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奋发;振作;扬:昂扬;蹈:跳、踏;厉:猛烈;有力。形容精神饱满蓬勃;意气风发昂扬。
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发扬蹈厉,大(太)公之志也。”
原指周初《武》乐舞蹈动作的威武,表现太公望佐武王伐纣时勇往直前的气势。比喻精神振奋,意气风发。《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大公之志也。”《史记.乐书》:“发扬蹈厉之已蚤,何也?”张守节正义:“发,初也。扬,举袂也。蹈,顿足蹋地。厉,颜色勃然如战色也。”唐.权德舆《唐检校司徒中书令咸宁郡王浑瑊神道碑》:“凡王师之所以克获都邑,元老之所以发扬蹈厉,公必居其先偏而当其勍剧。”梁启超《评胡适之中国哲学史大纲》:“思想界发扬蹈厉了几百年,有点疲倦了,自然移到休息时代。”亦作“发扬踔厉”。鲁迅《二心集.“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一群是发扬踔厉,一群是慷慨悲歌,写写固然无妨,但倘若真要这样,却未免太不懂得‘民族主义文学’的精义了,然而,却也尽了‘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 并列 发扬,奋发。蹈,顿足蹋地。厉,猛烈。原指周初《武》乐舞蹈动作的威武,表现太公望佐武王伐纣时意气风发的气势。比喻精神振奋,奋发昂扬。语出《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大公之志也。”梁启超《评胡适之中国哲学史大纲》:“思想界~了几百年,有点疲倦了,自然移到休息时代。”也作“发扬踔厉”、“发扬蹈励”。
交付,送出:分~。~放。~行(批发)。 放,射:~射。百~百中。焕~。 表达,阐述:~表。~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 散开,分散:~散。 开展,张大,扩大:~展。~扬。 打开,揭露:~现。~掘。 产生,出现:~生。~愤。奋~。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膨涨:~面。 显现,显出:~病。~抖。~憷。 开始动作:~动。 引起,开启:启~。~人深省。 公布,宣布:~布。~号施令。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鬓~。怒~冲冠。
簸动,向上播散:~水。~场(cháng )。~汤止沸。 高举,向上:~手。~帆。趾高气~。~眉吐气。 在空中飘动:飘~。 称颂,传播:~言。~威。颂~。~弃。~名。 姓。
践踏,踩:~袭(走别人走过的老路,沿用前人旧例)。~节(信守节操)。~海(跳到海里自杀)。赴汤~火。循规~矩。 跳动:舞~。手舞足~。
《唐韻》徒到切《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𠀤音導。 《說文》踐也。 《博雅》履也。 《釋名》道也。以足踐之,如道路也。 《禮·樂記》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左傳·哀二十一年》使我高蹈。 《註》高蹈,猶遠行也。 又與悼同。 《詩·小雅》上帝甚蹈。 《傳》動也。 《箋》蹈讀曰悼。 《釋文》蹈,鄭作悼。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