人内部自相矛盾)。~诉。~馈。适得其~。物极必~。 抵制,背叛,抗拒:~霸。 和原来的不同,和预感的不同:~常。 回击,回过头来:~驳。~攻。~诘。~思。~躬自问。 类推:举一~三。

皮衣:狐~。集腋成~。 姓。

驮,背(bèi ):~米。~疚。~重。如释重~。~荆请罪。 担任:担~。~责。~累(lěi )。~罪。~荷。忍辱~重。身~重任。 仗恃,依靠:~隅顽抗。自~(自以为了不起)。 遭受:~伤。~屈。 具有,享有:久~盛誉。 欠(钱):~债。 小于零的(数),与“正”相对:~数。 指相对的两方面中反的一面,与“正”相对:~电。~极。 违背,背弃:~心。~约。忘恩~义。 失败,与“胜”相对:不分胜~。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反』

《唐韻》府遠切《集韻》《韻會》甫遠切,𠀤音返。 《說文》覆也。从又,厂。 《詩·周頌》福祿來反。 《註》言福祿之來,反覆不厭也。  又《前漢·𨻰勝傳》使者五反。 《註》師古曰:反,謂回還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孚袁切《正韻》孚艱切,𠀤音幡。 《廣韻》斷獄平反。 《韻會》錄囚平反之,謂舉活罪人也。 《增韻》理正幽枉也。 《前漢·食貨志》杜周治之,獄少反者。 《註》反,音幡。  又通作翻。 《前漢·張安世傳》反水漿。  又《集韻》《韻會》𠀤部版切,翻上聲。 《集韻》難也。 《詩·小雅》威儀反反。沈重讀。  又《集韻》方願切,音販。難也。 《詩·小雅》威儀反反。毛萇說。一曰順習貌。  又《正韻》販亦作反。 《荀子·儒效篇》積反貨而爲商賈。  又《集韻》孚萬切,音娩。覆也。

『裘』

《唐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渠尤切,𠀤音求。 《玉篇》皮衣也。 《詩·小雅》舟人之子,熊羆是裘。 《又》彼都人士,狐裘黃黃。 《周禮·天官·司裘》掌爲大裘,以供王祀天之服。中秋獻良裘,季秋獻功裘。 《中論》救寒莫如重裘。  又披裘公,人名。 《高士傳》披裘公曰:五月被裘負薪,豈取金者哉。  又菟裘,地名。 《左傳·隱十一年》使營菟裘,吾將老焉。 《註》在梁父縣南。  又裘氏,亭名。 《水經注》沙水又東南逕裘氏鄕裘氏亭西。  又姓。 《通志·氏族略》裘氏,衞大夫食采于裘,因氏焉。  又《集韻》渠竹切,音鞠。義同。  又《韻補》渠之切,叶音其。 《詩·豳風》取彼狐狸,爲公子裘。 《說文》作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