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政施仁


   发布政令,实施仁政。比喻统治者施行开明政治。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fā zhèng shī rén
成语注音 ㄈㄚ ㄓㄥˋ ㄕ ㄖㄣˊ
成语简拼 fzsr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發政施仁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发布政令,实施仁政。比喻统治者施行开明政治。


成语示例


明·无名氏《南牢记》第四折:“发政施仁四海扬,太平世尊荣坐享。”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苏轼《论赏罚及修河事》:“方是时,二圣在位,发政施仁,惟恐不及。”


成语典故

发布政令,实施仁政。谓统治者施行开明政治。宋.苏轼《论赏罚及修河事》:“方是时,二圣在位,发政施仁,惟恐不及。”明.无名氏《南牢记》四折:“发政施仁四海扬,太平世尊荣坐享。” 并列 发布政令,行施仁政。明·无名氏《南牢记》4折:“~四海扬,太平世尊荣坐享。”△褒义。多用于统治者施行开明政治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交付,送出:分~。~放。~行(批发)。 放,射:~射。百~百中。焕~。 表达,阐述:~表。~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 散开,分散:~散。 开展,张大,扩大:~展。~扬。 打开,揭露:~现。~掘。 产生,出现:~生。~愤。奋~。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膨涨:~面。 显现,显出:~病。~抖。~憷。 开始动作:~动。 引起,开启:启~。~人深省。 公布,宣布:~布。~号施令。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鬓~。怒~冲冠。

治理国家事务:~治。~府。~党。~权。~纲。~策。~令。~绩。~见。~客(为个人或某一集团利益从事政治活动的人)。~局。~变。参~。议~。 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财~。邮~。民~。 家庭或集体生活中的事务:家~。 姓。

实行:~工。~政。设~。~展。~教(jiào )。~为(wéi)。~威。实~。措~(办法)。发号~令。 用上,加工:~肥。~粉。 给予:~礼。~诊。~恩。 姓。

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义(①仁爱与正义;②通情达理,性格温顺,能为别人着想)。~爱。~政。~人志士(仁爱有节操的人)。~义礼智(儒家的伦理思想)。~至义尽。一视同~(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果核的最内部分或其他硬壳中可以吃的部分:核桃~儿。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政』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之盛切,音正。 《說文》正也。 《釋名》政,正也,下所取正也。 《易·賁卦》君子以明庶政。 《書·舜典》以齊七政。 《傳》日月五星各異政。  又《洪範》農用八政。 《疏》食爲八政之首,故以農言之。 《周禮·天官·大宰》建邦之六典,四曰政典,以平邦國,以正百官,以均萬民。 《左傳·桓二年》政以正民。  又《禮·王制》五十不從力政。 《註》力政,城道之役也。  又姓。 《廣韻》出姓苑。  又《集韻》《韻會》𠀤諸盈切,音征。賦也。通作征。 《周禮·地官·均人》掌均地政。 《註》政,讀爲征。地政謂地守地職之稅也。 《說文》从攴作政。政字原从攴作。

『施』

《唐韻》式支切《集韻》《韻會》商支切《正韻》申支切,𠀤音詩。 《說文》旗貌。齊樂施字子旗,知施者旗也。 《註》徐鍇曰:旗之逶迤。一曰設也。 《書·益稷》以五采彰施于五色。  又《詩·邶風》得此戚施《傳》戚施,不能仰者。 《箋》戚施,面柔下人以色,故不能仰也。  又《詩·王風》將其來施施。 《傳》施施,難進之意。 《箋》施施,舒行伺閒,獨來見已之貌。 《釋文》施如字。 《孟子》施施從外來。 《趙岐註》施施,猶扁扁,喜悅之貌。 《音義》丁如字,張音怡。  又《周禮·天官·內宰》施其功事。 《註》施,猶賦也。  又《禮·祭統》施于蒸彝鼎。 《註》施,猶著也。  又《晉語》秦人殺冀芮而施之。 《註》施,𨻰其尸也。  又《玉篇》張也。 《增韻》用也,加也。  又姓。 《左傳·桓九年》施父。 《註》魯大夫。 《禮·雜記》孔子曰:吾食於少施氏而飽。 《註》少施氏,魯惠公子,施父之後。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施智切,音翅。惠也,與也。 《易·乾卦》德施普也。 《又》雲行雨施。 《禮·曲禮》太上貴德,其次務施報。 《左傳·僖二十四年》報者倦矣,施者未厭。 《註》施,功勞也。 《增韻》凡施設之施,平聲。施與之施,𠀤平去通押。  又《集韻》《韻會》𠀤以豉切,音易。 《詩·周南》葛之覃兮,施于中谷。 《傳》施,移也。  又《詩·大雅》施于孫子。 《箋》施,猶易也,延也。  又《儀禮·喪服》絕族無施服。 《註》在旁而及曰施。  又《集韻》《韻會》𠀤賞是切,詩上聲。捨也,攺易也。通作弛。 《周禮·天官·少宰》治其施舍。 《註》施舍,不給役者也。 《論語》君子不施其親。 《何晏註》施,易也。不以他人之親易己之親。 《後漢·光武紀》將衆部施𠛬屯北邊。 《註》施,讀曰弛。弛,解也。  又《集韻》余支切,音移。㢮或作施。 《史記·衞綰傳》劒人之所施易。 《註》施,讀曰移。  又《史記·賈生傳》庚子日施兮。 《註》施,矢遺反。索隱曰:施,猶西斜也。  又《韻補》叶詩戈切。 《漢·高祖戚夫人歌》橫絕四海,又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仁』

《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𠀤音人。 《釋名》忍也。 《易·乾卦》君子體仁,足以長人。 《禮·禮運》仁者,義之本也,順之體也。得之者尊。 《程顥曰》心如穀種。生之性,便是仁。  又《方書》手足痿𤷒爲不仁。後漢班超妹昭,以兄老西域,請命超還漢土,上書云:兄年七十,兩手不仁。  又果核中實有生氣者亦曰仁。  又姓。  又《韻補》叶如延切,音然。 《歐陽修·送吳子京南歸詩》我笑謂吳生,爾其聽我言。顏回不貳過,後世稱其仁。 《六書正譌》元,从二从人。仁則从人从二。在天爲元,在人爲仁。人所以靈於萬物者,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