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蜜腹剑


   嘴里说得动听;心里却盘算着坏主意。形容嘴甜心狠;阴险毒辣。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kǒu mì fù jiàn
成语注音 ㄎㄡˇ ㄇ一ˋ ㄈㄨˋ ㄐ一ㄢˋ
成语正音 “腹”,不能读作“fǔ”。
成语简拼 kmfj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口蜜腹劍
成语英文 honey in mouth; danger in heart
成语法文 du miel sur les lèvres et un poignard dans son sein
成语俄文 на устáх мёд,а за пáзухой нож(ковáрный)
成语日文 口に蜜あり腹に剣あり,真綿(まわた)に針(はり),笑中(しょうちゅう)に刀あり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嘴里说得动听;心里却盘算着坏主意。形容嘴甜心狠;阴险毒辣。




成语示例


这厮口蜜腹剑,正所为慝怨而友者也。(明 王世桢《鸣凤记》第二十五出)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成语典故

唐玄宗(李隆基)的兵部尚书李林甫,论才艺,也还不错,一手字,画都很好;但他做官却不正正诚诚的办事,而是一味迁就和迎合玄宗的意旨。不但如此,他还用些不正当的方法结交玄宗亲信的宦官和妃子。因此,他很得玄宗的宠信,一直在朝中做了十九年的官。李林甫和一般人接触。也总是在外貌上表现出和人很友好,非常合作,嘴里并说尽所有可以说的好听的、善意的话。可是实际上,他的性情和他的表面态度完全相反;他竟是一个非常狡猖阴险,常常使坏主意来害人的人。但是,坏人虽然有时可以得达害人的目的,逞奸谋于一时,日子久了,人家就发现了地这种伪善,于是大家便在背地里说他口有蜜、腹有剑。即是:口上甜甜蜜蜜,心中利剑害人。   唐朝还有一个做中书侍郎的李义府,平常的行动和表情,显得非常忠厚和温和;而且他不管和谁说话,总一定先自己咧开嘴笑,表现出十分诚恳和善良的样子。其实地的心地既刻薄,又奸诈,常使用阴险的计策害人。日子久了,人家也发现了他的这种假面具,就在背地裹说他笑中有刀。   像李林甫和李义府那样的人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也表里不一,若不小心,便要上当受害。所以口蜜腹剑不但是一句好成语,而且可作我们交友的戒言。   口蜜腹剑和笑里藏刀虽出自两个人的两个故事,但其含义是相同的,都是形容人口是心非和表里不一致;外面表现的很好,很讨人好感,叫人愿意结交,而心里却是尽想些坏主意计算人,谋害人。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腔。~才。~齿。~若悬河。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 出入通过的地方:门~。港~。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喜峰~。 破裂的地方:~子。

蜜蜂采取花的甜汁酿成的东西:蜂~。~饯。~供(把油炸的短面条拌上蜜或糖制成的糕点)。~源(指能大量供蜜蜂采蜜的植物)。~丸。 甜美:甜言~语。口~腹剑。

一般指人和脊椎动物躯干的一部分,介于胸和骨盆之间,包括“腹壁”、“腹腔”及内脏(通常称“肚子”):~部。~膜。~水。~泻。~疾。心~(喻极亲近的人)。~稿。~诽(指口里不说而心里不以为然。亦作“腹非”)。遗~子。 喻地区的前部、内部或中部:~地。~背受敌。 厚:“(冬季之月)冰方盛,水泽~坚,命取冰。” 怀抱:“出入~我。”

古代的一种兵器:宝~。长~。~鞘。~术。~拔弩张(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后亦喻书法雄健)。刻舟求~。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口』

《唐韻》苦后切《集韻》《韻會》去厚切《正韻》苦厚切,𠀤𡨥上聲。 《說文》人所以言食也。象形。 《易·頤卦》自求口食。 《書·大禹謨》唯口出好興戎。  又戸口。 《孟子》數口之家。 《前漢·宣帝紀》膠東相成勞來不怠,流民自占八萬餘口。  又《李陵傳》捕得生口,言李陵敎單于爲兵,以備漢軍。  又姓。 《唐韻》今同州有之。 《正字通》明弘治中,宣府通判口祿。  又古口,複姓。 《正字通》漢有古口引。  又壺口,山名。 《書·禹貢》冀州旣載壺口。  又谷口,地名。 《史記·范睢傳》北有甘泉谷口。 《註》九嵏山中西謂之谷口。  又列口,縣名。 《前漢·地理志》樂浪郡,列口縣。  又《史記·倉公傳》切其脉時,右口氣息。 《註》右手寸口也。脉經,從魚際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其骨自高。  又《韻補》苦動切,音孔。 《釋名》口,空也。空上聲。  又叶康杜切,音苦。 《詩·小雅》好言自口,莠言自口。憂心愈愈,是以有侮。 《前漢·溝洫志》且漑且糞,長我禾黍。衣食京師,億萬之口。 《宋玉·風賦》侵淫谿谷,盛怒於土囊之口,緣泰山之阿,舞於松柏之下。下叶音戸。◎按唐韻正,口古音苦。引朱子韓文考異云:今建州人謂口爲苦,走爲祖。雖出俚俗,亦由音本相近,故與古暗合也。是直以爲口當讀作苦,非止叶音矣。  又叶恪侯切,音彄。 《梁法雲·三洲歌》三洲斷江口,水從窈窕河傍流。

『蜜』

《唐韻》彌畢切《集韻》《韻會》覓畢切《正韻》覓筆切,𠀤音謐。 《說文》蠭甘飴也。 《楚辭·招魂》瑤漿蜜勺。 《魏文詔》蜀人作食,喜著飴蜜。  又《爾雅翼》土蜜。北方地燥,多在土中,故曰土蜜。  又木蜜。南方地濕,多在木中,故曰木蜜。  又石蜜。 《西京雜記》南越王獻高帝石蜜五斛。  又波羅蜜,果名。 《本草》波羅蜜,梵語也,因此果味甘,故借用之。  又崖蜜,櫻桃別名。 《陸士衡賦》朱藍崖蜜。  又與密通。古碑帖縝密多作縝蜜。 字从宓。俗作蜜,非。蜜字與俗密字作宻類似。

『腹』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方六切,音福。 《說文》本作腹,厚也。一曰身中。 《爾雅·釋詁》腹,厚也。 《詩·小雅》出入腹我。 《傳》厚也。 《箋》腹,懷抱也。 《禮·月令》孟冬之月,水澤腹堅。 《註》腹,厚也。  又《增韻》肚也。 《釋名》腹,複也,富也,腸胃之屬,以自裹盛復於外複之,其中多品,似富者也。 《易·說卦》坤爲腹。 《疏》坤能包藏含容,故爲腹也。  又凡借以喻物。 《詩·周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河圖引蜀謠》汶阜之山,江出其腹。  又遺腹。 《前漢·昭帝紀》泗水戴王有遺腹子煖。  又腹疾。 《左傳·宣十六年》叔展曰:河魚腹疾柰何。  又衣名。 《釋名》抱腹,上下有帶,抱裹其腹,上無襠者也。  又姓。 《戰國策》腹擊爲室而鉅。 《註》趙臣。  又人名。 《史記·燕世家》燕王命相栗腹約歡趙。  又《韻補》叶音必。 《易林》隂寒主疾,水離其室。民飢于食,不病心腹。