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棠之请


   发:发放;棠:齐国地名,积谷之处;请:请求。原指孟轲劝请齐王发放棠邑粮食赈济饥民。后指请示赈济。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fā táng zhī qǐng
成语注音 ㄈㄚ ㄊㄤˊ ㄓ ㄑ一ㄥˇ
成语简拼 ftzq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發棠之請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发:发放;棠:齐国地名,积谷之处;请:请求。原指孟轲劝请齐王发放棠邑粮食赈济饥民。后指请示赈济。


成语示例


地震灾后,人们都在盼望发棠之请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孟子·尽心下》:“齐饥,陈瑧曰:‘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


成语典故

动宾 原指孟子请求齐王发放棠地粮仓的积谷,救济百姓。请求赈济。语本《孟子·尽心下》:“齐饥,陈臻曰:‘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多用于救灾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交付,送出:分~。~放。~行(批发)。 放,射:~射。百~百中。焕~。 表达,阐述:~表。~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 散开,分散:~散。 开展,张大,扩大:~展。~扬。 打开,揭露:~现。~掘。 产生,出现:~生。~愤。奋~。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膨涨:~面。 显现,显出:~病。~抖。~憷。 开始动作:~动。 引起,开启:启~。~人深省。 公布,宣布:~布。~号施令。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鬓~。怒~冲冠。

〔~梨〕a.落叶乔木,果实略呈球形。可以用作嫁接各种梨的砧木;b.这种植物的果实,均亦称“杜梨”。 姓。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求:~求。~示。~假(jiǎ )。~命。~战。~教(jiào )。~愿。~君入瓮。~缨(喻请战杀敌)。 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进。~坐。~安。~便。 延聘、邀、约人来:~客。~柬。邀~。 谒见、会见:“造~诸公,不避寒暑”。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棠』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郞切,音唐。或書作㭻。 《爾雅·釋木》杜,甘棠。 《郭璞疏》今之杜棃,赤色者名赤棠,白者亦名棠。 《詩·召南》蔽芾甘棠。 《草木疏》甘棠,今棠棃,子色白少酢,滑美。赤棠,子澀而酢,無味,木理堅韌,可作弓幹。  又沙棠,木名。味如李,無核。 《呂氏春秋》果之美者,沙棠之實。  又其木可爲舟。 《李白·題新津北橋樓詩》木蘭之枻沙棠舟。  又車兩旁橫木也。 《釋名》棠,𨅨也。在車兩旁𨅨幰,使不得進却也。  又魯地名。 《春秋·隱五年》公矢魚于棠。  又落棠,山名。日入處。 《淮南子·冥覽訓》日入落棠。  又姓。 《左傳》齊大夫棠無咎。  又複姓。 《廣韻》吳王弟夫槩王奔楚,爲棠谿氏。

『之』

《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𠀤音枝。 《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玉篇》是也,適也,往也。 《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又於也。 《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註》之,適也。 《朱傳》猶於也。  又語助辭。 《書·金縢》禮亦宜之。 《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 《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又此也。 《詩·周南》之子于歸。 《註》之子,是子也。  又變也。 《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又至也。 《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又遺也。 《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 《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又姓。出《姓苑》。  又《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 《詩·唐風》舍旃舍旃。  又《魏風》上愼旃哉。𠀤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又《韻補》叶職流切,音周。 《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 《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